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夏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建立者禹,建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在桀的手中灭亡。公元前1046年在
商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建立者汤,建都殷【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在商纣王时期灭亡。重要人物伊尹。
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建都镐京。公元前771年在周幽王时期灭亡。重要人物姜尚。
2楼:55晨
夏 [编辑
本段]基本信息
汉语拼音:xià,五笔笔划:dht,英语:summer
[编辑本段]释义
①:四季中的第二季,也是天气最热的季节:夏天|夏季|夏装|夏令营。
②:朝代名,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相传由禹所建。
③:指中国:华夏。
④:指今日姓氏。
[编辑本段]夏名
金文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小篆3、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楷体4、在古文里,夏、暇两字相通。“夏、暇——《尚书·多方》:‘天唯五年,须暇之子孙。
’暇即‘夏’字。联系上下文意谓:天既降丧于殷,以夏后氏,大有功德于民,故以五年,须待夏后氏之子孙,冀其克念作圣,而作民主也。
《诗经·皇矣》郑注:引此经,正作须‘夏’之子孙。《尚书》以‘殷’代‘夏’。
按《毛诗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转,故夏、暇可以通假。”(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选》
5、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6、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7、 通“厦”。大屋 [big house]
[编辑本段]夏的成语和熟语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像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亦作 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近义 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近义 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
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亦作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烁玉流金 例:
“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
五黄六月——指农历
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
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亦作 浮瓜避暑 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含有“夏”字的成语】
春风夏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冬裘夏葛 冬日夏云 冬扇夏炉 冬温夏凊 冬温夏清 冬箑夏裘
广夏细旃 秋行夏令 随车夏雨 三冬二夏 霜凋夏绿 商彝夏鼎
无冬历夏 五冬六夏 无冬无夏 无间冬夏 夏虫疑冰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语冰 夏虫朝菌 夏鼎商彝 夏炉冬扇 夏日可畏 夏五郭公
夏雨雨人 用夏变夷 子夏悬鹑
[编辑本段]夏朝
夏朝 (约公元前 2070至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它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
(夏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
夏禹治水有功,被禅位为天子,成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位后,都于阳翟(音「敌」,今河南禹州市),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逸)或平阳。他一再会合诸侯,并将中国分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
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定贡赋的制度。
九黎,三苗的侵扰,是远古时代的严重边患。「少昊」、「颛顼」的时候,黎、苗等作乱,尧、舜曾征讨,至大禹时代才将之平服。从此,长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
这是远古对抗南方部族的一长期的艰苦战争。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大禹死后,他的儿子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帝王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从此,王位的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开始了古人所说的「家天下」。
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进步。夏启
夏启即位后,很能继承大禹的事业,可惜死后,他的儿子「太康」无能,被一位诸侯首领、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立,后羿被他的臣子「寒浞(音「浊」zhuoˊ)」所杀,又杀「相」自立。
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音「民」minˊ)」正在怀孕,逃奔到「有仍」(今山东济零县),生「少康」。「少康」长大后,就收聚夏的残存势力,灭掉「寒浞」,光复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之子「杼(音「注」zhuˋ)在位时拥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武装,彻底肃清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其后的五代六王,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夏王朝的统治,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
当时已经能冶炼较好的青铜,生产了不少的青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换也有所发展。有了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和干支记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术鬼神、淫乱,引起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渐衰败。
「孔甲」再三传到「履癸」(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务修德,奢侈无度,杀人无数,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终于被「商汤」所灭。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
可参阅http://****greatchinese.***/emperors/xiachao.htm
夏朝、商朝、西周;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哪些?
3楼:牙牙的弟弟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重要事件有:鲧禹治水、涂山之会、九州、三苗、皋陶作刑、钧台之享、灭有扈氏、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夺位、少康中兴、五十而贡、孔甲乱政、鸣条之战等。
重要人物有姒启,姒太康,姒少康,姒桀等。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重要事件有:商汤灭夏、景亳之命、伊尹放太甲、伊尹辅政、九世之乱、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等。
重要人物有商汤、武丁、盘庚、商纣等。
西周(前1046—前771),重要事件有武王克殷、封邦建国、周公辅政、三监之乱、周公东征、成康之治、昭王南征、穆王西征、昭穆嬉游、夷王伐戎、犬戎之祸等。
重要人物有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
一、事件
1、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
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
2、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
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
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就不得考虑迁都的问题。
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3、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
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力劝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东征,在召公支持下,周公调动大军,率军东征。
在战争中,周公团结内部,采取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及先弱后强、各个破敌的作战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伐纣路线,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杀武庚、诛管叔、放逐蔡叔,贬霍叔为庶人。
继之进兵东南,采用先弱后强的方针,先攻徐、淮等九夷。经连续作战,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于洛邑(今洛阳)。
最后才挥师北上攻奄,迫使奄国投降。随之,蒲姑等国也相继降服。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胜利结束。
二、人物
1、姒少康
姒少康(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君主。
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国(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任庖正,在此期间酿造出了酒。
虞国君主虞思将其女二姚许配于姒少康,帮助姒少康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
姒少康志在复国,派间谍女艾于浇,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寒浞,建都纶城(虞城县西三十五里),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姒少康大有作为,史称“少康中兴”。
2、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3、姬诵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10―前1021年),姬姓,名诵,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周王朝第二任君主,周武王姬发之子,母为邑姜(齐太公姜尚之女)。
继位之时,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七年之后, 正式亲政,营造洛邑、大封诸侯,命令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22年。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代明君。
人一生中,有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请问人生最重要的十件事情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重要的事对每个人来说,侧重面不一样,有人注重快乐,有人注重亲情,有人注重事业,也有人注重金钱。但我觉得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让家人开心的事最重要。 2楼 匿名用户 亲情友情爱情 它虽然俗气,但她确实是我们最重要的 人生嘛,人是要生活的,你活在什么中当然是很重要的这三情是时刻围绕在我们身...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
1楼 迷岛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智慧?是金钱? 是爱情?是友谊?是理解宽容? 是健康?是自由?还是家庭? 或者还是地位名利? 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课快完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两个布袋,一个装着核桃,另下个装着莲子。 然后他对大家说 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这是我...
我党历史上重要人物及事件,中国共产党的典型人物和历史事件
1楼 幽忧 重要人物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 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 原名庆同 官名乾生 字仲甫 号实庵,安徽怀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