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下句是什么,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2021-01-22 16:25:22 字数 5397 阅读 3926

1楼:国际大明白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2楼:匿名用户

百见不如一干

百见不如一干lo

3楼:匿名用户

“百闻不如一见,说到不如做到”

4楼:大王娱乐汇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5楼:星何大大

“百闻不

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最早要“见” 的是西羌的军事地形、军事力量、防御部署等作战时必须掌握的军事情况。

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多听不如亲近的可靠。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典故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种联合,但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

这时,羌入又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

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这时匈奴又想勾结羌人,以扩大对汉西部的侵扰。汉朝派往浩窖(今青海省大通河东岸)的军队,被羌人打败,损失甚众。

宣帝期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

赵充国**义渠安国奉使失职。从此以后,羌人依照以前的话,擅自渡过湟水,当地汉朝的郡县长官不能禁止。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与各个羌族部落酋长二百多人“解仇交质”,订立盟约,打算共同侵扰汉朝地区。

神爵元年(前61年)春,大汉**两府(丞相、御史)又推荐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义渠安国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以他们都有逆而不顺之罪,全部斩首。调兵镇压先零之民,杀了一千多人。

于是羌族各部及归义羌侯杨玉等都很震恐,离开其地,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汉边塞,攻城邑,杀长吏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三千骑兵守备羌人,被羌人所击,损失惨重。他领兵退到令居,向皇帝报告。

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但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问谁可以为将,赵充国很自信地回答:“无逾于老臣者矣。”(我去最合适了)

宣帝又派人去问:“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

)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金城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

他要求宣帝交给他任务,不必担忧。宣帝笑着答应了。

四月,汉宣帝正式遣后将军赵充国率骑兵万余人前往镇压。赵充国兵抵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后,西渡黄河,率军乘夜推进至落都(今青海乐都),见羌人未守险,遂西至都尉府(治临羌县,今青海湟源东南),修筑垒壁,安营扎寨。羌军多次挑战,汉军坚守不出。

赵充国采用恩威并举方略,招降罕、开羌及其他被先零胁迫的羌人种落,瓦解羌军。七月,率军推进至先零地区。羌人屯兵已久,戒备松懈。

忽见汉军大兵来临,慌忙抛弃车马辎重,渡湟水撤退。由于道路狭窄,赵充国恐逼迫太急,迫羌军走投无路,回头死战,命所部缓慢追击。

羌军掉入河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斩杀500余人,损失牲畜10万余头,车4000余辆。汉军追至罕羌驻地,赵充国严禁士卒焚烧房屋与割禾放牧,又有羌族降者万余人。

十二月,宣帝再造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与赵充国合兵进攻先零。鉴于羌军已遭重创,赵充国奏请撤除骑兵,以步兵屯田戍卫。宣帝下诏采纳赵充国建议。

同时亦命辛、许两将军及中郎将赵印率部继续出击羌人。破羌将军率兵出击,招降4000余人;强弩将军斩杀羌人2000多;赵印斩杀并招降2000余人。

赵充国率屯田兵亦招降5000余人。至此,羌人反者计5万人,前后被斩7600人,溺、饿而死

五、六干人,降者3.12万人,只有4000余人逃脱。宣帝下诏命赵充国继续率屯田兵戍卫,余皆罢兵。

神爵二年秋,诸羌共杀先零羌首领犹非、杨玉降汉。汉设金城(郡治允吾,今青海民和下川口附近,一说今甘肃永靖西北)属国,撤除屯田军。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和成语。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6楼:just享受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

1、“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2、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扩展资料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典故如下: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

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但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问谁可以为将,赵充国很自信地回答:“无逾于老臣者矣。”宣帝又派人去问:

“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他要求宣帝交给他任务,不必担忧。

宣帝笑着答应了。

7楼:我的大名叫刘真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5.1 背景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种联合,但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

这时,羌入又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这时匈奴又想勾结羌人,以扩大对汉西部的侵扰。

汉朝派往浩窖(今青海省大通河东岸)的军队,被羌人打败,损失甚众。   宣帝期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

赵充国**义渠安国奉使失职。从此以后,羌人依照以前的话,擅自渡过湟水,当地汉朝的郡县长官不能禁止。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与各个羌族部落酋长二百多人“解仇交质”,订立盟约,打算共同侵扰汉朝地区。

  神爵元年(前61年)春,大汉**两府(丞相、御史)又推荐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义渠安国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以他们都有逆而不顺之罪,全部斩首。调兵镇压先零之民,杀了一千多人。

于是羌族各部及归义羌侯杨玉等都很震恐,离开其地,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汉边塞,攻城邑,杀长吏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三千骑兵守备羌人,被羌人所击,损失惨重。他领兵退到令居,向皇帝报告。

8楼:张陈珍儿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9楼:匿名用户

百见不如一干(*︶*)

10楼: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11楼:啊啊啊梦中情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千。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12楼:李金雪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出处: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 金城 ,图上方略。”

释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见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

典故: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赵充国欣然同意。于是宣帝派人问赵充国:

“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让我先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

于是,赵充国赶到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据此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赵充国向宣帝奏报,宣帝和大臣们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赵充国的方案,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13楼:后泰和度知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

百闻不如一见的见是什么意思

14楼:晓龙修理

看到bai的意思。

见拼音:jiàn、

du xiàn

释义:一、jiàn:

1、看到zhi:dao看见。版

权罕见。

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

二、xiàn:

古同“现”,出现,显露。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禀见[bǐng jiàn]

亦作“禀见”。晋谒在上者。

2、殷见[yīn jiàn]

周代各方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见天子。

3、见处[jiàn chǔ]

见地;见解。

4、见少[jiàn shǎo]

自以为小。

5、廷见[tíng jiàn]

指百官朝见皇帝。

15楼:95238镜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

copy汉语成语bai,读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du指听别zhi人说多少遍,也不如dao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1]

中文名百闻不如一见

外文名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罗马音hyakubun wa yikken ni sikazu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什么,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1楼 匿名用户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 百闻不如一见 下一句 2楼 星何大大 百闻不 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出自 《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

风景秀丽百闻不如一见用天柱山写一句话怎么写

1楼 用户名用 以前就听说过天柱山风景秀丽, 今天亲自来到天柱山,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美丽极了 2楼 匿名用户 比如 常听人说天柱山很美,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终于看到了风景秀丽的天柱山,令 连忘返。 学习文学的好处有哪些? 3楼 一刀七断 1 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 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一句是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后半句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一心只读圣贤书。 给分吧,哈哈! 2楼 匿名用户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后半句是什么? 3楼 虎牙玉儿 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后半句是 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处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简介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