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繁星的落幕
“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别称:伯、仲、叔、季;或称:孟、仲、叔、季。
兄弟讲排行,姊妹也讲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加“伯(孟)、仲、叔、季”等字,如伯姬、叔姬之类。
孟仲叔季。同时又习惯于四季排行。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因而称为“四季”。
扩展资料:1、伯伯
对父亲的哥哥的称呼
对与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的称呼
2、伯父
父亲的哥哥
称呼和父亲同辈而年长的男子
古代天子称同姓诸侯
3、伯祖
丈夫的伯父
4、伯母
伯父的妻子
称呼和母亲同辈而年长的妇女
5、伯祖母
丈夫的伯母
6、伯岳
妻子的伯父
7、伯仲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8、伯仲叔季
弟兄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9、伯祖
父亲的伯父
10、伯祖母
父亲的伯母
2楼:匿名用户
前四个一般称作伯(孟)、仲、叔、季,老五有称作少的,再多的,就不知道了
************
下面是转的一段专论
新年伊始,有位网友向我提问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古代兄弟姊妹以“伯仲叔季”四字排行,那么超过四个怎么办,是不是要循环着依“伯仲叔季”再来?
我说不能循环。在古代,尤其宗法社会里,极重长幼之序,季子总是最末最幼少的,要是循环了,岂非老四反要管幼子老五叫哥?
这位网友说他的循环印象来自: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史记索隐注引《左传》,其中的八元分别是:
“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这里怎么是有循环的呢?是否原因是八元八恺乃高阳氏、高辛氏之族内人才,并非出自一人之下,所以才这样呢。
此外,我看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描写有兄弟五人,分别为:史伯威、史仲猛、史叔刚、史季强、史孟捷。最后一人为五弟,辈份最幼,却能以与伯字类似的孟字来取名,如果不可循环用之,是否是金庸先生对这个不理解而产生的错误呢?
“八元八恺”应如所言,是同族不是一家。而像金庸先生那样用“孟”来称老五是否可行呢?
古代老大“伯”也可叫“孟”,男女都可用,班固《白虎通"姓名》“适(嫡)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孔子字仲尼是老二,他的异母哥哥就叫孟皮(见《孔子家语》);曹操的字是孟德。
《说文》“孟,长也”,《方言》十二“孟,姊也”。女的叫“孟”为多。所以有名的“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上古音“孟”读 [ mrang],本来就跟“兄”[hmrang] 同一词根。到汉代读音发生变化,“兄”的声母 hm 变 hw ,“兄”字就跟“荒”字接近了,所以东汉刘熙《释名"释亲属》“兄,荒也。荒,大也。
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青徐是今山东一带,现代汉语各方言大多接受了阿尔泰语传来的“哥”来替换“兄”,山东人再没有读“兄”为“荒”的了,但江西德兴、浮梁、婺源江湾等地的徽语“兄”读 huae,还接近古音。
“孟”与“兄”同根,所以是不适宜再作四弟以下的排行的。
《释名"释亲属》这样解释“伯仲叔季”: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
同义的“兄”字,从人从口,表示在家里是发号施令者,这与“公”字从口,上面的“八”表出声(甲金文下边不是厶),表示是国家的发号施令者相似。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唐代后汉语借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的“哥”aga ,我们的“伯”字则传到阿尔泰语为“伯克”baeg,跟古汉语的“伯”一样,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伯”字甲骨文只作“白”,好几位文字学家解作日光初出,郭沫若则解为象大拇指,认为跟“擘”同根。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仲,中也,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 zv 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叔,少也。”——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释诂》“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新生的。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这个字《说文》认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于幼禾,总之是最幼少的。
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
晋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换字。
从史实看,除以“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请看《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
以上老三至老八皆为叔某,老十即老小才叫“季载”。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但下文就说“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屈原《天问》也说“到击纣躬,叔旦不嘉”,都用“叔旦”。
因为他只是老四而不是老小,所以并不叫“季旦”。古代名字是分时段取的,先取小名,名,最后才取字。如曹操小名阿瞒,名操,字孟德。
字以表德,名与字的字义要相应,如操德皆指品行,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取字是冠礼时(正常是在二十岁)之事,其时兄弟排行当可排定了。
此外,纬书所记传说中还有“皇氏五龙”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只有五兄弟的,也可依此排行,把最幼少的叫“少”,像前面金庸先生的那个例子,叫“史少捷”就比“史孟捷”要妥帖些。
