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的都城伏俟的"俟"字读音是什么

2021-01-25 21:13:33 字数 6673 阅读 1073

1楼:d家的猪猪

吐谷浑(285-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吐谷浑王国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

版东鲜卑慕容部权的一支,而万俟的意思是“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既然同为鲜卑族,所以吐谷浑的都城应该ye'sh也是念qi的,伏俟fuqi。

吐谷浑怎么读

2楼:匿名用户

吐谷浑【tǔ yù hún】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 辽 东, 西晋 时在首领 吐谷浑 的率领下西徙至 甘肃 、 青海 间,至其孙 叶延 时,始号其国曰 吐谷浑 。

隋 初, 夸吕 称可汗,建都 伏俟城 。 唐 时, 诺曷钵 可汗曾来朝,受封号。后为 吐蕃 所并。

《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吐谷浑王 伏连筹 事 魏 尽礼。” 胡三省 注:

“吐,从暾入声。谷,音浴。”参阅《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通典·边防六》。

2.唐 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五:“前军夜战 洮河 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 北朝 马上乐, 周 隋 时与 西凉 乐杂奏,成为宫廷**, 唐 时犹存。

《旧唐书·**志二》:“北狄乐,其可知者 鲜卑 吐谷浑 部落稽 三国,皆马上乐也…… 北周 隋 世,与 西凉 乐杂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可解者六章:

《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浄王太子》、《企喻》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唐鼓吹铙歌》:“《吐谷浑》,言 李靖 灭 吐谷浑 於 西海 上也。”

吐谷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3楼:悠行专用

吐谷浑位于现今的青海、甘肃一带。

吐谷(yù)浑(313―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

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 、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居庐帐,后渐有城居。

使用汉文 。

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

此城当地人称“切吉加夸日”,藏语‘夸日’为城,称汉人为‘加’,意思就是切吉地方的汉人城。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一直是兄弟民族游牧之地,他们没有筑城而居的习惯,加上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就误认为是汉人所筑,其实它就是公元6-7世纪赫赫有名的吐谷浑王城。

4楼:匿名用户

吐谷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

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 、吐浑。

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居庐帐,后渐有城居。使用汉文 。

与北魏及南朝均有密切交往 。6世纪中叶,其王夸吕自号可汗 ,都伏俟城( 在青海湖西22.5千米 ) 。

591年 ,隋以光化公主妻其王 。609年隋取其地 ,置西海 、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隋末复其故地 。

635年唐遣军击之,立诺曷钵为可汗。640年 ,唐以弘化公主妻诺曷钵 ,加封青海王。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

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 ,置安乐州 ,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

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 。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 ,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的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死,其嫡子奕(一作若)洛环继为单于,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今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

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昂城(今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

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

叶延传子辟奚。辟奚传子视连,通聘于西秦,被封为白兰王。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他为沙州牧、白兰王。

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南凉。乌纥提传位于视罴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曾败于西秦,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

自吐谷浑至树洛干,经6世8传,其中多具才略,且留心吸收士人、司马、博士等官,均用儒生。而其时正当16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青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邻南凉,东为西秦。

420年左右,树洛干传弟阿才,兼并氐羌数千里,居浇河(清海省贵德县),处诸羌中,号为强部。曾登上西倾山,寻找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游的通路,派使至健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阿才传弟慕瞶,宋封为陇西公、陇西王。

慕瞶曾擒获与北魏为敌的赫连定,送至北魏,魏封慕瞶为西秦王,占有金城、陇西等郡。慕瞶传弟慕利延。这时吐谷浑土地广袤,除总部在沙州外,还有4座大城,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真川等地。

慕利延传位于树洛干子拾寅,始邑于伏罗川,总部西移。拾寅受宋封为河南王,又受魏封为西平王。拾寅传子度易侯。

度易侯传子伏连筹。伏连筹传子夸吕,居伏俟城(位于清海湖西15里,遗址即今共和县石及亥铁卜加古城),始称可汗。后来随朝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

隋末,吐谷浑渐复故地。夸吕传子世伏,娶隋朝光化公主为妻。不久,世伏死,弟伏允立,依照风俗,仍以公主为妻。

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唐贞观九年(635)伏允兵败,奔走至鄯善,自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

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不久,慕容顺死,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唐朝以弘化公主妻之,加封青海国王。他的两个儿子又娶唐朝的金城县主和金明县主为妻。

吐谷浑最盛时有王、公等号及仆射、尚书、将军、郎中等官职。伏俟城中有小城、宫殿,布局受汉地影响较多。王公服式略同于汉族。

使用汉文。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有良马号为"青海骢"。

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喜射猎。以肉酪为粮,兼营农业,农作物有青稞、麦、豆。

北界祁连山一带,气候较冷,产蔓菁、青稞。出产铜、铁、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浑商队很活跃,远至长江和黄河下游,西至波斯。

国无常赋,需要时向富室、商人收税以充国用。刑罚简略,杀人及盗马者处死,其余则征物以赎罪。其宗教,原信奉萨满教,西迁后,逐步信仰佛教。

吐蕃兴起以后,向甘青地区扩张。唐龙朔三年(663),吐谷浑被吐蕃所灭,诺曷钵奔凉州,后率数千帐内附唐。唐徙其部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仍世袭青海地号,直至贞元(785~804)时为止。

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移居河东,被称作退浑、吐浑。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曾附属于沙陀李氏,后属后晋石氏。天福初(936)燕云地区割属契丹,吐谷浑人附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

