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个

2020-11-22 14:20:05 字数 5373 阅读 6958

1楼:y龙骑兵

是地球上有了一年四季

2楼:匿名用户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3楼:匿名用户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潮汐现象

24节气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楼:武当单挑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

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每年的 365 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 6 小时,故 4 年一润, 闰年为 366 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 绕日公转一周 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 1°。 (2)公转线速度:

平均每秒约为 30 千米。 (3)1 月初过近日点,7 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 1 月初过近日点,7 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 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 1.52 亿千米,最近是 1.

47 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 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 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 能,最大可相差到 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 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 地球过远日点时,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 所以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处于冬季。 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 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 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 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

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移动。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 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 高度为 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

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 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 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 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 24 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 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 “谷雨前后 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

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 月) 、夏(6、7、8 月) 、秋(9、10、11 月) 、冬(12、1、2 月) ③西方四季: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 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5楼:匿名用户

一.产生四季的交替。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个

6楼:匿名用户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形成。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 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 高度为 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

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 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 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 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 24 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 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 “谷雨前后 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

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 月) 、夏(6、7、8 月) 、秋(9、10、11 月) 、冬(12、1、2 月) ③西方四季: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 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7楼:无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该地作垂直于地心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昼夜长短变化:

纬度愈高处变化愈大。

南极和北极出现出现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四季更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使地球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产生了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

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8楼:匿名用户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形成。

9楼:匿名用户

这个东西初中地理课本上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0楼:匿名用户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形成.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 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 高度为 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0°.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例:

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 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 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 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 24 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 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 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

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 月) 、夏(6、7、8 月) 、秋(9、10、11 月) 、冬(12、1、2 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山口有什么特殊的地理意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何特殊地理意义

1楼 易书科技 山口是指高大山脊的相对低凹部分,又称 垭口 或 山鞍 。通常认为,山脊两边的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是形成山口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些断层线穿越的地区,由于岩性软弱,差别侵蚀,也有可能形成山口。山口位于山脊 山脉的通道,经常成为通过高大山岭的交通孔道。 在设有关卡 城关等军事要塞的地方又...

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意义是什么,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啊是一个问答题

1楼 风中凡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已经研究出来了,如果你要研究,那么那就是你的意义了。别人帮不了你。 2楼 朱建华 学了这么久的地理了我也想知道。 3楼 匿名用户 证明人类的能力和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 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意义是什么 4楼 shdgh好 为了更好更让人了解地球的形状...

首次计算地球大小的地理学家

1楼 匿名用户 自从人类知道自己居住的大地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后,就有人试图测量地球的大小。世界上第一个给地球测量 身材 大小 的人,是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埃拉托色尼。 埃拉托色尼 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 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 cyrene,在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