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而然等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2021-03-05 13:31:30 字数 5828 阅读 5671

1楼:雨停说想念

【而】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6.通“如”:好像,如同。7.通“尔”,你,你的。

8.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

例:**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而后”:才,方才。

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然】“然”作实词时,可以作形容词,相当于“对的” ,如“吴广以为然” 。它还可以作指示代词,这在文言文中很常用,因此这里着重提出来加以说明。“然”作指示代词时,译作“这样”、“如此” 。

例如:“父利其然也。”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

”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然”作虚词有下面两种用法:

(1)连词,表转折关系 ,译作“然而”“但是”等。

(2)助词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或“的样子” 。

例如:杂然相许。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 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例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补充:由指示代词“然”组成的固定结构主要有:

①虽然:两个词,连词“虽”意为“虽然” 、“即使” ,代词“然”意为“这样” ,合起来意为“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②然后:即“这之后”、“这样以后”,表示承接,也可大致译为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

③然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意为“既然如此,那么(就)”

然而:“然”是“这样” ,总结上文的内容,“而”引起下文的转折,组合起来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但是” 。

2楼:古今汉语教育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2、【然】连词(1) 但是,然而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2) 虽然。

表示让步关系。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3楼:彼岸花的微笑

而:表转折,承接,修饰等。然:什么什么的样子。

说明“而,然”等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4楼:古今汉语教育

1,而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地”等。暮而果大亡其财。

连词,表承接。丁壮者引弦而战。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地”等。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并且”、“就”。 堕而折其髀。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并且”、“就”。学而时习之。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并且”、“就”。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而疑邻人之父。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 2,然 忽有庞然大物。

助词,……的样子。果然鹤也。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助词,用于句尾,“像……似的”。 然数年恒不一见。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说明”而,然“等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楼:匿名用户

文言文中

而 大多数是用与顺接,但是有时候也能表示转折

然 一般都用于表示转折

6楼:匿名用户

(仅就例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然:形容词词尾,没有实际意义,,表示“……的样子”

而:表修饰关系,也就是说“怎么怎么来”,“拔山倒树“地”来”

说明下列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急求

7楼:箪食瓢饮乐呵呵

1.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连词表被动

知之为知之。  是 判断动词

项为之强。  因为 连词表原因

以丛草为林。 当做 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给 介词

此何遽不为福乎? 是 判断动词

2.其:

蹲其身。 指自己,代词,

必细察其纹理。 它,代词

其恕乎?  大概 语气词,表推断

其子曰:  他(的),代词

大亡其财。 他(的),代词

而折其髀。 他(的),代词

8楼:red衣卿相

1.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

知之为知之。 是项为之强。 因以丛草为林。

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此何遽不为福乎? 是2.

其:蹲其身。 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 它的其恕乎? 难道,也许

其子曰: 他的

大亡其财。 他们的而折其髀。 他的

说明下列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1.而: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暮而果大亡其财。 丁壮

9楼:匿名用户

1.而: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2.然:

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3.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4.其:

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其子曰:代词,他的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

10楼:古今汉语教育

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四)与其它词连用。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和例子,文言文所有虚词及其用法和例子

1楼 百度用户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一 而 r 1 连词。 1 表并列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例 蟹六跪而二螯。例 北救赵而西却秦。 2 表递进 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表承接 可译为 就 接着 然后 于是 ,或不译。例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1楼 b钡钡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120个文言实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具体用法有哪些 2楼 丝丝缕缕的青烟 高考文言虚词18 一 而二 何三 乎四 乃五 其六 且七 若 八 所九 为十 焉 十一 也 十 二 以十三 因 十 四 于 十 五 与 十 六 则 十 七 者 十 ...

虚词“之”的意义用法,“其”的用法意义

1楼 樱野菊 我欲之楚 之 去,动词 。 学而时习之 之 代词,指所学知识。 火齐之所及也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君之病在肌肤 之 的,助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 代词,指 善者 。 其犹是也夫 其 指示代词,这。 文言虚词 之 其 以 而 于 的意义和用法 50 2楼 匿名用户 一 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