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鼎盛时期有哪些体现

2021-03-06 13:55:47 字数 5805 阅读 6040

1楼:匿名用户

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

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自己概括的几点特质:1、 广大的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以西的西亚一带,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至北冰洋以下一带,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

2、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服。唐朝周围守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3、强大的文化影响力。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佛教传入中土,日本遣唐使来华等。

4、政治清明。

2楼:匿名用户

唐太宗时代人才济济,绝非偶然。善于用人和纳谏是李世民在政治上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在中国帝王中是很突出的,并且具有很多特点:一是广泛吸收人才。包括敌对集团的人才在李世民征战时也吸收,如李密、王世允、窦建德集团的人才,此外,还吸收了瓦岗军的徐茂公、秦叔宝、程咬金等;在攻破刘武周时吸收了尉迟敬德;在攻破窦建德集团时,吸收了张玄素等;在消灭李建成集团时,吸收了魏征等。

二是吸收了隋朝旧臣和李渊集团的人才。从隋朝灭亡到唐朝建立,从李渊到李世民登基,这中间有一个过渡。李世民为了政局稳定,使用了隋朝的旧臣立纲等人。

对李渊集团的人才也恰当安排,予以重用。在李世民公布的一个“功臣”名单中,名列榜首的正是李渊的心腹裴寂 。

三是用人不避亲仇。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舅,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理当封**,但是,历来外戚掌权会被众人攻击,因此,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本人为了避嫌,再三请求当一个空头官儿。可是,长孙无忌确有宰相之才,李世民用人不避亲,任命他为宰相。

魏征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谋士,多次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谓李世民的大仇人。但是,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记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

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可是,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四是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李世民用人,不计较出身和经历,他选用了隋朝显贵旧臣,也提拔了张玄素、孙伏加等小县吏为朝中大臣。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令文武百官上书发表自己的见解。中郎常何上书,写了20多条,条条有理有据,很有水平。常何是个武夫,素无学问,李世民便询问常何。

常何老实地供出不是自己写的,是他的一个客人——窘苦潦倒的书生马周写的。李世民立即召见马周,对马周的学问十分赏识,将他一步步地提升到中书令(宰相之一)。

五是用人不疑。尉迟敬德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将寻相投降了李世民,不久寻相叛变,有人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告诉李世民,要李世民将他杀掉。李世民却说:

“敬德有心叛变的话,会落在寻相之后吗?”

他命人释放了敬德,并安慰敬德说:“大丈夫以义气相许,请你不要把这误会放在心上,我决不因别人的闲话而加害良士。”敬德十分感动,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李世民曾说,一旦国君对大臣怀疑,臣下就不敢畅所欲言,下情便难以上传。这样,要求臣僚们尽忠报国,就不可能了!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停留在洛阳。临行,命宰相房玄龄留守长安,全权处理国务。有个**声称要向皇帝举报,房玄龄问他举报谁,那人回答道:

“正是你!”房玄龄不敢隐瞒,立即派人用驿马送他去洛阳。李世民听说有人举报,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前面,然后引见来人,问他:

“你举报谁?”那人道:“房玄龄!

”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斩!”并指令房玄龄说,你太不自信,以后如有类似情况,自行处理!

最重视精简官僚机构的皇帝 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是封建社会严重的弊端。这种状况,一来使得行政机构重叠,**职责不清,互相推倭扯皮,办事效率很低,二来众多**的俸禄,成为封建国家一项数目很大的财政支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所以,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一般都重视精简官僚机构;而在他们当中,唐太宗李世民是最突出的。

李世民即位之初,就决心革除当时冗官过多的弊病,精简国家机构和****。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择官吏;而选择官吏,要注重质量。他强调“官在得力,不在员多”,并比喻道: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力主裁减**,量才授职。贞观初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精简**机构,文武**由二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

同时针对因州县设置剧增而造成的百姓少、官吏多的状况,对地方行政机构“大加并省(裁减)”,裁并了许多州县。后来又依山河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共设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

为了长期贯彻精简官僚机构的方针,唐太宗将简政省官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例如,贞观初年“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在唐律中对乱置机构、私设**的人,规定了明确的惩罚条款。

唐太宗又规定主管行政事务的**,年龄到了七十必须离职让位,以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各级行政机构的职能。对精简后继续任职的**,唐太宗还通过各种形式,择优汰劣,力求为官者人人称职。他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制度,每年都对各级各类**进行考核,以此决定升迁降免。

唐太宗还亲自过问地方刺史的选用,并把全国各州刺史的姓名都写在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的善恶事迹,以备赏罚。643年(贞观八年)又派得力大臣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zhi质,提升)大使,到全国各地巡查,升迁廉洁有功的**,惩处贫劣失职的恶吏。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一系列措施简政省官,精简了机构,整饬了吏治,大大提高了国家各级机构的效能。同时减少了国家对冗官余吏不必要的开支,相应地减轻了人民负担。这样,就为唐朝初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打下了重要基础

最善于纳谏的皇帝 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627—649在位)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迫李渊退位,从而当了皇帝,年号贞观。

唐太宗即位时,唐朝虽已建立十年,但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严重战乱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不堪。然而,在唐太宗即位后的不长时间内,社会经济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国家逐步强盛的局面,使贞观时期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盛世”。唐太宗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政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贞观前期和中期善于纳谏。

唐太宗曾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务,我怎么能都懂?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承认自己并非一切都懂,无所不能。据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臣下对自己隐恶扬善,一味顺从、奉承,“则国之危亡,可立而待也”。

