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小学文言文有哪些知识点?

2021-02-24 11:56:15 字数 3189 阅读 2838

1楼:xl玩的就是暧昧

小学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56330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小学文言文有哪些知识点?

2楼:萌萌的小太阳

子曰:“学而bai时习之,不亦du说乎?” ——《论语十则zhi》

“说dao”通“悦”,愉快回

、高兴。

女知之乎答?——《论语十则》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知”通“智”,智慧。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只”。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坐”通“座”,座位。

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才美不外见 。——《马说》

“见”通“现”,出现。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通“无”。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偏”通“遍”,遍及、普遍。

一切乌有。——《山市》

“乌”通“无”,没有。

文言文知识点应该是哪些?

3楼:蓝逸月河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分类 翻译方法 例子

4楼:刘立伟

通假字,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等。

5楼:匿名用户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6楼:匿名用户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翻译

小升初语文课外知识汇总,重点中学小升初语文课外知识资料 5

1楼 茱妤 形容人物外貌的成语 眉清目秀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面黄肌瘦形容人物动作的成语 拳打脚踢 蹑手蹑脚 抓耳挠腮 伸头缩颈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 愁眉苦脸 神采奕奕 挤眉弄眼 笑容满面形容人物心理的成语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胆战 提心吊胆 形容人物品质的成语 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乐于助人 视死...

《咏雪》文言文五大知识点,《咏雪》文言文五大知识点 5

1楼 中国尔尔 人物介绍 刘义庆 403 444 ,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安 320 385 ,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 侍中 吏部尚书 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陈...

小学语文二年级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小学二年级语文该掌握哪些知识点

1楼 文帝宝宝 进入二下年级 识字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 但识字教学和一年级要有所区别 进入二下年级的学生 通过前三册的学习 识字量按教材要求就达到1400字 加上孩子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习惯 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了2000字左右 学生对生字的偏旁结构 笔顺笔画要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要有一定的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