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古诗《登飞来峰》拓展成一段小故事

2021-03-04 13:44:42 字数 5747 阅读 2329

1楼:匿名用户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2楼:匿名用户

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写才对嘛!不要老依靠电脑!

给《登飞来峰》编一个小故事好吗?

3楼:匿名用户

方针1围绕诗的主旨,

2揣摩诗人的心境,

3结合作诗背景,

4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和理想,

根据以上方法就能编好故事了

4楼:塞外雪剑

方法技巧

1.了解诗人的处境和思想,从而去判断诗人的写作动机。

2.结合诗中亮点得东西,揣摩诗的主要意思.

3.依据诗的主旨发挥自己的想象.

试一试吧!祝你成功!

5楼:匿名用户

1.了解诗人的处境和思想,从而去判断诗人的写作动机。

2.结合诗中亮点得东西,揣摩诗的主要意思.

3.依据诗的主旨发挥自己的想象.

古诗《登飞来峰》的背景

6楼:龙之腾必潜乃翔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7楼:匿名用户

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将《登飞来峰》改为现代诗

8楼:do知道菌

有一阵风曾四海为家

从东吹到西从南吹到北

没有人爱过他

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姓名

如被彗星的尾巴“污染”的整个夜空

命运女神不曾眷顾

或者是你拒绝了

清楚的痛苦糊涂的幸福

在春天你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复活

在野花中在麦子中

不是十个而是千万个

你需要一座牢而不是一支笔

束缚住的想象不会吞噬

吞噬跃马奔腾的草原

会剩下一滴血滴在石头上像盛开的桃花

本来是一件白色的物品

因饮血而殷红

蜷缩于初潮后大地的子宫

等待一辆三月的竹子

北方我还没有去过

能想象到的只有高 远和草原

春天来的很早没来得及脱下衣服

没来得及马革裹尸

李子开满了天空

今天 我怀念你

也怀念另一个人

天光下你们曾歃血为盟

我们都把她辜负

一个叫你死一个叫我活

命运的四方天空不只有北也有西

古老东方的寄语绝不会从南方重新来过

这只年迈的狮子

诗歌的情人

一个人的王座

孤独 高傲 漫漫

慢慢成为一颗豆子

落入村口的磨盘

吱呀 吱呀

吱呀 吱呀

南方是火是瘟疫

赤地千里

残花败柳自怜于一晚风霜

肮脏的护城河也已经洗不干净

到海边去

到更远的大洋中去

路程还很遥远

河伯的身子着了火

《登飞来峰》中的哪个诗句描述了一个神话故事?

9楼:一起找东东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10楼:永远醒着

《登飞来峰》中的“闻说鸡鸣

见日升”这句诗描述了一个神话故事。

11楼:壹贰叁肆伍

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诗人描述的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12楼: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其中“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用典涉及到了神话。出处为《玄中记》:“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古诗《登飞来峰》全文内容是什么?

13楼:大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塔,站在上面可以看见日出。不怕有云彩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站的很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登飞来峰》诗意

14楼:猫猫磨牙

《登飞来峰》诗意: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全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

诗的第一句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

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

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5楼:匿名用户

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16楼:凉凉看社会

《登飞来峰》的诗意是: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在政治上**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1、《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诗句意思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谓是年轻气盛,没有任何的顾忌。

17楼:匿名用户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将登飞来峰改写成寓言短文,将登飞来峰改写成一篇寓言短文

1楼 守护者 山是高耸的 塔是高耸的 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 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 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 站在塔上 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 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 诗人已登上塔顶 ...

改写《秋思》这首古诗,把秋思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三百字的小故事

1楼 匿名用户 一 洛阳城里又见瑟瑟秋风吹起,在洛阳城内住着一位诗人 张籍。他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他心里又非常想念他的家乡,但自己又没有时间写信给家里的人。这几天洛阳城里的人们都在说 为什么我多年没见的儿子还没写信来呀?! 是呀,我的亲人也没给什么音讯呀。 见到人们都纷纷讨论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