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从哪朝代开始没戴有珠帘的皇冠了

2021-03-03 19:05:30 字数 5967 阅读 6599

1楼:好好先生已

只是因为古代人很迷信,认为皇帝是天生之子,无比宝贵,天子是来拯救陷入黑暗的百姓的。生怕民间污秽的风气玷污了天子。所以要带冕冠。

冕冠上的珠帘起辟邪的作用。唐代的唐太宗认为民才是天,所以就没怎么带这个24根珠帘的皇冠。

带和大臣一样的帽子能拉近君主和大臣的关系

2楼:匿名用户

2楼说的很对

我再补充一点

你说的这种叫平天冠

古代帝王百官祭祀时都戴冠冕,以冠冕的梁数和旒(礼帽前后的玉串)的多少作为识别。皇帝戴平冕,也叫“平天冠”,垂白玉珠十旒。又叫“通天冠”、“平顶冠”。

始于秦汉时期 俗称“平天冠”,这时的冕冠“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皇帝都带平天冠。明十三陵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棺材里面出土了两顶平天冠,其规制和先秦周朝的如出一辙。

平天冠又叫冕,是古代汉族帝王的最高礼冠。隋唐以前的皇帝平常上朝都带平天冠,后来王朝的皇帝只有在大朝礼时才带,例如登基大典、大婚、祭天等。

可能清朝宫廷剧太多了,所以大家对汉朝宫中的服制、礼仪的了解就少了。

3楼:齐东人也

冕冠俗称平天冠,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创自秦始皇,平顶,前后各事儿旈,秦汉时作为天子朝议时的标准制式,后来仅作为最高等级的礼服的一部分,只有在祭祀天地和宗庙时才戴,至清朝完全废除。

4楼:匿名用户

你说的是冕冠,是冕服的一部分。一直都有,直到被满清废除。不仅是皇帝可以带,士大夫够等级的亦可,后来仅限于皇帝。作为礼服,平常不戴而已,只在重大典礼上穿戴,所以你觉得消失了。

冕服之制,传说殷商时期已有,至周定制规范、完善,自汉代以来历代沿袭,源远流长,虽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演变,各朝不一,情况较为繁复,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废除汉族衣冠,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自清乾隆时期起仍饰于皇帝礼服、吉服等服饰上。

明十三陵内就出土了冕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冕冠。

古代皇帝的皇冠的珠帘代表什么?

5楼:学院派鱼多多

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冠,冕冠前后的珠帘称为冕旒,代表身份。前后系垂旒,象征君王有所见有所不见,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

1、冕冠:

中华官场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2、冕旒:

冕冠的前后两段垂旒,用五彩丝线穿五彩圆珠而成,象征君王有所见有所不见。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

三、五、

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6楼:匿名用户

这是一种礼节,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代表的是一种地位。

皇帝头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

有珠帘呢的原因是让皇帝兼听公正,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所以必须时时正身。那些珠帘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同时,前后珍珠帘也是为了让皇帝眼明,对待臣子要宽容。

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块玉,是为了正音,不听奸臣的话语,所以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成语。

7楼:匿名用户

天子冕旒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

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

前面珠帘叫做旒

8楼:匿名用户

这是一种礼节,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代表的是一种地位,天子的珠帘有24根,前后各12根,诸侯王的珠帘有12根,前后各6根,士大夫只有光板没有珠帘。还有皇冠有珠帘那是为了让皇帝兼听公正,做皇帝的要有皇帝的样子,所以必须时时正身。那些珠帘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

前后珍珠帘是为了让皇帝眼明,两边的黄条子是为了正音,不听奸臣的话语

9楼:匿名用户

珠帘的数量表明其身份的显贵

皇帝的有24条 亲王等其他贵族递减

10楼:哈哈欠为你违逆

在现在看的古装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帝王冠冕上悬挂珠帘,那悬挂的珠帘有何含义呢?严格地讲,冠和冕是两个概念。冠,很平常,甚至连猴子都可以戴;冕,则大不同,它显示尊贵,显出身份,所以,汉语里于是乎有“加冕”“卫冕”之类的词汇。

古代帝王头上带的前后都有珠帘的东西叫什么?