为了稳固他的统治,唐太宗告诫下属:“君有违失,臣须直言。”并且也确实采纳了不少正确的劝谏。

比如,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打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时,您这样做的过失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得到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尖锐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意见,下令缓建,还重赏了他。

又有一次,唐太宗一气之下要判处一名伪造资历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坚决反对,认为依法应判处流放。唐太宗受到顶撞,十分生气,戴胄仍然据理力争,说:法令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凭借,皇帝不能因一时愤怒而杀人。

争辩的结果,唐太宗折服了,并且称赞戴胄秉公执法。至于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难堪,下不了台。不过事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征极力进谏,是为了使自己避免过失。

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已过失的一面镜子。魏征病死时,唐太宗非常悲伤,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殂(cu,死亡)逝,遂亡一镜矣!”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而且愿意纳谏,所以,当时的朝臣一般都直言敢谏。大臣裴矩,原是隋炀帝的宠臣,由于隋炀帝残暴拒谏,他便处处阿谀逢迎,还为隋炀帝出过远征高丽等一些祸国殃民的主意。

但在贞观时期,同样是这个裴矩,却能够勇于谏争,他由隋朝的佞(ning泞)臣成为唐朝的诤臣,前后判若两人。裴矩能有这样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善干纳谏。

唐太宗李世民从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出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臣下的意见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甚至有时抑制住皇帝的虚骄心,不计较言辞的冒犯而纳谏,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

唐太宗时代人才济济,绝非偶然。他善于用人和纳谏,是他在政治上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他的用人之道在中国帝王中是很突出的,并且具有很多特点:一广泛吸收人才,包括敌对集团的人才在李世民征战时,吸收了原李密、王世允、窦建德集团的人才,吸收了瓦岗军的徐世?、秦叔宝、程咬金等;在攻破刘武周时吸收了尉迟敬德;在攻破窦建德集团时,吸收了张玄素等;在消灭李建成集团时,吸收了魏征等。

二吸收了隋朝旧臣和李渊集团的人才从隋朝灭亡到唐朝建立,从李渊到李世民登基,这中间有一个过渡。李世民为了政局的稳定,使用了隋朝的旧臣立纲等人。对李渊集团的人才也恰当的安排,予以重用李世民公布的一个“功臣”名单中。

名列榜首的正是李渊的心腹裴寂

三用人不避亲仇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舅,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理当封**,但历来外戚掌权会被众人攻击,因此,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本人为了避嫌,再三请求只当一个空头官儿。但长孙无忌确有宰相之才,李世民用人不避亲,任命他为宰相。

魏征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谋士,多次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谓李世民的大仇人。但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记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

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四不拘一格,为才是用李世民用人,不计较出身和经历,他选用了隋朝显贵旧臣,也提拔了张玄素、孙伏加等小县吏为朝中大臣。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令文武百官上书发表自己的见解。中郎常何上书,写了20多条,条条有理有据,很有水平。常何是个武夫,素无学问,李世民便询问常何。

常何老实的供出不是自己写的,是他的一个客人——窘苦潦倒的书生马周写的。李世民立即召见马周,对马周的学问十分赏识,将他一步步地提升到中书令(宰相之一)。

五用人不疑尉迟敬德,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将寻相投降了李世民,不久寻相叛变,有人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告诉李世民,要李世民将他杀掉。李世民却说:“敬德有心叛变的话,会落在寻相之后吗?

”他命人释放了敬德,并安慰敬德说:“大丈夫以义气相许,请你不要把这误会放在心上,我决不因别人的闲话而加害良士。”敬德十分感动,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李世民曾说,一旦国君对大臣怀疑,臣下就不敢畅所欲言,下情便上传。这样,要求臣僚们尽忠报国,就不可能了!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停留在洛阳。临行,命宰相房玄龄留守长安,全权处理国务。有个**声称要向皇帝举报,房玄龄问他告谁,那人回答到:

“正是你!”房玄龄不敢隐瞒,立即派人用驿马送他去洛阳。李世民听说有人告密,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前面;然后引见来人,问他:

“你告谁?”那人道:“房玄龄!

”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斩!”并指令房玄龄说,你太不自信,以后如有类似情况,自行处理!

六善于用人李世民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他命京官推荐贤才

唐代在初期和鼎盛时期是怎样表现佛教雕塑的

1楼 漫阅科技 在佛教雕塑上,初 盛唐时代,是很突出地表现了乐观 人世以至世俗化的写实倾向,这与当时流行的佛教经典有关。主要原因还在于由社会经济发展所促成的对人间事物以及生活现实认识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宗教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唐代佛教绘画中,有描绘菩萨天女等像是以美丽的妇女为 模特儿 而从事写生...

唐朝著名诗人有哪些,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诗人?

1楼 倚楼丶丶听风雨 你知道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吗 2楼 寂寞狠凄美 诗圣 杜甫 诗仙 李白 诗鬼 李贺 四明狂客 贺知章 七绝圣手 王昌龄 苦吟诗人 贾岛 诗豪 刘禹锡 初唐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成为初唐成就最大的诗人 盛唐 田园诗派代表 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代表 岑参,高...

孟浩然,是初唐,中唐,盛唐,晚唐时期中哪个时期的

1楼 东皇d太一 盛唐来 玄宗开元元年 公元七一三年源 至代宗永泰二年 公bai元七六六年 盛唐du中最zhi著名的诗人有李白 dao杜甫 王维 孟浩然 高适 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 诗仙 李白 和 诗圣 杜甫。 他们的诗歌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