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21-03-07 12:17:52 字数 5004 阅读 9170

1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党员管理工作中必须

遵循的并贯彻于党员管理工作全局和始终的根本性的活动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严治党原则。从严治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也是对党员队伍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党员管理中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的无产阶段先锋队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因此,要严格按照党员条件吸收新党员,严防投机分子混入党内。还要加强对全体党员的经常性的教育。还要做到执纪严明,坚决实行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决维护和保证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注重实效原则。紧密联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坚持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增强党员管理的实效。这是党员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基本原则。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党员管理工作要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指导思想,既要引导党员树立崇高理想,始终面向未来,同时又要紧密联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紧密联系党的近期目标和任务,引导党员把完成现实任务同实现党的崇高理想内在地统一起来,把党员管理工作渗透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实际工作中去,使党员教育管理的过程成为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过程。

三是制度规范原则。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党员管理,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党员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措施。制度规范原则主要包括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制度的实施和检查。

因此,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接转组织关系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籍管理制度等党内制度。

四是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在党的建设中,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分割和偏废。

一方面,党员思想教育要以党员组织管理为基础,通过经常性的党员管理,使党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并巩固教育的成果。比如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除了个别谈心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要利用各种会议和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如果离开党员组织管理,就不可能把分散的党员集中在一起,就不可能举行党的会议和活动,党员思想教育就会落空。另一方面,党员组织管理也要以党员思想教育作保证。

应当肯定,党的纪律和党内法规的强制性,是对党员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党员管理更有效的手段,不是硬性地强迫党员做什么、不做什么,也不是硬性地强制党员必须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即不只是靠党的纪律、制度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离开思想教育的管理,是低层次的党员管理;离开管理的思想教育,是低水平的党员教育,因此,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进党员管理中加强党员教育,在加强党员教育中搞好党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管理工作富有成效。

2楼:驚嘆

(1)坚持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

通过加强党员管理,使党员增强党性;对有问题经过多次教育仍不能改正的,要劝其**,或者从党内除名。二是加强党员管理,维护和保障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管是谁违犯了党的纪律,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毫无例外地受到党的纪律的制裁。三是通过加强党员管理,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

四是要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在党员管理中要引导、支持党员正确行使权利,按照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协调各种关系,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每一个党员,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坚持注重实效。要坚持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以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这是党员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搞好党员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是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对党员的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偏废。任何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而轻视党员管理或重视党员管理而轻视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要继续探索融党员教育、管理与监督为一体的办法,建立制度,形成规范,通过有效的管理,增强教育效果。

(4)坚持制度规范。要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党员的行为,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制度规范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制定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和检查;引导党员自觉地执行制度。

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楼:小杉

1、维护国家利益

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2、基本要求:仪表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3、行为举止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4、说话语气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5、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6、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7、信守约定

当前,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将尊重对方,即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作为涉外礼仪的核心。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

4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1)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2)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3)自律的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4)遵守的原则。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5)适度的原则。应用礼仪时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6)真诚的原则。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7)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8)平等的原则。这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5楼:我是足人李嘉威

礼仪的原则如下:

一、遵守原则。

在社交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应自觉遵守的礼仪规范,并运用礼仪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任何人,无论身价高低,无论财富多寡,都应学习、了解礼仪方面的知识,付诸于行动。

二、平等原则。

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一视同仁,不因将往对象的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差别二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平等原则是社交礼仪的核心,也是现在礼仪与古代礼仪的最本质区别。

三、互尊原则。

在社交活动中双方互相谦让、互相尊敬、友好相待、和睦相处。在社交活动中双方要做到敬人之心长存,不可伤害他人尊严,更不能侮辱他人人格。只有相互尊重才和相处融洽。

四、诚信原则。

真诚、信义。真诚指对人和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外在行为的内在道德的统一,社交活动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义指人们遵时守信。

“言必行,行必果。”因此:社交活动中务必真诚相待,童叟无欺。

五、宽容原则。

宽容是宽宏大量,容忍别人,体谅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也不过分苛刻要求。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的思想、品格及认识问题的水平总是有差别的。宽以待人,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六、自律原则。

学习社交礼仪首先要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自我检点,这就是自律原则。

七、适度原则。

社交中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技巧,合乎规范,适度得体。在人群中,既要彬彬有礼,也不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也不轻浮敷衍。

要自尊不自负,要坦诚不粗鲁,要信任不轻信,要活泼不轻浮,要谦虚不拘谨,要老练持重,不圆滑世故。

八、从俗原则。

国情、地域、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社交生活中存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情况,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尊重交往对象习俗,做到入乡随俗。不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否则会产生误会,甚至关系紧张。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合成词,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礼仪的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

护理伦理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护理伦理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5

1楼 匿名用户 不伤害原则 有利原则 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 护理伦理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楼 梦匸后知 1 社会主义 护理伦理基本原则可归纳表述为 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 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 。 2 护理伦理基本原则的要求 一 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 的要求 救死扶伤 防...

什么是馈赠礼仪的基本原则,馈赠礼仪的特点是什么

1楼 瀛洲烟雨 人们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 曲礼上》说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他人 教育他人,可以显示情趣和修养 表达友善和爱心,也可以扩大个人...

什么是馈赠的礼节,什么是馈赠礼仪的基本原则

1楼 易书科技 馈赠即赠送礼品。在人际交往中,正当的馈赠是一种表达友情 敬重 感激的形式,并应当带给受赠者以欢乐,所以在礼节上必须慎重行事。 选择礼品时,应对受赠者的性别 教养和嗜好加以考虑,挑选具有鲜明的特色,醒目的标志,对对方有实用价值 并能引起其重视的礼品。 例如,同是白领,男士和女士喜欢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