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本草纲目
bai》 药物学
明朝 du
李时珍 记载zhi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多个 dao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回国医药答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学
明朝 徐光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明朝 徐霞客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 比欧洲早约两世纪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明末清初
宋应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
2楼:匿名用户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有:
1、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当时世界科技的最高成就。
2、都是在传统医药、农业和手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扬,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成就
《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
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中国各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楼:爱广东大学生
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它具体表现在:
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成为文学的主流;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了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1、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等
2、进步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明清**: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4、类书、丛书的编纂:明成祖时,解缙——《永乐大典》
清乾隆时,纪昀——《四库全书》
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5、西学东渐:利玛窦、汤若望等为代表。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③产生了优秀的长篇**
4楼:手机用户
a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科技发展的特点”,③是文学成就,④是思想成就,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明清时期的军事著作有哪些?
5楼:瘦骨侯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兵学兴盛的时期,也是古代兵书出版数量最多的时期。比较著名的有《续武经总要》、《火龙神器阵法》、《筹海图编》、《阵纪》、《纪效新书》等。
明初的兵书不多,后来有不少兵书伪托刘基所著,实际上刘基并未写出多少军事著作。
《火龙神器阵法》是明初关于火药、火器技术的兵书,约万余字。题为东宁伯作。一说为永乐时宁国人都督焦玉,一说为天顺时受封的蒙古人焦礼。
该书记述了火药制造、火器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反映了明代军事技术的进步。它将四十多种新式火器分为燃烧性、**性和管形火器三类,其中有毒剂、炸弹、地雷、水雷、旋转火炮、多发火箭等,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书中要求“知药性之宜”,“得火攻之妙”。
“上顺天时”,使风火相助,“下因地利”,以便发扬火力。各类**要远近协调,“用之相宜”,“随机应变”。只有火器、兵力、阵法三者配合才能克敌致胜。
《筹海图编》是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总结了明初以来的沿海防卫经验。作者郑若曾(1503-1570)江苏昆山人,曾随总督胡宗宪御倭,作成此书。该书二十六万余字,一百一十四幅图,记叙了沿海地理形势等内容。
它注重地理形势,认为“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并针对当时军备废弛,提出了选兵、择将、加强训练的主张,认为选兵应注重“乡野老实之人”,练多兵,寓兵于农,首要在练心,使“人心齐一”。它提出了海陆策应、攻守兼施的沿海防御方略,基本思想是御近海、固海岸、严城市的多层防御。如提出“防之于海”,“哨贼于远洋”,“击贼于近洋”,、沿海各府“协谋会捕”,击敌于将至,在要害处设寨,击敌于将登。
严守要害之城,坚壁清野,击敌于疲困,歼敌于城下。但书中反映的**大国闭关自固的思想,应予摒弃。
《阵纪》作者何良臣,浙江余姚人,生活于正德至万历年间。青年时代即投笔从戎,嘉靖年间任蓟镇游击将军。著有《军权》、《阵纪》、《利器图考》、《制胜便宜》等书。
《阵纪》主要论述练兵之法,共四卷。明中叶武备废弛,边境多事。作者积极主张革新军制,变用古法,强调以选练为先,所列机要,亦多为中原野战立说,论述比较切实近理,很有创造性、针对性,且少迷信虚妄之说。
在治军问题上,他主张治军与治国相结合,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募选和训练相结合,练胆和综艺相结合。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是军事哲学思想的结晶。《纪效新书》写于1560年在浙江任参将时,主要总结了在南方抗倭的经验。《练兵实纪》是1568年以后,他在蓟州任都督,总理四镇时所写,主要总结了在北方练兵,防止蒙古入侵的经验。
从军事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是富有创造性的,堪称我国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军事哲学思想的结晶。
明清时期不但兵书数量多,而且研究范围广,例如战史、战例、地形、后勤、兵器制造等兵书多出现在这个时期。不少兵书,文字较长,内容较丰富,论述较具体。虽有因袭前人之病,令人有繁琐猥杂之感,但也不能说没有发展。
有些军事哲学思想比以前和深化了。这个时期,兵学领域中先进与落后的思想斗争比较突出。有的兵书保守思想严重,提出了只求守城保寨的单纯防御思想。
清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思想,在军事上更趋于保守落后。特别是到了近代,西方军事思想有很大突破。十八至十九世纪就有十多部著名兵书见于辞典,特别是到了拿破仑时代,**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行动,给战争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我国近代兵法,相形之下,就逊色得多了。当然,近代兵法也从西方吸收了新血液,这是中西军事文化撞击的结果。
6楼:匿名用户
较为有名的明清兵书有:
《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火龙神器阵法》:焦玉撰,东宁人,明太祖时任都督,掌管神机诸营,专习枪炮。
《练兵实纪》:戚继光蓟镇练兵时撰写。
《筹海图编》:由郑若曾、邵芳绘图并撰写,胡宗宪亲自担任总编审定。
****************************************===
其他零碎的明清兵书还有:(如下兵书亦为经典)刘基:《百战奇略》《兵法心要》
刘寅:《武经七书直解》
赵本学:《续武经总要》《孙子书校解引类》
唐顺之:《武编》
郑若曾:《江南经略》《海防图论》《筹海图编》
何良臣:《阵纪》李贽《孙子参同》
程宗猷:《耕馀剩技》
王鸣鹤:《登坛必究》《兵法百战经》
王守仁:《兵符节制》
无名氏:《草庐经略》
唐万龄:《闲暇清论》
王琼:《北虏事迹》《西番事迹》
万表:《海寇议》
卜大同:《备倭记》
郭光复:《倭情考略》
尹耕:《塞语》《乡约》
胡献忠:《武略神机》
赵士祯:《神器谱》《车铳图议》
郑璧:《经世宏筹》
吕坤:《安民实务》《救命书》提要
徐光启:《兵机要诀》《黄帝御夷界法》
何汝宾:《兵录》
西湖逸士:《投笔肤谈》
侯继高:《全浙兵制》
盛万年:《岭西水陆兵纪》
茅元仪:《武备志》《督师纪略》
孙承宗、鹿继善、茅元仪:《车营百八扣答合编》
叶梦熊:《运筹纲目》
李盘:《武德全书》
周鉴撰、李盘增订:《金汤借箸十二筹》
吴惟顺、吴鸣球、吴若礼:《兵镜吴子》
何东序撰、刘敏宽删定:《武库益智录》
尹宾商:《白毫子兵垒》提要
冯梦龙:《智谋总览》
于谦:《历代经武要略》
周承邦:《兵家要领》
龙正:《八阵合变图说》提要
施永图:《武备秘书》
宋徵璧:《左氏兵法测要》
钱旃:《城守筹略》
庄应会:《经武要略》
顾炎武:《惧谋录》
魏禧:《兵迹》《左氏兵谋》《兵法》
陈禹谟:《左氏兵略》
曾益:《左略》
王馀佑:《乾坤大略》
邓子龙:《阵法直指》
惠麓酒民:《汧澼百金方》
李材:《将将纪》
冯时宁:《古今将略》
黄道周注断、陈元素纂:《广名将传》
何乔新:《十七史百将传续编》
李吕芬:《射经》
杨明乔:《马政记》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郭增光:《纬韬》
吴可参:《武学经史大成》
程辅图:《骑射》
冯嘉会:《万胜真韬》
张龙翼:《兵机类纂》
陈璠:《师律提纲》
范景文:《师律》
洪承畴:《明将平定略》
颜季亨:《经世急切时务九十九筹》
董承诏:《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火龙经》
7楼:匿名用户
《百战奇略》《火龙神器阵法》《武编》《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神器谱》《武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