11楼:life无明小鱼

叫做旒。

那些珠子都是玉质。形制不同的朝代有所变化,不同的场合也有变化。从12串到5串不等,通常是五串,每串上面有九个珠子,象征“九五之尊”。

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最初意思是让人记住不该看的不看,不要被眼睛蒙蔽。

皇帝的皇冠叫做“冕旒”。“冕”就是帽子和上面的平板,象征着头顶着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权威。前面和后面的珠穗叫做“旒”。

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 。

扩展资料

起源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

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

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12楼:匿名用户

旒(liu)...前后各五串,每串九颗玉质宝珠!象征九五至尊!

古代皇帝为什么在皇冠上悬挂珠帘

13楼:匿名用户

那个挡在皇帝眼前的那个珠帘叫旒,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

古人如此设计,无外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与神圣。“旒”的设计,是大有深意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什么意思呢?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这是理论思想基础。

所以,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注意“蔽明”和“充耳”这两个词,很形象,屏蔽眼睛,塞住耳朵。

14楼:

皇帝戴平冕,也叫“平天冠”,垂白玉珠十旒。又叫“通天冠”、“平顶冠”。始于秦汉时期 俗称“平天冠”,这时的冕冠“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

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

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皇帝都带平天冠。明十三陵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棺材里面出土了两顶平天冠,其规制和先秦周朝的如出一辙。平天冠又叫冕,是古代汉族帝王的最高礼冠。

隋唐以前的皇帝平常上朝都带平天冠,后来王朝的皇帝只有在大朝礼时才带,例如登基大典、大婚、祭天等。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皇冠样式

15楼:梦飘冰飞

清朝人的服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16楼:雪原

呵呵,有一点。五胡乱华后,传国玉玺遗失了。

皇帝带的有珠帘的冕哪个朝代出现的?

17楼:匿名用户

始于周朝

冕旒bai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du,是区分贵贱尊zhi卑的重要标志。汉dao代规定,皇帝

回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答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中国古代皇帝的皇冠为什么有吊坠??? 10

18楼:东壁野老

皇帝戴冕冠冕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纮、充耳等组成。

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

延 又写作綎,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百姓的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旒 liu2 冕板两端下垂的玉串。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帽卷 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玉笄(ji1) 插在帽卷两边的纽孔中,用于固定头发。

武 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 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纩(kuàng) 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两块黄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紞(dǎn)是垂在延的两侧用以悬纩的彩绦。有人认为其发展为天河带。

天河带 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带多出现在隋唐以后的画中,(比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代才有明确的定制;而本图原本是汉代冕冠示意图,自然没有天河带。

冕冠的形制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

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古代皇帝有没有名字带昊的,中国古代皇帝全部的名字

1楼 海上钢琴师 李元昊 1003年 1048年 ,别名曩霄,小字嵬理,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 1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 1038年 ,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 ,定都兴庆 今宁夏...

历史上哪些皇帝没有后代,中国历史上那些皇帝没有后代?

1楼 小生耶疯狂 历史上没有子嗣继承皇位的皇帝很多。 从汉代开始有 汉成帝 继承人侄哀帝 平帝 14岁亡继承人孺子婴 孺子婴 殇帝 不足1岁亡继承人刘庆子安帝 安帝 继承人刘寿子前少帝 前少帝 在位200天继承人顺帝 冲帝 3岁亡继承人质帝 质帝 8岁亡继承人章帝孙桓帝 桓帝 继承人河间王曾孙灵帝 ...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好,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强大?哪个皇帝最英明?

1楼 风之叶 贞观长歌 唐太宗李世民 他使一个国家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度,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国纷纷前来进行 和文化交流,可谓万国来朝,德化远播。他铸造的强盛国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使一个民族赢得了外族空前绝后的尊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帝王 唐太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