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1)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交替变化现象呢?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
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2楼:遗忘了花开
自传带来昼夜交替,公转带来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分别是什么啊~??
3楼:匿名用户
自转意义
1.南、北半球发生昼夜交替
2.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
3、物体偏向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公转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四季和五带划分
希望能帮到你。
4楼:叶笛声飘飘
地球自**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地球公**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划分五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5楼:12345a帮助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更替;
4.五带的划分。
6楼:初告白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更替;
4.五带的划分。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7楼:一加
1.四季更替
2.五带的划分
3.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8楼:匿名用户
地球自转带来
了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更迭,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一楼的答案有些跑题了吧,lz又没问自转方向,而且你也没回答全自转和公转的全部意义啊
9楼:烈炎光辉
1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极地地区
的东西方向和东西经度。
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为东,南极地区顺时针方向为东,在0°经线处,顺自转方向为东经度,逆自转方向为西经度。
运用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判断风向、洋流的流向及河流两岸的冲刷和沉积。
2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洋流、河水的运动方向都要按“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规律发生偏转。因为左和右是相对的,因此在判断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时,首先要按着“面对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即背风而立)”的规定确定左和右,然后再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偏转方向。
对河流而言,河水冲刷偏向一岸,另一岸则发生沉积现象。
3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规律的运用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规律可用上图表示:利用该图可判断任意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10楼:匿名用户
地球自传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高一地理第一册<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11楼:匿名用户
1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地球公转
2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形状、地球自转
3 季节更替的原因--地球公转
12楼:匿名用户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
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
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长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于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角动量变小,从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
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径的可能变化、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质分布的改变等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化。
地球自转速度除上述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这种不规则变化同样可以在天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证实,其中从周期为近十年乃至数十年不等的所谓"十年尺度"的变化和周期为2~7年的所谓"年际变化",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十年尺度变化的幅度可以达到约±3毫秒,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核幔间的耦合作用。年际变化的幅度为0.
2~0.3毫秒,相当于十年尺度变化幅度的十分之一。这种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
然而引起这种一致性的真正原因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的探索阶段。此外,地球自转的不规则变化还包括几天到数月周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约为±1毫秒。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
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
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地球公转
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
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
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13楼:匿名用户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交替,产生了自转偏向力,产生了地方时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四季更替,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角,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什么地理意义
14楼:喜欢地理问题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 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
(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二、地方时
1.概念
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3.对河流的影响
(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
(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2.划分: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个
1楼 y龙骑兵 是地球上有了一年四季 2楼 匿名用户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3楼 匿名用户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潮汐现象 24节气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楼 武当单挑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 成 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 地球公转的方向 轨道 周期 1 方向 自西向东...
关于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几个问题
1楼 匿名用户 1 知道180度和昼夜半球,怎么找出0时刻 即自然日界线 的位置 夜半球中间的那条经线就是0时刻 即自然日界线 2 南苏丹于当地时间 东三区 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独立,求此时北京时间是多少? 我是这样想的 0时 8 东八区 3 东三区 1小时 5点。我这样做 不对,请高手指点指...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
1楼 匿名用户 当113 e的区时是8点 89 w地方时为 d 18 04 113 e所在时区为东八区,所用区时为120 e的地方时,120 e与89 w的经度差为120 89 209 ,时差为13时56分 经度相差1 时间相差4分钟,或经度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 所以89 w的地方时为8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