吐蕃灭吐谷浑后,仍有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附落犹存,达延芒结波与素和贵等仍拥重兵。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聚会。

元朝时,称作西宁州土人。依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浑的后裔,此说能否成立,尚待进一步研究。

吐谷浑可汗表

1.吐谷浑(?~317) 13.度易侯(481~490)

2.吐延(317~329) 14.伏连筹(490~529)

3.叶延(329~351) 15.呵罗真(529~530)

4.碎奚(351~375) 16.佛辅(530~534)

5.视连(375~390) 17.可沓振(534~535)

6.视罴(390~400) 18.夸吕(535~591)

7.乌纥提(400~405) 19.世伏(591~603)

8.树洛干(405~417) 20.伏允(603~635)

9.阿豺(417~426) 21.慕容顺(635~635)

10.慕璝(426~436) 22.诺曷钵(635~688)

11.慕利延(436~452)(下略)

12.拾寅(452~481)

5楼:言之午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

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死,其嫡子奕(一作若)洛环继为单于,与吐谷

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今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

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

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昂城(今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

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今青海

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

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

叶延传子辟奚。辟奚传子视连,通聘于西秦,被封为白兰王。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

他为沙州牧、白兰王。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南凉。乌纥提传位于视罴

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曾败于西秦,

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

自吐谷浑至树洛干,经6世8传,其中多具才略,且留心吸收士人、司马、博士等官,

均用儒生。而其时正当16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青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

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邻南凉,东为西秦。

420年左右,树洛干传弟阿才,兼并氐羌数千里,居浇河(清海省贵德县),处诸羌中

,号为强部。曾登上西倾山,寻找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游的通路,派使至健康,通贡于刘

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阿才传弟慕瞶,宋封为陇西公、陇西王。慕瞶曾擒获

与北魏为敌的赫连定,送至北魏,魏封慕瞶为西秦王,占有金城、陇西等郡。慕瞶传弟慕

利延。这时吐谷浑土地广袤,除总部在沙州外,还有4座大城,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

、吐屈真川等地。慕利延传位于树洛干子拾寅,始邑于伏罗川,总部西移。拾寅受宋封为

河南王,又受魏封为西平王。拾寅传子度易侯。度易侯传子伏连筹。伏连筹传子夸吕,居

伏俟城(位于清海湖西15里,遗址即今共和县石及亥铁卜加古城),始称可汗。后来随朝

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隋末,吐谷浑渐复故地

。夸吕传子世伏,娶隋朝光化公主为妻。不久,世伏死,弟伏允立,依照风俗,仍以公主

为妻。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唐贞观九年(635)伏允兵败,奔走至鄯善,自杀。从此吐

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

柴"或"阿辖"。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不久,慕容顺死

,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唐朝以弘化公主妻之,加封青海国王。他的两个儿子又娶唐朝的金城县主和金明县主为妻。

吐谷浑最盛时有王、公等号及仆射、尚书、将军、郎中等官职。伏俟城中有小城、宫

殿,布局受汉地影响较多。王公服式略同于汉族。使用汉文。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

羊、驼数量很多。有良马号为"青海骢"。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喜射猎。以肉酪为粮

,兼营农业,农作物有青稞、麦、豆。北界祁连山一带,气候较冷,产蔓菁、青稞。出产

铜、铁、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浑商队很活跃,远至长江和黄河下游,西至波斯。国无常

赋,需要时向富室、商人收税以充国用。刑罚简略,杀人及盗马者处死,其余则征物以赎

罪。其宗教,原信奉萨满教,西迁后,逐步信仰佛教。

吐蕃兴起以后,向甘青地区扩张。唐龙朔三年(663),吐谷浑被吐蕃所灭,诺曷钵奔

凉州,后率数千帐内附唐。唐徙其部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

仍世袭青海地号,直至贞元(785~804)时为止。

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移居河东,被称作退浑、吐浑。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曾附

属于沙陀李氏,后属后晋石氏。天福初(936)燕云地区割属契丹,吐谷浑人附契丹,后世

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吐蕃灭吐谷浑后,仍有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附落犹存,

达延芒结波与素和贵等仍拥重兵。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

,依险屯聚自保。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聚会

。元朝时,称作西宁州土人。依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浑的后裔,此

说能否成立,尚待进一步研究。

两个拼音都是第二声在一起怎么读,两个字都是第二音的读音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楼主你好,即使是两个2声的拼音在一起,也都是读出2声的,举个2声的简单例子吧,比如 人心惶惶,这两个惶 huang 字同为2声,一样要发出2声,读得才好听,并且正确。望采纳 2楼 匿名用户 就顺着读,没什么其他要求 两个字都是第二音的读音是什么? 3楼 匿名用户 如果两个字都是第二声...

畈字的读音是什么,“攴”字读音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畈拼音 f n 释义 1 田地 多用于地名 。 2 成片的田。 2楼 匿名用户 f n 田地 多用于地名 周党 在中国河南省 。 成片的田 一 田。 3楼 韩残兮 畈 f n 形声。字从田,从反,反亦声。 反 意为 镜像对称的事物或动作 。 田 与 反 联合起来表示 乡村主干道两旁有...

“顿”的两种读音都是什么,“顿”的读音是什么?

1楼 hao大森 顿 的两种读音是 d n d 简体部首 页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10释义 很短时间的停止 停 。 宕。抑扬 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 然。 即。 悟。茅塞 开。 叩,跺 首再拜。 处理,设置 安 。整 。 疲乏 困 。劳 。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 横的两头都要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