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二)

2021-02-05 17:47:28 字数 3896 阅读 5337

1楼:匿名用户

http://****jyb.**/ks/zhk/fxzd/yw/t20061220_56032.htm

求助,河北省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2楼:匿名用户

考点精练

(一)(2002年眉山)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为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不学则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二)(2003年泉州)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②望桓侯而还走()

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

⑤西蜀之去南海()⑥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

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5.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三)(2003年北京)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缘:

(2)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四)(2003年海淀)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②靡(mǐ):没有。③暧(ài):隐蔽。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五)(2003年联考)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

“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候不说。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说。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b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

3楼:匿名用户

一 复习每篇讲读文言文的作者,所处年代,作品出处等.

二 注意每篇讲读文言言文的重点字的解释.

三 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五 会总结全文的中心或者人物的性格特征

广东汕头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汕头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考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广东汕头市是07 才开始考名著的 07考了 《骆驼祥子》 08考了 《水浒传》 2楼 匿名用户 常考《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童年》等等 汕头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考什么? 3楼 匿名用户 一般考它的 艺术特色和作品主题 老师会发考纲,如果没有可以自己去买一本《名著解读》...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河南南阳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1楼 笔画 也不一定,这个谁也拿不准,呵呵,推荐你一篇吧,请以《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文体下限 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 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2楼 百度用户 作文1 最美丽的 声音 2 读你 关于母亲或父亲或给你印象...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有哪些,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1楼 善良的乐观 考试的时候就知道了。 1 教师 the teacher 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者,泛指传授知识 经验的人,狭义上指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 学校 中担任教育 教学工作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