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学习古文几个方向“小学”与“训诂”

2021-02-02 22:32:57 字数 7290 阅读 2121

1楼:冯彧

小学与训诂的区别上边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认识与理解的区别。学习古文,首先要弄懂汉字的演进史,搞懂字最初的本意与延伸意,了解文章创作的大时代特点,作者当时的境遇,以及那个时候语言的惯用法等等。所以学习古文是要与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史,汉字发展结合在一起学习的,无涉猎则不能通。

古文中的“小学”? 10

2楼:李孝荣

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

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3楼:匿名用户

古代帝王学习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叫辟雍

乡学叫庠,即地方所办学校

国家设立的学校叫国学

官府设立的学校叫官学

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馆

汉朝称呼“国学”为“太学”

4楼:鱼吹的泡泡

“小学”

初见于《大戴礼记·保傅篇》:“及太子少长知(女已)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西周时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人分等级,当时能够接受教育的只是贵族。关于小艺,

《周礼·保氏》上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又“乃教之六仪:一曰祀祭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可见在周代教育中,小学本指学习六艺(小艺)和六仪(小节),后来小学含义逐渐缩小,仅指六艺之一的“书”了,及专指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上记载:“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不见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

”“小学”含文字之义始于此。可见古代“小学”是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1]

“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

一,什么是小学? 即语言文字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

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

在汉代,分别不很显著。

宋末王应麟《玉海》已分成三种:体制.训诂.音韵。

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下文可供参考: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

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有关文字的学问因之渐被称为“小学”。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汉书·艺文志》谓汉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南怀瑾拜师短文答案

5楼:heart杜拉克草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

“老师,假如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您觉得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

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

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的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

”南怀瑾不服气:

“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

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

”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

“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心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

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

“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1分)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大名鼎鼎”的意思是 ;“独具慧眼”的意思是 。(2分)

3、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里想 ;当南怀瑾读到100遍时,他的感受是 。(2分) 4、短文写南怀瑾先后师从商先生和袁先生,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比较信号哪一种方式,理由是什么?

(3分)

题目这样,答案没有,不过也很简单自己就能写出来

文学方向考研的问题

6楼:蓝洋的洋

很高兴为你回答。

首先,你现在才大二,还可以再考虑考虑考研的问题,征集多方面意见,也可以去问问老师什么的,再决定自己考什么专业。

其次,说说你的疑问。我本人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大一大二的时候想考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但是综合考虑就业什么的,包括我的导师也给我很多建议,就是说文学专业考研的话方向很明确,对你以后的就业面限制的就比较大。和楼主现在一样的情况,对文学很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别的专业,把文学当**好而不是任务。

再次,我说说文学考研的具体。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接触过文艺理论方面的专业课书,这些都是我的本科专业课,考研文艺理论一般都得考,反正文艺理论学了一年基本上没懂,真正复习考研的话,你就不仅仅是兴趣就能得高分了,关于各个流派各个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文学赏析,对作者的作品要非常熟知,什么国防文学、鸳鸯蝴蝶派、朦胧派什么的都要了解。

再再次,我要说,文学方向研究生的分数都非常高,想考个好的学校的话确实需要下功夫。文学考研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需要大量的文学积累,而且文笔也很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如果楼主决定选择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希望能多多积累扩展知识面,反正我是觉得多学多看没有坏处的。

最后,楼主不是这个方向的,跨专业考研没问题的,但是必须得下功夫。

好了不多说了(貌似说的够多了= =lll)送个楼主一句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加油~~~~~~~~~~~

7楼:星语二三事

文学专业考研主要有这几个方向:

8楼:匿名用户

相对文学专业来说,文艺学范围更广,就业更高,不过现在材料可是很热门的专业,未来的发展还得过多地仰仗它呢。推荐你不考文学方面的研,如果仅是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文学来说,考研其实很简单,不过要多去了解一下西方文学主义的类容,考研多从这方面(限于该科)出题,对于难不难,这就要你希望考取的学校了,不过相对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来说,考研简单一些,一旦考不上,淘汰也更残酷,中国这些的考研式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9楼:有志者朋友

一般来说,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主要靠博闻强记,语言学、文艺学需要你融会贯通各家理论,并灵活运用,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融合以后需要基本的了解,汉语言文字学、民俗学、文献学我都不太了解,但多背多读多理解肯定不会错的。要考文学就要面对英语高的情景,这是没办法的。

学校的选择要结合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地的话可以去听听课的,搞资料也方便的。外地的话可能就是看学校和专业的强弱了。

10楼:王八蛋

飞机日我的手附近拉客是放假死的

11楼:郑海

您可以到海天教育了解!!!

什么叫训诂和训诂学?

