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雪山飞狐
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先生的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 像在安睡。四周都是用鲜花扎的花圈和花篮,没有一点干扰,先生睡在香花丛中。两次我都注视了四五分钟,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
我想,要是先生睁开眼睛坐起来又怎么样呢?我多么希望先生活起来啊! 四十五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不管我忘记还是不忘记,我总觉得先生一直睁着眼睛在望我。 我想的还是从前的事情,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
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见到先生向他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
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
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工作的草率和粗心,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
我暗中向他学习,越学越是觉得难学。我通过几位朋友,更加了解先生的一些情况,了解越多我对先生的敬爱越深。我的思想、我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
我感觉到所谓潜移默化的力量了。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
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从先生那里得到启发的。
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骚(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我看得很清楚: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
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
他的每篇文章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确是把心交给读者的。我第一次看见他,并不感觉到拘束,他的眼光,他的微笑都叫我放心。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
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先生介绍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费印刷年轻作家的作品。
先生长期生活在年轻人中间,同年轻人一起工作,一起战斗,分清是非,分清敌友。先生爱护青年,但是从不迁就青年。先生始终爱憎分明,接触到原则性的问题,他决不妥协。
有些人同他接近,后来又离开了他;一些“朋友”或“学生”,变成了他的仇敌。但是他始终不停脚步地向着真理前进。 若干年来我听见人们在议论:
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当然我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先生成为他心目中的那样。但是先生始终是先生。
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如果先生活着,他决不会放下他的“金不换”。他是一位作家,一位人民所爱戴的伟大的作家。
萧红文集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用简洁文字概括为什么
2楼:匿名用户
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1)与许广平谈话:一面和我们谈论着,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
(2)墓上的荒草:站在墓地的青草上去了,当然那墓草是长的很高 。
(3)我在异地的思念:我们在这边,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
3楼:sss啊啊
1.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万年青的个性是:
从文中鲁迅说:“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许广平先生说:
“不怕的,最耐久!”言约意丰,简捷有力。
2.第一个是写与许广平谈话:“一面和我们谈论着”,“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第二个是写墓上的荒草: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去了”,“当然那墓草是长的很高了”;第三个是写我在异地的思念:“我们在这边”,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字里行间有的是无尽的怀念。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
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
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
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
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4楼:匿名用户
鲁迅先生是萧红的恩人,有鲁迅先生的鼓励跟肯定以及介绍萧红投稿,萧红才有成就,所以萧红感激鲁迅先生的提携以及知遇之恩
5楼:匿名用户
因为萧军和萧红是在在鲁迅的引导下,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的,而他们与鲁迅之间的友谊,则对日后自身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帮我查一下,《怀念鲁迅先生》这篇现代文的课后题答案。
6楼:匿名用户
《怀念鲁迅先生》的课后答案:
1、“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指什么?
指:由于他是一代伟人,死时,自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追悼他.
2、为什么说“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
因为鲁迅先生对人民的帮助太大了,他非常伟大,所以一切语言都不能说出对鲁迅的感激之情.
3、你觉得“巨大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国像棵大树,鲁迅先生逝世相当于掉下一颗红透透的果实.
②少了一个爱国人士,少了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
4、最后一段所表达的两种心情是:①怀念的心情,②坚挺信念.
全文按:“( 总 )--( 分 )--( 总 )”来组织材料,赞颂了( 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表达了( 鲁迅先生在人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究竟记住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
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反复出现四十五年前送别先生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求后人忘记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万国殡仪馆为先生送行的情形。(2)、文革中先生被利用。(3)、自己初次向先生约稿先生对自己的支持。(4)、走上工作岗位,先生及其作品对自己的影响(4分)
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文革中,鲁迅的名字或文章被居心险恶的人利用来打击报复他人。(2分)
(2)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充满了真诚、满含对他人、对民族深沉得爱,给人以指引的作用。(2分)
3.(1)、贯穿全文,是文章的写作线索。(2分)
(2)、反复渲染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悼念之情。(2分)
(3)、突出了先生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影响。(2分)
4. 先生一辈子反对神化,反对奴才,反对奴性,他不愿意把自己塑造成神,成为后人膜拜的对象,那只会培养出新的奴才,所以先生要求后人忘记自己。(4分)
7楼:念州廉和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楼:匿名用户
好的45589988
在萧红的《怀念鲁迅先生》中的许先生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9楼:叫那个不知道
1、许先生是许广平,,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2、许广平(1898~1968),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
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
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
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扩展资料
1、她给鲁迅的第一封信里便写到:
“先生!你放下书包,洁身远引的时候,是可以‘立地成佛’的了!然而,先生!
你在仰首吸那卷着一丝丝醉人的黄叶,喷出一缕缕香雾迷漫时,先生,你也垂怜、注意、想及有在虿盆中展转待拔的么?”
少女时的许广平正是对爱情最执着的时候,她谈教育,谈青年的倒退,处处都散发了青春的朝气。
那时的她,不过是一个刚认识鲁迅的女大学生而已,却大胆,恣意,心里早早便住进了一头乱撞的小鹿。
2、许广平生下来就叛逆成性。1949年之后,许广平很少与许家人联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那样的出身随时会带来灾祸。
不过,许广平对广州故里很怀念,土改时期还曾回到过自己的旧居去看过一次。另外还有一次,许广平路过广州时,还特地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坟上看望。
就像那个时代的无数年轻人一样,许广平当初拼命挣脱家族的羁绊,要去寻找个人的自由和光明。兜兜转转几十年后,却不承想,自认为是反方向的每一步,其实不过是在替家族书写不同角度的历史。 (冯乃超评)
3、许广平故居位于广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内许地(33号、34号),面积约1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妇女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故居是颇具岭南特色的两房合院,由许广平的侄子及后代居住。许广平属许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历经160多年,全是砖木式结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这篇课文是周哗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 热爱与敬仰之情。 2楼 匿名用户 作者通过5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例来刻画出鲁迅先生真实的一面 我的伯父鲁...
课文《一面》的最后一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是什么意思
1楼 007 无影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 我 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是 我 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 一面 给了 我 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 小 的见面同鲁迅 大 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怎么理解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