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021-02-06 17:23:45 字数 6907 阅读 6868

1楼:沧海半杯

其一表达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情感。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传入耳际的缕缕笛声勾起征人无限的思乡、思亲之情。 (2分)

其五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大漠之中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战士们顶着狂风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中途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大捷的消息,战士们因失去了一次杀敌的机会而遗憾。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 大漠风尘日色昏,黄昏独坐海风秋。 红旗半卷出辕门。

更吹羌笛关山月, 前军夜战洮河北,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2楼:干雨筠朱铄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3楼:现实3无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写景,用“青海长云”“孤城遥望”极言塞外荒凉、空旷的景致,给人以苍凉之感;用“暗”“孤”“遥”等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是悲壮的赞歌,是孤独的等待,是思乡的惆怅。 后两句叙事抒情,“百战”“穿金甲”写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用了夸张的写法,更突出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难;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战争前慷慨激昂的豪迈壮语,却也表现出边关将士们无奈、决绝的心境。 充满蓬勃高昂气势的战争题材的诗歌,要数唐朝前期的边塞诗了。

这些诗气势宏伟,乐观激昂。以上两首是这些诗中的名作,而尤以后一首为高,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前一首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至今读来,犹有黄沙扑面之感。

后一首起笔不凡,引起人们对秦汉以来边塞征战年年,无数将士战死沙场的无限沉思;因有前两句,所以后两句所表达的愿望就更加含蓄深沉,耐人反复寻味。

4楼:迷漫生活的故事

唐诗精选之从军行: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

《从军行》(王昌龄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楼:ivy锦茜

王昌龄的《从军行》共7首,描写了士子从戎,征战边疆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6楼:匿名用户

《从军行》通过描写壮阔的塞外景色,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7楼:匿名用户

《从军行》(王昌龄的)表达了诗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

8楼:匿名用户

热爱祖国,敬佩将士们

表达了诗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

9楼:推广易县话

表达了诗人在战争前慷慨激昂的壮语

10楼:匿名用户

表达了作者(王昌龄)的爱国情怀

11楼:匿名用户

表现了诗人爱国,护国,有1颗赤子之心!

12楼:匿名用户

表达了诗人昂气壮语的思想情感。

13楼:匿名用户

《从军行》(王昌龄)

14楼:匿名用户

不好意思,我也是来找答案的!

15楼:匿名用户

自己去想吧!三三三三三

16楼:匿名用户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7楼:匿名用户

主要就是1写将士的英勇豪迈2表达对他们的敬佩。(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昌龄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8楼:匿名用户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19楼:匿名用户

第一首诗

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20楼:匿名用户

《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从军行》(王昌龄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1楼:匿名用户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注释】:

1. 青海:指青海湖。

2. 穿:磨破。

3. 金甲:铠甲的美称。

4.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出处】:

《从军行》选自《全唐诗》。

【参考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写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此为第四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作品赏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22楼:思思8小可爱哦

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3楼:我是聪明人啊

满意回答2008-08-09 09:12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

24楼:黙

中心思想:这首诗表现了守边战士们不畏艰苦,以及他们勇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文简析: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这句就应该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了)

诗的前两句在交代了地点环境的同时,也烘托出了玉门关一带阴沉的苍凉气氛.使人仿佛看到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和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心.后2句则写出身经百战磨破铁衣的壮烈形象,表现了守边将士们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5楼:徐梓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相关材料】: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1楼 匿名用户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

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楼 白若琪是只猫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 朴实。《蒹葭》表现了诗人对 伊人 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楼 匿名用户 踏歌词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表达了什么

1楼 快乐无限 王昌龄的《从军行》 其四,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 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了国家有事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从军行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