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小有洞天开凿于那个朝代,麦积山石窟史建那个朝代麦积山石窟是那个朝代史建的?

2021-02-02 22:45:00 字数 6108 阅读 6426

1楼:湛蓝陨石的陨石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当时正为东晋时期,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史建那个朝代麦积山石窟是那个朝代史建的?

2楼:匿名用户

麦积山石窟建于后秦时代。

麦积山石窟,坐落在天水东南25公里的一座浑圆如麦垛的红色独峰 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乙弗氏亮,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太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再修岩窟”,亲自降诏,在麦积山建宝塔“救葬神尼舍利”,并敕赐麦积山寺院为“净念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中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历代敕建者,有碑

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绝……”。可见麦积山石窟的兴盛与历代帝王的重视分不开。

~~麦积山是什么来历?

3楼: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 多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后秦时期,佛教在关中得到大力传播,麦积山石窟即是此时开凿的。按照时间,石窟的营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也是石窟开凿的高潮期;隋代、唐代为第二阶段,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已不多;宋代是第三阶段,是麦积山石窟兴建的又一个高峰,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

由于麦积山岩系红土与砂石构成的砾岩,只能开凿窟龛,不宜造像,所以,这里的塑像都是泥塑。个别石制造像碑是用他处石材移至此地雕成的。泥塑配料讲究,其胎至今保存完好。

泥胎外原有彩塑,今已大多剥落了。一些有彩绘者,是通过历代不断补绘而保存下来的。由于千余年来,秦陇地区地质变化不断,许多窟龛已面目全非,但所幸者,由于位于深山中,未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尤其是本世纪初未被外国“探险队”发现,麦积山石窟至今还保存得较为系统。

十六国和南北朝阶段的初期(约公元384——494年),窟龛多为平面方形、平顶或圆顶,内置三世佛、七佛或千佛,手法近于云岗石窟之昙曜五窟。佛像多为方面大耳,头梳高肉髻,额广平正,眉高目长,硕口微闭,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萨像多为长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贴体。此阶段中期(约公元495——534年),由于民族融合加剧,开窟造像的艺术手法迅速汉化,且形式日趋多样。

窟龛主要为方形,平顶,低坛基,左右各开一龛,并有藻井等装饰。部分窟龛内出现十大**形象,并绘有佛教壁画。佛像的面相普遍变长,五官缩小,眉如新月,双目半睁,唇薄且翘,略带微笑,身披通肩袈裟,垂于座前;菩萨面相清秀,满含笑容,身调细长,装束繁褥,衣带飘舞,风姿潇洒。

此阶段后期(约公元557——581年),窟龛的规模和结构趋于宏大,多为崖阁式大窟。窟内造像以七佛为主,周围有**、菩萨;造像摆脱了以前秀骨清相的特点,代以敦厚壮实的风格。佛像面相丰满圆润、粗颈宽肩,腹部突出,头梳低平肉髻,衣饰为紧窄通肩大衣或下垂袈裟;菩萨衣饰多变。

此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为第121、127、4、3、9、85等窟。

隋唐时期,麦积山的开窟造像活动依旧兴盛,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存的作品已不多了,仅有少量的壁画和雕塑。雕塑形象较为拘泥呆板。其代表为第13、14窟等。

至宋代,麦积山石窟的营建又迎来了一个高峰。宋代佛像面相略长而丰润,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别具神彩。宋代窟龛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罗汉、力士像,虽深沉、激奋,极尽夸张之能事,却使人感觉自然合理,不失真实。

各组塑像中,尽管个体的身份、体量等都不尽相同,但却通过手势、动作和神态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这些窟龛中的一些塑像是就前朝塑像加塑而成的,在姿态手印都不改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呈现出宋塑的独特风格。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宋代工匠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4楼:匿名用户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佛教造像石窟之一,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仅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 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四世纪到十九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麦积山石窟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近年来,麦积山石窟又相继开放了香积寺、豆积寺、交龙寺等景点,使景区的内涵更为丰富。

5楼:天之风韵

听说那个山就像麦垛一样

6楼:崔微

放眼望去就象是一座麦垛

7楼:匿名用户

像民间~不至以上说的一种哦`我听的多得多~可是打字太慢5555

8楼:匿名用户

uyygghjkiyfbnkoiuttguu88uhghhiojhhgghjj

麦积山石窟是什么年代的?

9楼:小草的心闯天涯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

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

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

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的弥勒、沙弥、供养人的雕塑。

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间一尊,高1.95米,左右两尊,高1.28米,每尊像约有

二、三吨重。

扩展资料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麦积山石窟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10楼:匿名用户

麦积山石窟始自东晋及五胡十六国时期。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

11楼:白鹭丹枫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历代都有开凿修缮和妆銮,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现存实物中以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的窟龛数目和造像为最多。

12楼:匿名用户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周围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

“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

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

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麦积山石窟史建那个朝代麦积山石窟是那个朝代史建的

1楼 匿名用户 麦积山石窟建于后秦时代。 麦积山石窟,坐落在天水东南25公里的一座浑圆如麦垛的红色独峰 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 魏文帝皇后乙弗氏亮,凿麦积崖为龛而葬 北周保定 太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