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婷迷土兵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描写了金陵淫雨霏霏,江草茂盛,处处是六朝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的景象。
《金陵晚望》高蟾和《金陵图》韦庄 这两首诗的解释
2楼:匿名用户
金陵晚望
高蟾(唐)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
金陵图韦庄中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3楼:婷迷土兵
答:诗人吊古伤今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患之情。
<<金陵图>> 韦庄 诗意
4楼:白网纹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解】:
1、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韵译】: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
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
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评析】:
描绘“金陵景色”诗句有哪些?
5楼:匿名用户
《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
城柳,版依旧烟笼十里堤。
2.《金陵权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
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3.《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4.《金陵览古·阿育王塔》
【唐】朱存
窣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
金棺舍利藏可处,铎绕危檐声撼风。
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晚望》高蟾和《金陵图》韦庄 这两首诗的解释
6楼:温柔
金陵晚望高蟾(唐)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
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赏析】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金陵图 韦庄
7楼:疾风的捕捉者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
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杨柳的“无情”反托诗人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无情最是台城柳”,表面上责怪杨柳无情,其实面对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杨柳又能如何,诗人又能如何?所以诗人要感叹地应是:
为什么六朝的繁盛会如梦幻一样一去不复返呢?诗人生活在晚唐乱世,他凭吊六朝兴亡,实际上也是在感叹唐朝的衰败没落。
题西林壁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题西林壁古诗前两句描写的庐山怎样的壮丽景色
1楼 天使的星辰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 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2楼 匿名用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
春思(贾至)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1楼 匿名用户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 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 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 以乐景衬哀情 ,反...
山村古诗读了山村你发现,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1楼 我感受到山村孩子内心的单纯,有目标 能描述一下画面内容吗 古诗《山村》的意思 5 2楼 全国卷的你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 人家 亭台 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