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槐树是国槐吗,大槐树(是树)的资料

2021-01-28 09:46:03 字数 6104 阅读 7543

1楼:無鍅恋

国槐的介绍

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荚果俗称“槐米”,是一种中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国槐是老槐树,或洋槐树吗?这三个树名是指同一种树名吗?

2楼:匿名用户

国槐和洋槐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洋槐的花比较香,而国槐的花不香。洋槐的荚果是扁平的,而国槐的荚果是近圆轴形的在种子位置略有突起。

洋淮的花期是4~5月,国槐的花期较晚些,有的一直到秋天还在开花。

至于老槐树,可以是国槐,也可以是洋槐,一般至少是百年以上的树龄,其中以国槐较多。

3楼:三痴斋主

老槐树是指生长年代久远的槐树,一般是国槐,但指洋槐也可以。国槐树与洋槐树是二种不同的树。

4楼:匿名用户

国槐: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粗糙纵横,小枝绿色;柄下芽。

一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具短柄,卵形至披针状卵圆形,顶端尖基部园或宽楔形,北面苍白色,被平伏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冠黄白色。花淡黄色,荚果2.

5-5厘米,黄绿色,**。果皮肉质,含胶质,不开裂,经冬不凋。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其籽粒可入药。

洋槐的的花型和豆角的一样,颜色多为白色,荚果是扁平的

洋槐是十九世纪引入我国的。古书上的老槐树应指的是国槐。

5楼:4不明不白

洋槐树就是槐树吗?你知道吗?

大槐树(是树)的资料

6楼:匿名用户

一。槐树树型高大,喜光、根深,生长迅速。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但刺槐的叶略透明。

槐树的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药。槐树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所以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落叶乔木,高15-25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

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

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作用】

1、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槐树(5张)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槐树中常见的有国槐和洋槐,其中洋槐又叫刺槐。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果实来进行区分,国槐的果实为念珠状,而洋槐的果实为荚果。

2、槐树和其他豆科树木不同,根部没有共生的根瘤菌。近代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后,分出一个单独的小属“槐属”。此外,还有一种园艺变种龙爪槐,枝条下垂,树型不大,是一种装点园景的好树种。

还培育出一种开粉红色花的龙爪槐。

3、槐树木质坚硬,有弹性,以前是制造畜拉大车的主要木材,也可用来造船。槐树树阴浓密,是很好的行道树。很多城市将其作为市树,如山东的淄博市和泰安市。

二。大槐树,又叫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这株主干粗壮、枯枝杈桠、沟壑遍身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树。

汉代古槐已然消失,同根孳生的二代古槐业已成枯干,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如同移民子孙的殷盛。

【作用】

旅游胜地,历史见证。

关于大槐树的传说!

7楼:凭栏看剑

古槐三代

在山西省洪洞县贾村附近,南同蒲铁路西侧,有一处浓荫盖地、槐柳相间的树丛。每年,这里都游人不断,名声传遍五湖四海。这里就是数不清的亿万人的“故乡”——洪洞古大槐树处。

走进树丛,一座古朴的木牌坊迎面而立,它四柱三门,中门高大,门额有横匾,匾上雕着“誉延嘉树”四个斗大的古体字。过木牌坊不远处有碑亭一座,亭内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书“古大槐树处”五字。石碑矗立处,就是“誉延”数百年的第一代大槐树生长的地方。

这棵大槐树在地面消失之后,从根部又生长出一株小槐,人称第二代。这株第二代槐树不知何年又干枯了,如今树体尚在,枝叶全无,挺立于碑旁。说来有趣,第二代死后,从它的根部又生出一棵第三代来,30多年来,年年枝繁叶茂,一年比一年高大。

对于这棵大槐树,教百年来,黄河下游的村村寨寨,甚至更广泛的地区,一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在晋、冀、鲁、豫、皖等省,还有首都北京附近,还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谣: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山西洪洞老鸹窝。”

一棵槐树怎么就成了亿万人的“故乡”了呢?

