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中和“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意境相近的句

2021-02-25 14:09:40 字数 3979 阅读 5578

1楼:南侠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意思是: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2楼:匿名用户

悟以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十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楼:夏天的毛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日,去日苦多

怅然慷慨中的慷慨是什么意思?归去来兮辞: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楼:轻若の风

慷慨就是感叹的意思。

在这个句子中,这句话是在序中的,

表示对以前在官场茫然不知方向的生活的感叹。

更是对未来田园生活的向往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

5楼:重量

d(a项,慷慨:古,感慨,悲叹;今,大方,不吝啬。告诉:

古,申诉(苦衷);今,使人知道。b项,羊角:古,旋风;今,羊头上的一对角。

亲戚:古,内外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c项,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今,狂妄而放肆。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d项,盘桓:

古今同义,徘徊,流连。惆怅:古今同义。

伤感,失意。)

归去来兮辞序怎么讲?急急!!!!!

6楼:紫云剑紫气东来

归去来兮辞

【背景资料】

7楼:匿名用户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

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

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释: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

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

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

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

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

〔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

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

〔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

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

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

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

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

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

〔20〕寻:不久。程氏妹:

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

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译文:序: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文章题旨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8楼:圣爬爬

余家贫(贫穷),耕植(耕田植桑)不足(够)以(用来)自给(供给自己生活,相当于“给自”,宾语提前)。幼稚(形容词变名词,孩子)盈(满)室(屋子),瓶(装粮食的器皿)无储粟,生(维持,动词)生(生活,名词)所资(凭借),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亲故多劝余为长(zhang 3)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脱然(轻快的样子,......然,......的样子)有怀(念头),求之靡(mi 3,没有)途(门路)。

会(恰逢)有四方之事(出使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因)余贫苦,遂(于是)见(被)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指战乱未平),心惮(dan 4,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酿制)酒,故(所以)便(就)求之。及(到职)少(shao 3)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

何则(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虽然)切(急迫),违己交病(身心痛苦)。

尝(曾经)从人事(古今异义,指做官),皆口腹自役(役使自己,相当于“役自”,宾语提前)。于是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古今异义,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尚,还)望一稔(ren 3 ,庄家成熟),当(将)敛裳宵(名词作状语,在夜晚)逝。

寻(不久)程氏妹(嫁到程家的妹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奔,自免去(离)职。仲秋(秋季第二个月)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心愿),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乙巳年)十一月也。

翻译是: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

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已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