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到底是门什么学问?能简单讲吗

2021-03-07 06:55:35 字数 5921 阅读 2765

1楼:唐子畏

什么是国学

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整个二十世纪,是国学的空前(但愿不是“绝后”)灾难时期,因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加上国内知识界人士的全盘西化努力(配合着“打倒孔家店之类”的口号),还有反右、文革的再摧残,使国学已趋于衰亡。

在西方文化的极端疯狂发展已使人类吃尽老天报应之苦头的今天,全人类精神痛苦剧烈、人为灾难深重,在这种前提下,重振东方文化、使之产生挽救人类、避免整体灭亡的重要作用,这已成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

不能否认,在今天的教育体系里,对国学的普及教育还基本上是空缺的,大学文科博士竟然不通《论语》的现象并非杜撰的笑话,这些当然是国学衰微的重要原因。

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尘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一句“子不语”挡住了多少灿烂的阳光!

而佛道两家则正好是对儒家理论空缺部分的有力补充,从作学问的立场上看就比儒家高明和精辟了许多。但是这二家人物因为智慧过高而都有厌离尘世的强烈倾向性,故对于红尘中之事往往不太关注。所以古往今来那些既要立身于红尘,又不愿老死于红尘而“终与草木同朽”的智者,往往都采用“阳儒暗佛”、“阳儒暗道”,或者说“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大隐于市。

佛道两家学者,往往都会赞叹儒家的精神、借用儒家的学说的精辟之处,好比鸟雀表扬飞得高的昆虫一般。而儒家学者,则往往会因其智慧之限而自认高明,排斥佛道二家为邪神野鬼,如井蛙之笑大鸟,最典型的就是韩愈和欧阳修。

佛道二家,则是殊途而同归,只是佛家理论体系、实践方法都更多更完备,好比条条大路通山顶,而道家则有些类似于攀岩上山,与佛家的密宗颇相似,有些不便,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

在明清以来,这三家其实更倾向于相互融合,正如某位高人说的“道释儒是谁分开”。而道佛两家的融合,大抵是道家吸收佛家的东西居多,比如说观世音菩萨被封为“慈航道人”、燃灯佛被封为“燃灯道人”,普贤菩萨被封为“普贤真人”等等。

我以为,释道儒三家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东方文化,好比是一顶人类知识的皇冠,而佛道二家学说,则是这皇冠顶上的宝石。

如果先学通佛学或道学,再来学儒家,则势如破竹,相当容易。反过来学的话则大难!障(所知障)碍重重。

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哲学,有的是思想。从古到今,皆为此般!

今人之为“哲学”与思想古人称为“宋学”,世人说的“训诂考据”古人称为“汉学”。不是只有宋学是学,汉学也是学问。明代宋学发达,满街都是圣人,宋代宋学兴盛,而号称弱宋。

所以有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说横行于世。有思想是好的,思想更要文献的支撑,才不是梦呓。

国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应当身体力行,所以才不应当仅仅是哲学,思想。而应当是兵刑钱谷,研究这些是离不开看书的,没有训诂考据行么?

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

2楼:大国公民

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知道国学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

3楼:精灵鼠小弟他哥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国学入门

http://****guoxue.***/gxrm/index.htm

国学500问

http://****confucius2000.***/scholar/guoxue500wen/index.htm

国学是如何深奥的一门学问?

4楼:匿名用户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传统国学。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

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大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

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

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简单举例说明拓扑学是什么,简单的讲讲什么是拓扑学

1楼 匿名用户 有一种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它们尺寸大小的新的几何学,叫做拓扑学 有时人们也称它是橡皮膜上的几何学 因为橡皮膜上的图形,随着橡皮膜的拉动其长度 曲直 面积等等都将发生变化,但也有一些图形的性质保持不变 例如点变化后仍然是点 线变化后依旧是线 相交的图形绝不因橡皮的拉...

小学科学教育课到底要讲些什么内容

1楼 匿名用户 十分有价值,人的世界观一般就是在上小学这个年龄段萌发出来的,而科学教育课又正是这方面的启蒙 所以说小学科学教育课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作为家长,不只要督促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在适当的提升孩子对这一门课程的兴趣 2楼 匿名用户 小学阶段 ...

外国语学校都是学英语的吗,关于外国语大学学几门外语的问题

1楼 匿名用户 不一定都是学英语,肯定有学其他语言的,但英语肯定占大多数。北方,比如东北有很多学校是学俄语或日语 法语的。 学英语是去外国语学院那一类学校好呀还是只有英语专业的学校好 2楼 匿名用户 看你上的哪个外国语学院 ,哪个大学的英语专业了,也要看学校的整体环境。 一。在职业发展上,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