明初的六次移民

事情要追溯到元末明初。元朝末年,战争连绵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民多逃亡、城廓为墟、田地荒芜的冷落、凄凉景象。

山东、河南、河北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

到了永乐初年,情况仍未好转。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紧接着又出现了较大的天灾。永乐元年(1403年)甲午,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饥。

庚寅,山东蝗。丁酉,河南蝗。永乐二年八月,淫雨毁北京城5000余丈。

10月,黄河决口,冲毁开封城。

面对这种社会经济异常凋敝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棣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扭转,对于新生的明王朝是十分不利的。于是,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决定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当时,就北方来说,山西受战争破坏较小,四境安宁,而且多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特别是汾河沿岸广大地区,地沃水足,人烟尤为稠密。于是,明洪武、永乐年间,**便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

从现有史料来看,明初从山西迁民共有6次,这些移民,不仅被迁送到山东、河南、河北、北京,还有的迁送到了遥远的淮河以南。至今在北京大兴、顺义等县,还有许多以山西的县名命名的村庄,如长子营、屯留营、霍州营等。

“这里就是我的老家”

山西这6次移民,都与洪洞大槐树发生过关系。据史载,明初从山西迁民,不管老百姓家在何府何州何县,都要先集中到洪洞县去。洪洞县贾村,当时有一古刹名叫广济寺。

寺旁有一棵大槐树。明**在广济寺为移民登记,“发给凭照、川资”,尔后再由此处编队迁送。老百姓在离开洪洞时,人人悲伤,个个哭泣。

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挑箩筐,手拄破棍;有的灌一桶霍泉水(洪洞县的一股泉水),有的撮一把洪洞土,有的藏几片槐树叶,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身,状极可悯。当广济寺在视线中渐渐消失时,人们总想在最后一瞥中寻找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作为今后怀念故乡的标记。此时,恰好能看见耸立在广济寺旁的那株古槐。

那槐树苍老挺拔,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在秋阳的照射下,闪着翠绿色的光亮。树上还有乌鸦窝,高筑枝头。于是,这株古槐上老鸹窝的形象便牢牢印在所有迁民们的心中。

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父传子,子传孙,“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

山西洪洞老鸹窝。”便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顺便说下 我祖籍是河南焦作的 我们那里的人也都说是从山西大槐树来的 家谱上记载的也大致是明初的时间 因为中原战乱的原因,导致战后该地区人口匮乏 所以有了**强制移民的事情(历史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湖广填四川)

8楼:红色世人

我是郝身洋,是红军后代**身份,也是郝氏第十四代族长,是商朝帝乙子期后人,我家有供奉子期和做官为首的祠堂,还有从山西省迁入河南省唐河县王集乡祖先的居堂,我家有两个祠堂,但是河南省保留着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老郝岗,小郝岗地名,以方便后人寻找。我现在居住在河南省唐河县王集乡郝庄村大郝庄29。希望大家多收集一些关干我家的事情。

9楼:匿名用户

大槐树的传说——明代城防和移民实边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派宋国公冯胜将军西征,平定河西诸路。明王朝废除了元朝军政机构永昌路和西凉府,在凉州设立了凉州卫,属陕西行都司管辖(明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

凉州卫的治所凉州,在地理位置上历来是抗守河西走廊咽喉的重镇和多民族争夺的要地,凉州的得失关系着西北边防的大局。明朝虽然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残元势力还很大,而且西北的重点就在凉州之北。如果残元势力占据了凉州,从战略上来说明朝将处于极为不利的 局面。

因此,明王朝特别重视凉州的安危和布防。在凉州的东北面从东向西,在汉长城的基 础上增修了百余里坚固的边墙,东接古浪,西连永昌;沿长城设有报警的烽火台和驻兵的 逻铺。公元1377年,驻凉州都指挥濮英出于军事防务的考虑,对凉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 增修,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又增高了1米。

公元1391年,凉州总兵宋晟 在 武威城原有东南北三门的基础上增辟西城门,并修建了东、南、北三大城门楼,修建了吊桥 4座,挖了深6米多的城壕,在城墙四周修建箭楼、逻铺共36座,在北城墙的西边独建 一高楼,用来眺望远方,警报敌情。公元1574年,甘肃巡抚廖逢节、总兵石茂华又历时两年 ,用砖包砌了城墙。至此,凉州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

在增修加固城池的同时, 发动民工修堡筑寨,设立保甲制度,联防自卫,堡、寨联为一体,平时耕种,战时据守自卫 。因此,凉州(从明开始)以堡、寨命名的村庄遍布全境。堡寨保甲的设置,对保境安民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各种措施得力,加上明对驻守武威的将领也慎于选派,如濮英、宋晟、姜、达云、毛忠等都是熟悉边情、勇敢善战的优秀将领,因而在残元势力接连窜扰,不断进攻 凉州的情况下,明朝取得了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充分发挥了凉州这一军略要地的重要作用。

