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流失实例

2021-03-06 10:08:05 字数 1299 阅读 8947

1楼:匿名用户

韩国继成功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消息传来,又引起了国内**一番集中于传统复兴和民族自尊的热议。(10月6日《广州**》)说出来可能会伤害一些人士的民族感情,倘若对诸如此类的传统文化早当回事并足够重视,哪至于被韩国人抢了先反过来刺激我们?

由于历史使然,中国与如今的周边国家在文化上具有共享的成分。在我们这边进行“文革”时,人家却在发扬光大与中国共享的传统文化,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对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屣,可人家那边却依然重视传统文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换句话说叫“功到自然成”,总之,什么事情都有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等到人家韩国要拿好像本来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申遗了,我们自己才打饥慌,何苦来着?

其实,文化这种东西跟金钱物质大不一样。金钱之类归属性质比较明显,谁的就是谁的,所有权泾渭分明。文化之类相对虚幻的东西则不然,不大可能归一人所垄断,也就是说不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它可以为无数人同时拥有。

另外,文化拥有者的传承和变异也会比较激烈,比如这一辈人目不识丁,子孙辈却可以学富五车;相反,这一代人是状元、博士,子孙后代却可能斗大的字识不了一斗。有个流行的说法称“三代出一个贵族”,那是往好的方面讲,反之亦然,三代甚至两代就可以把一个豪门贵族给弄破落了。关键要看后人是否争气。

国人目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行动,无不透露出某种怪异味道儿。像端午、中秋、中医这种本来理应当仁不让的传统宝贝,搁在自个儿家里却不知珍惜,甚或熟视无睹不当一回事儿,懒学习少传承,直至外边的学生有朝一日说我也学会了,我想拿它搞些名堂,这才如梦方醒大吃一惊,可劲儿地嚷嚷那本来是我的东西,什么时候成了你家的了?我们唱了多少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可思想上行动上总也让人感受不到言行一致呢?

2楼:匿名用户

我看电视知道的有个那个手工做镇纸的工艺快失传了,好像是江浙一带的。还有就是刻在叶子上的贝叶经,佛教的宝贝。另外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和传统民俗与汉族的同化也蛮厉害的。

楼上说的韩国那事儿也挺气人,可是咱们好像没有这种意识,感觉古董放家里久了也就是装饰品了,没想过贼人一直眼红着呐。

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消失 请举点例子。。。。。。。

3楼:小颜

“中国戏曲活化石”秦腔,昆曲,现在很少有人听! 字画,现在有谁还在模仿古人优秀笔记?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却出名于日本,中国却一味的找咖啡代替。

是不是衰退? 一些节日,端午节被韩国申请版权,七夕节火不过情人节,春节没有圣诞节知名度高。这不更代表衰退吗?

还有瓷文化·孙子兵法·礼乐······ 太多了,说不完了

希望采纳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例子,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例子 5

1楼 匿名用户 文成公主和亲 促进经济发展,鉴真东渡传播道教文化。 2楼 青春meng想 鉴真东度这是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鉴真和遣唐使让盛唐文化走出国门,促进了周边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开放的时代,唐朝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时代。遣唐使是日本对赴唐使者的称呼,遣唐使主要由医师 乐师各类工匠组成,还有留...

近一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事例,近一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事例 30

1楼 匿名用户 唐对外交往频繁,其客观原因是唐朝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主观原因是唐 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 b 唐朝与亚欧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历史上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与我国...

中国有多少个古董流失国外,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1楼 匿名用户 恩 非常爱国的问题。我是这个专业的大学生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关心。根据可靠资料 一个研究文物外流的专家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的 ,国外所有的中国文物,是中国所有博物馆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中国文物外流最严重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清末 的战乱时期,那时候外国的军队,收藏家,文物贩子等等,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