12楼:春素小皙化妆品

训诂,为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就是解释的意思。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扩展资料

训诂研究方法有:

1、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2、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3、形训,用字形说明其**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4、义训,用当代的词**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5、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6、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13楼:匿名用户

训诂的本义不是“词语解释”的意思,而是先王(尧舜禹汤)的古言古道  【训诂】这个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先分别叙述如下:  ⅰ【“狭义的”训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的字义(或词义)就叫“训诂”。

“训诂”有一些“具体的方式”以及“常用的术语”,现分别介绍如下:  ●训诂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一“形训”:

就是通过文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字(词)义,即拿词形来解释词义叫做形训。“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三类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关系,还有“形声字”的“义符”也可以标示它的意义类别。因此,分析字形对了解字的本义有重要的作用。

在《说文》中,形训是最基本的训释方式,除直言其义外,其分析字型构造部分,就是形训的范例。  二“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叫做音训。

  三“义训”:直接说明词的含义,叫义训。“义训”又细分为三种(即直训、转训、陈说),现具体叙述如下:

  ⑴直训:用同义词训释谓之直训。  ●训诂常用的术语如下:

  〔一〕、说义的术语:  ⑴“犹”  ⑵“之言”(凡说“之言”的,音义一定相通)  ⑶“貌”(凡说貌是形容它的样子,这些字或是形容词或是副词。  ⑷属、别。

(凡说“属”或“别”的,是明其类别。  ⑸辞。(说明某字是助词,往往用“辞”或“辞也”。

) 〔二〕、拟音的术语。  ⑴读如  ⑵读若  《说文》云:“宄,奸也。

读若轨”。(注:①宄〔gui三声〕,奸〔jian一声〕:

都是“奸邪、狡诈”的意思。)  〔三〕、改字的术语  ⑴读为、读曰:凡说“读为”“读曰”的,就是换了另外一个字来解释词义。

  《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笺云:“泮读为畔,畔涯也。

言淇与隰皆有涯岸以自拱持,今君子放恣心意,曾无所拘制”。按泮的愿意为散,与本文不合,所以郑玄把它改读成畔字来训释它。(注:

①淇〔qi二声〕:水名,源于河南淇山,流入卫河。②隰〔xi二声〕:

a:低湿的地方;b:所开垦的田地。

③泮〔pan四声〕:a:散,解;b:

通“畔”。④畔〔pan四声〕:a:

田地的边界;b:边,如“河边、水边、桥边、枕边”等等。⑤放恣:

放纵任性。⑥心意:心情,思虑。

⑦拘制:牵制,固守。)  《汉书景帝纪》“减耆欲”注:

“耆读曰嗜”。按耆的愿意为老,与本文不合,所以颜师古把它改成嗜字。(注:

①耆〔qi二声〕:年老;耆〔shi四声〕:通“嗜”。

②嗜〔shi四声〕:爱好,喜好。)  ⑵古字某同,古声某同。

  《论语》“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郑注“古字材哉同”。按郑氏改用哉字来解释材。  《诗东山》“烝在栗薪”笺:

“骨折声栗裂同也”。按郑氏改用裂字来解释栗。(注:

①烝〔zheng一声〕:祭祀。②栗薪:

堆积木柴。)  〔四〕、正误的术语。凡有“字误”或“声误”而必须改正的,则用“当作”“当为”:

  ⑴字误  《老子》三十一章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释文》“佳,善也。河上云:

饰也。”王念孙说:“案佳当作佳,字之误也。

佳,古唯字也。唯兵为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上言夫唯,下言故,文义正相承也”。

(注:①夫〔fu三声〕:发语词。

②佳〔此处读“wei二声”〕:只有,因为。③兵者:

兵器。④物:他人,众人,人们。

⑤或:都,全都。⑥故:

所以。⑦不处:不使用。

)  ⑵声误  《礼记曲礼》“拾级聚足”注:“拾当为涉,声之误也”。按旧注:

“拾级,涉阶之级也。聚足,后足与前足相合也。”(注:

①拾〔she四声〕:古同“涉”,历经,经由。如:

拾级而上〔沿着台阶而上〕。)  ⅱ【“广义的”训诂】:是指“训诂学”。

即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主要从“语义”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  一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书面语中的训诂。

  二训诂学的研究内容是:语义。即古代书面语言中字(词)的含义。

其中以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重点是研究词义的思想内容和感**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  三训诂学的任务是:

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义例、方法和运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以及与此相关的古文教学、古籍整理、词典编纂等工作。  四训诂学的著作大体有两类:  ⑴专门解释某部著作,如《毛诗传疏》、《论语注疏》、《春秋左转集解》、《韩非子集解》等。

  ⑵收集词语分类编排,进行解释的词典,如《尔雅》、《方言》、《释名》、《广雅》等详见: http://baike.

baidu.***/view/440036.htm

http://baike.baidu.***/view/210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