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托尔斯泰的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2021-03-05 12:25:30 字数 5222 阅读 1621

1楼:匿名用户

出生于贵族庄园的托尔斯泰在大学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50年代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据此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60-70年代,他先后完成了长篇**《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显示出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还被革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2楼:唧唧仔

托尔斯泰人格的高尚是众所周知的,他敢于挑战一切权威:对沙皇也不曾笔下留情:他绝不盲从、迷信,他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他敢于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理,哪怕为此受到孤立···但他也要有自己的弱点,他的知识和视野受到停滞和落后的**乡村生活的局限,自己浑然不觉,这就大大妨碍了他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

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几乎一无不知,却轻率的把物种起源、光谱分析、镭的本质、数的理论、动物化石等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的研究,统统斥为“无聊”;他根本不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多么重要,所以对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无动于衷,把莎士比亚贬得一文不值:他体会不到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以怎样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以致贝多芬那种充满战斗激情、催人奋发的**当做洪水猛兽···总之,他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缺憾,往往武断的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一切。这样的固步自封使他无法通过学习把握较科学的历史观,无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一个较客观、较真实的概念。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中,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是“道德”,即爱心、善良和真诚。只要符合他的道德标准,再平庸的作品或人都会受到他的赞扬:而对**历史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彼得一世,在他眼中便只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小人,至于他改革给**所带来的推动作用,他根本不予承认。

他曾两度访问欧洲,他欧洲的进步同样不屑一顾,仅仅在巴黎看了一次死刑犯的处决,便宣布“对进步的迷信纯属虚妄”。不错托尔斯泰真诚地希望社会日益完善,对**民众的悲惨处境感到怜悯和同情,但他既不满现状,又惧怕社会动荡,他对经济改革心存恐惧,对于任何一种改革社会的主张和企图都深恶痛绝。说到底,他是不愿意他所心爱的封闭式宗教制法制庄园经济受到触动和破坏。

因而他对社会的批判无论多么猛烈,都只停留在道德的层面,从未深入到社会根部,他所开具的“济世良方”当然也无助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他那一厢情愿的善良,把一切都简单化了:他相信完善社会的唯一途径,是强化宗教意识,普及道德教育,只要每个人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一切欲念,人人爱上帝、爱他人,自然就能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大同。

可见托尔斯泰虽则很在就开始研究哲学,却缺乏哲人的睿智。他沉湎于自己的宗教信念。甚至推演出许多偏激、荒谬的观念,诸如婚姻是一种堕落,爱情、婚姻都有违**教的精神,妨碍了人类理想的实现等等。

他的禁欲主义简直比中世纪的人还有过之无不及,但却没有想到,一旦人类无欲无求,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他似乎不曾考虑过,想**那样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大多数人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怎样达到和谐与安定?爱心、真诚和善良固然是永远值得提倡的美德,却解决不了人类生存发展中的根本问题。

他更没有想到,社会的发展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真正的仁人志士应当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积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是幻想按照自己的乌托邦重新安排社会秩序,甚至牵制和阻扰社会的发展。

托尔斯泰作为**家的伟大成就是无可争议的,他是世界文学中巍然屹立的高峰之一。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的描写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是欧洲文学中即巴尔扎克后最伟大的塑造形象的大师,创造了俄罗斯文学中最丰富、最壮观的人物画廊······然而他苦心孤诣创立的“爱'的宗教,境遇就不那么辉煌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普遍的博爱精神将逐步成为人类的共同生活准则。

但在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这种主张可行性比一百年后的今天更加微弱,因此他作为思想家声名远播,而追随者寥寥。尤其他的“勿抗恶”的主张,在实践中处处碰壁。他屡战屡败。

却始终不肯放弃。

这种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深的启迪意义!建议可以看看《名人传》

3楼:南宫溪芸

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中

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4楼:坑卷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56531·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从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满意请采纳

托尔斯泰的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5楼:匿名用户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从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6楼:怡儒

出生于贵族庄园的托尔斯泰在大学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50年代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据此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60-70年代,他先后完成了长篇**《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显示出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还被革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7楼:匿名用户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7年4月因为成绩不好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经历了什么磨难

8楼:怡儒

出生于贵族庄园的托尔斯泰在大学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50年代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据此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60-70年代,他先后完成了长篇**《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显示出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还被革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什么?

1楼 o雪莲 《苦难的历程》是苏联作家阿历克赛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 1883 1945 的代表作。 这个三部曲,阿 托尔斯泰前后写了二十年。第一部《两姊妹》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那时候他侨居在巴黎。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开始于一九二七年。 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完成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正是法...

关于“磨难”的古诗句有哪些,关于“历经磨难后成功”的古诗句有哪些?

1楼 恋北鸟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 勤奋篇》 赏析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 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 修炼 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

有什么名人的成功经历的小短文么,名人经历磨难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1楼 用户名用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 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 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为了早早起床 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 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 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 早上一翻身 头滑落在床板上 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