明初,由于元朝残余势力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经常入侵,战争频繁,户口锐减,严重地影响着 生产的发展和边防的巩固。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统治者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初期曾 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带的数十万居民迁移到河西一带,屯田生产,充实边防。

中后 期,因京畿连年荒歉,也曾移民凉、甘一带以解温饱。当时移民由地方**管理,移民垦种田地,谓之“民屯”,开始3年不纳赋税,3年后征税也比较轻;不在额的荒地,可任人开荒耕种,永不纳税。由于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移民和当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恢复。

凉州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屯地”、“屯庄”、“吴家屯庄”等地名,许多家谱、族谱都记载 其祖先徙居凉州的事实,民间也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的说法。这些情况实际 上就是明朝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的历史反映。特别是大槐树的传说,有着非常确切的实证。

万民萦怀的大槐树,在山西省洪洞县城北二里的广济寺旁。树旁有石碑一座,碑冠在盘龙细 雕 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文记载着明朝移民实边 和移民就食的情况。明初移民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各地移民都到大槐树下集中,然后编 排队伍,分赴各地,再由接受移民的地方**集中安置。

在凉州至今还有“发放”、“安置 ” 等乡村名称,这些地方实际就是当时移民管理安置机关所在地。移民们离别养育了自己的故 土和亲人,到千万里之遥的陌生之地去生活,毕竟难以割舍。古人分别时曾有折柳相赠之习 惯,“柳”者留恋之意。

移民们则带上一株槐树苗木,种植在新的土地上,以表示“怀念之情。移民活动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凋落,树上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凝 眸高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发出哀鸣,令他们不忍离去,潸然泪下,频频回首 。

从这里迁徙四处的人们,寄居他乡,把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故事流传给后代,聊解思念 故土之情。“问我故乡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大槐树下老鸹窝。

”天长日久,洪洞大槐树的故事便妇孺皆知。从洪洞带到各地的槐树苗木也在新的土地上生根成长,枝繁叶茂。武威境内槐树遍布,据说与此有关。

在武威众多的槐树当中,尤以城东10公里处清水乡张清堡大槐树最为著名,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树围6.9米,树高15米,树冠高大,枝叶繁茂,每年都有新枝抽发,前去观赏者不绝,还有人焚香叩拜,这也算是对祖先的怀念。1989年4月21日,武威市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以国槐为市树,充表达了广大凉州人民热爱国槐、缅怀祖先的心愿。

现在,凉州城区各街道槐荫蔽日,嘉树葱郁,把古城妆点得美丽多姿。

明朝在移民屯田的同时,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设立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把水利纳入移 民屯田统一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也很发达,在沿边地区设了“茶马司”,专理茶马互市,还设有专门的茶马集市。明朝于洪武五年(1372)创修了兰州黄河浮桥, 开辟了由兰州直通河西的官马大道,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和递运所。

这些措施对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商业流通,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明朝还非常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武威现存的古建筑有文庙、海藏寺、大云寺、莲花山、罗什寺、金塔寺等,都是明朝新修和增修的。

凉州是全国保存明代建筑最多的地区之一。

槐树结果吗,国槐树结果实吗?

1楼 好静不好动 有洋槐 和国槐之分 洋槐的籽长在像豆荚里的壳里 像一个个的小瘪黑豆 国槐的俗称笨槐 果实俗称 黄凉豆 是中药 成熟后黄豆大小的果实晶莹剔透,饱满坚硬 2楼 无恒 当然有果实了 不过和豆荚一样 国槐树结果实吗? 3楼 我的 国槐结果的,它秋天落叶,叶是羽状复叶,而樟树一般冬季不落叶或...

这个是什么树呢?是槐树吗,这是什么树啊?槐树?

1楼 匿名用户 刺槐 原变种,英bai文du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又名洋槐,属豆zhi科刺槐属的dao落叶乔木,原生于北回美洲, 现被答广泛引种到亚洲 欧洲等地。刺槐树皮厚,暗色,纹裂多 树叶根部有一对1 2mm长的刺 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 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

国槐树结果实吗,国槐树怎么区分一级

1楼 我的 国槐结果的,它秋天落叶,叶是羽状复叶,而樟树一般冬季不落叶或办落叶叶有发红单叶,叶脉是三出离基脉。你说的应该是樟树你可以摘叶子揉搓问问有樟脑味 国槐树怎么区分一级 2楼 妙心独运 是一种树国槐 中文别名 槐树 槐蕊 豆槐 白槐 细叶槐 金药材 护房树 家槐 六年香 中槐 土槐 名源 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