现代取名用“伯仲叔季”就不方便了,因为取名早,不知道哪个才是老小。我当年在浙江乐清调查方言,发音人是有学问的赵一老先生。赵一先生有十一个孩子,他开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为“伯子、仲子、叔子、季子”(只论排行,不分男女,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当时也帮着父亲辅助发音)。
下面的孩子他并不循环,而称“春子、夏子、秋子、冬子”,老九直叫“玖子”,生了老十,先生想该是末尾了,就取了末子这样意义的字,不想后来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乃取名为“土子”,土者,十一之合文也。如果在古代,应该是这位“土子”兄弟才能叫季子的。
3楼:匿名用户
如果是亲属,可以叫长子,庶子,长妹长姐,长女,二女。幼女等。
如果是结拜的,可以说大哥,二哥,三弟四弟,大姐二妹三妹。
狗在古代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4楼:四维_生物
狗在古代的别称:犬、戌、尨、庞、豺舅、地羊、黄耳、韩卢。
1、犬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2、尨[lóng]
拼音:máng méng páng、lóng。
从犬,指多毛的狗。
犬之多毛者。从犬从彡(“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诗·召南·野有死麕》曰:“无使尨也吠(释义:别惹狗儿叫汪汪。)”
3、豺舅
俗称狗为豺舅。
4、黄耳,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释义:狗有一个名字叫做黄耳。
5、地羊,犬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犬, 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释义:狗,齐人把它叫做地羊,人们有顾忌不敢说这个名字,于是用龙来代替,有乌龙,白龙的名号。
6、韩卢,泛指良犬。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
释义: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的别称
5楼:匿名用户
豺舅,地羊,黄耳,韩卢。
1、黄耳,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释义:狗有一个名字叫做黄耳。
2、地羊,犬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犬, 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释义:狗,齐人把它叫做地羊,人们有顾忌不敢说这个名字,于是用龙来代替,有乌龙,白龙的名号。
3、豺舅,俗称狗为豺舅。
《尔雅翼·释兽二》“豺”:“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辄跪如拜状。”
《事物异名录·兽畜·犬》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豺见狗辄跪如拜状,狗为豺舅也。”
释义:豺看见狗,辄跪像拜一样,所以说狗是豺舅。
4、韩卢,泛指良犬。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
释义: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的别称 。
扩展资料
韩卢逐块:又作韩卢趁块
发音:hán lú zhú kuài
释义:韩,即战国时的韩国。卢,原意为黑色。韩国有黑色名犬,原以“韩卢”指代韩国名犬,这里就是指代“狗”。块,即土块。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狗只知道追逐人投掷的土块。比喻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不能弄清事物本质;或做事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抓不住根本;引申为白费精力。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
用法:作宾语。
例句:1、你这是“韩卢逐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呀!
2、做这些表面文章,都是“韩卢逐块”,决绝不了根本问题!
6楼:雪雨霏涵
1、犬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2、尨[lóng]
拼音:máng méng páng、lóng。
从犬,指多毛的狗。
犬之多毛者。从犬从彡(“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诗·召南·野有死麕》曰:“无使尨也吠(释义:别惹狗儿叫汪汪。)”
3、豺舅
俗称狗为豺舅。
《事物异名录·兽畜·犬》引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豺见狗辄跪如拜状,狗为豺舅也。(释义:豺见到狗耳朵下垂前腿伏地形如跪拜状,是以就说狗是豺舅。)”
男人,在古代有什么别称么
1楼 丰臣秀波 古代男人的别称有 丈夫,须眉。 例如 高祖 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 高祖本纪》 须眉 胡子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例如 巾帼不让须眉。 2楼 孤独用户 先生 壮士 大侠 英雄 汉子 勇士 二十的男人别称 弱冠 三十的男人别...
南京有什么别称,南京在古代有哪些别称? 10
1楼 上海德文设计所 金陵 建康 江宁 石头城 天京 应天 博爱之都 虎踞龙蟠等 2楼 匿名用户 金陵,建康,石头城,等等 南京在古代有哪些别称? 10 3楼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 秣陵 建业 建邺 建康 白下 升州 江宁 集庆 应天等名。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 南京古称句吴...
古代美女的称呼叫什么字,古代美女的称呼叫什么一个字
1楼 神剑巴春 一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二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祕书》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 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三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 冀马燕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