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

2021-03-06 10:52:05 字数 5394 阅读 4939

1楼:王亚王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跟老子一样古老。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

“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

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楼:京城「老炮儿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楼:变化率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2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

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

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

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

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4楼:悲の呢喃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但是有趣的是,孔子在生前一直是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在汉代前也仅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已,而现在这些对他高山仰止动辄以“至圣”呼之的国人,曾经也在三十年前把他“彻底打倒、彻底批臭”,在中国历史中,孔子更多的是被用作某一派的一个神像,是一个工具。

那么真正的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他很孤独,他很执着,他曾经像我们每个现代的年轻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努力奋斗,到了晚年他也曾为了自己的国家进行过一场失败的改革,而就我看来,他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那个混乱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抱着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讲孔子的故事,不可能脱离他的环境。在本书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在努力营造春秋各国之间关系的大氛围,同时也下了很大力气塑造了除了孔子之外的鲁君、季平子、阳虎、晏婴等人,希望更好的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孔子的思想由来,当然这样里面就会加入了不少我自己的理解,甚至有时候为了戏剧矛盾冲突的需要,略微调整了一下某些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希望读者谅解。

通过这本书我想带给大家一个还原为人的孔丘,韩愈在《师说》里有过一句话,“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深以为然,无法想象一个生下来就会循循善诱教导别人的孔子,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带给读者一个在悲剧的人生里逐步找到自己的目标的孔丘。

顺便说一句,目前流行的孔子像来自唐代吴道子的行教图,吴道子应该没有见过孔子,所以那个胖胖的蓄着长髯的样子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我们从太史公那里能知道的是他很高,他的父亲叔梁纥是个曾经举起城门的武士,所以也许他的形象要更粗犷些,而年轻的时候,我想应该是------英武。之所以说说形象的事,是因为我希望大家看我的这本拙作时候,能够丢弃那个形象去看,而看完后,我更希望读者心中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孔子形象

5楼:快乐生活的妹妹

坎坷的政治生涯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 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 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 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 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 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 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 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于是孔子带**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 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 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 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 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关于孔子的短故事,关于孔子的小故事,越多越简洁越好

1楼 匿名用户 孔子和 经过泰山,听到有个妇人在哭,问他为何。答 公公前两年被老虎吃了,现在我丈夫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 为什么不搬家呢?答 此地没有苛政 孔子对他 感慨 苛政猛于虎啊! 2楼 匿名用户 孔子的学生大多出身于平民,如 颜回,家里很穷,只能住破烂的屋子,吃粗糙的饭菜。其他 ,如子贡,曾...

孔子的故事名称,有关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1楼 匿名用户 孔子与南子 断粮七日 两小儿辩日 孔子春游 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韦编三绝 不耻下问 孔子周游列国 有关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 急 2楼 baby鞋子特大号 一 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 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

关于汽车的故事,关于车的故事

1楼 匿名用户 1829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车,该车可以作为大轿车使用。这种汽车装有笨重的锅炉和很多煤,冒着黑烟,污染街道,并发出隆隆的噪声,而且事故频繁地出现。1860年,法国工人鲁诺阿尔发明了内燃机,用大约1马力的煤气发动机来带动汽车,但效果不好。 不过,汽车就是在这种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