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相思十缄
1、“人文”精神。炎黄时代已有其萌芽,以后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人文精神,又有创造性发展。
其特征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别重视礼仪,提倡德治,追求社会的和睦相处,并最终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治家治国等传统美德。
2、“自然”精神。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方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老子》一书提出的“道法自然”,是中国传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发点,强调要如实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观想象。
而《庄子》一书则强调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提出了保护生态平衡的卓越思想。
3、“奇偶”精神。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创立了“阴”和“阳”这个哲学概念。当人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和人事变化的时候,又在数字方面归纳出“奇”“偶”概念。
例如从“无音”、“五色”“五味”中的“五”看事物的构成与变化。唐代后,中医又受“八卦”说的影响。
奇与偶的离合,成为古代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于是相生相克、安危、动静、盈缺、尊卑、知行等相对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孔子的“中庸”说、老子的“抑损举补”理论等,都是这种“奇偶”变化的理论说明。
宋儒所说的“一分为二”,也是奇偶的结合。观察“一”,要看到它自身的“二”;最后又归结为“一”,这时人们对于某事物才有了真切的认识。
4、“会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内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这种不断吸纳并完善的特质,就是“会通”精神。例如,西汉时期,儒、法走向了结合。
以后,儒、道又走向了兼容,并吸取了佛学的精华。这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2楼:天上有云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礼治精神
中国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说: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无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显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容是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极为丰富的。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有四点:1.
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
天人协调。张岂之先生在其《中华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
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
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楼:匿名用户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礼治精神
中国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说: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无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显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容是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极为丰富的。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有四点:1.
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
天人协调。张岂之先生在其《中华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
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
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4楼:wdl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以下五点:
1、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
2、 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
刚柔相济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孔子创立儒家重“刚”,但也不失“柔”。中国文化是强调“儒道互补”的,即阳刚必须与阴柔适当配合。
3、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和”思想的传承特别重要。儒家传统是以夷制夷,德化怀柔,多采取羁縻政策。
4、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能够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多元发展颇有贡献。
5、 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者爱人”,即仁爱思想。中华民族这种道德传统和深厚博大的“仁爱”正是今天互帮互助、助人为乐和为维护社会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传承:
“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绝不是要回到过去,最关键的是通过国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使之在现代焕发出新的风采,创造出适应时代的文化形态,并应用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弘扬其优秀成分,剔除其糟粕内容,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传承创新,用当代中国人的心胸、智慧、胆识不断激活这些精神;
树立和强化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国文化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5楼:匿名用户
http://zhidao.baidu.***/question/31234355.html?si=1
去看很正规标准答案 忽忽
6楼:匿名用户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那些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在彼此之间进行不断的相互凝聚和整合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是指导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
1、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对象和中心的文化精神。与古代希腊、印度的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而人文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昌盛时期,这种精神让知识分子有一种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外族入侵时,不屈不挠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斗争;在知识分子遭遇人生挫折时奋发向上、坚定不移地继续奋斗等等。
今天,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这个世纪的头二十年,实会的全面小康,更需要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
3、崇礼治、重名誉、尚气节的基本精神
礼治精神就是把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仪式经过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然后进行实施和推行。礼治精神的实质是坚持社会秩序,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礼治精神所主张和坚持的社会秩序是一种亲和的社会关系,而这种亲和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亲情伦理之上的,由人的血缘伦理而逐渐升华提高而成。
普遍具有的重名誉与尚气节的人格精神,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因此,人们十分尊敬那些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成就事业和功名的人;相反人们强烈谴责那些卖身投敌、祸国殃民的汉奸。当然,过度的重名誉与尚气节从而形成的名誉观和节操观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封建士大夫注重名誉和节操,常常成为封建皇帝特别是暴君的可怜的牺牲品和殉葬者;而妇女过于注重名节,在封建的纲常礼教下,她们中的有些人常常丧失自己的终生幸福,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因此,作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辩证地吸收和看待这一精神的内涵。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7楼:森海和你
1、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
2、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
刚柔相济是中国人人友档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孔子创立儒家重“刚”,但也不失“柔”。中国文化是强调“儒道互补”的,即阳刚必须与阴柔适当配合。
3、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察明,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和”思想的传承特别重要。儒家传统是以夷制夷,德化怀柔,多采取羁縻政策。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
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中国文化不但对日本、朝鲜半岛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对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乃至美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以及指南针技术首先应用于航海,才导致了人类所谓蓝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国水运史》);郑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这种文败告告化的传播和辐射,并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枢纽的东亚文化圈。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以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目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
1楼 嘉麦 导 论一 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语境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义 三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起源 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四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一章 儒家文化精神 一 先秦儒学的产生和基本精神 二 先秦儒学的基本价值理念 三 儒学的转型与发展 四 儒学与中国文化精神 第二章 道家文化精神 一 轴心...
中国古代文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1楼 首蚜冈钾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 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 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 信仰 风俗习惯 道德情操 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各种制度等。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 ...
思修题:简述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1楼 彼岸的暗夜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 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 孝 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孟子 万章上》。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 敬 为前提的,对内心的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