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民本”思想是怎样体现的

2021-01-21 18:48:22 字数 4803 阅读 2077

1楼:匿名用户

《左传》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君权的根本在民.例如,《左传》哀公元年记,吴师伐陈,因为十二年前吴先王阖庐伐楚时陈未肯站在吴的一面.“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

‘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指吴王夫差)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

‘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

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左传》的“民本”思想是怎样体现的?

2楼:匿名用户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 ,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 ,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 ,文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 ,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 ,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 ,指出 :民本思想的出现 ,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3楼:匿名用户

一、《左传》的成书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是为《春秋》作传解的著作,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对此颇有疑义。

2、《左传》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讫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编定者应是一位儒家学者。

3、《左传》当时即有写本,长期单行,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西晋以后经传合一,成为今日所见的面貌。

二、《左传》的史观

1、《左传》继承了《春秋》惩恶扬善的良史精神,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评价,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2、人本精神和民本思想是《左传》杰出的思想特征,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念,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和思潮的反映。人本精神是对神权意识的颠覆,《左传》提出了“民为神主”的观点;民本思想则表现为对民意的重视,表达民为邦本,民重君轻的观点。

三、《左传》的叙事

《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是它记事详赡,文采生动,与质朴无文的《春秋》、《尚书》大不相同。它的叙事特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看: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化。

文学性的剪裁,是说它既叙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意趣盎然,而避免枯燥乏味的流水帐式的记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化,是说《左传》在叙述史实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戏曲的色彩。

2、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左传》虽然未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十分注重刻画人物。其中如曹刿、先轸、弦高、子产、晏婴等等都是很生动的形象。更可注意的是,《左传》不仅能够写出人物的特性,而且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左传》主要运用对话、行动来表现人物,而绝少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特征。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它记录了春秋时期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而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前错综复杂的外交策略的铺陈,即是一例。而描写战场的场面则以简洁生动见长。

如晋楚邲之战,写被楚军击溃的晋兵争舟渡河,自相攻杀,结果“舟中之指可掬”,仓皇之态毕现。

《左传》的叙事和写人,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如**崤之战后,晋襄公放走了秦国的三帅,元帅先轸大怒痛斥,“不顾而唾”,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暴躁性格。又如晋楚邲之战,晋军逃兵的兵车陷进坑中,追击的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又教他们拔掉旌旗,去除车轭,轻装出逃。

晋兵一边逃跑,一边回头嘲笑楚军,说自己不向楚兵经常吃败仗,所以才没有逃跑的办法。这个细节把晋军的慌乱狼狈,楚军的从容悠闲,以及晋军的戏谑可笑,统统表现得惟妙惟肖。

4、《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阴饴甥对秦穆公的答辞,既承认晋国曾经有负于秦国,又表明晋国上下同仇敌忾,绝不屈服;既表示晋人对晋惠公被俘的忧戚,更阐明了秦国必须释放晋惠公的道理。深入对方的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得不折服。

其他如《烛之武退秦师》、《知罃对楚王问》、《吕相绝秦》等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左传》的这些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尤其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民本思想 100

4楼:热心网友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自国家产生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性质也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表现为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集权的**社会等。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5楼:匿名用户

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统治者应该重民、爱民,以民为本。

6楼:do猫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突出体现了这一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原始民主制色彩。

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民本思想虽然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实际是对民本思想的无情嘲弄。统治阶级虽然认识到自己和民众是舟和水的关系,希望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实现“本固邦宁”的政治目标,但这种愿望在以阶级剥削为前提的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击下根本无法实现,民本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也就逐渐演变为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空话。

民本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将真正焕发出新的光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国家形成的肇始,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

今天,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先秦文献中提到“民”的地方很多。尽管学者迄今对“民”早先的身份地位尚有不同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民”在先秦时代是城邦国家的被统治阶级,也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于传世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我们虽然无法判断《五子之歌》已佚原文是否存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但根据可靠的先秦文献,完全可以认为民本思想在商周时代已见端倪。

贾谊《新书》和董仲舒《春秋繁露》等书释“民”为“盲”、“瞑”、“懵懵无知”,意为没有文化和愚昧,这种含有轻蔑意思的训诂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它是否是“民”字所以得声取义之由,还是大可怀疑的。因为在先秦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民”的另一种叙述。《尚书·盘庚》:

“朕及笃敬,恭录民命,用永地于新邑。”同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可见在先秦时代,在统治阶级心目中,“民”是很受尊重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民”提升到统治阶级的行列。

在国家尚未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包括氏族和部落首领在内,每个人都是氏族和部落的成员,他们的身份是平等的。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有了国家,有了阶级,也有了君主、贵族、平民和奴隶之别,但是氏族制度的古老传统并没有迅速消亡。一般的氏族和部落成员虽然变为君主和贵族所治理的“民”,但先辈所曾拥有的尊严和荣誉还遗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正是氏族制度的这种古老传统,成为文明社会“民惟邦本”的思想渊源。

“民惟邦本”的另一层意思,是承认“民”是社会和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如果离开了他们,国计民生都无从谈起。《国语·周语》说,周宣王即位之后,不籍千亩,虢文公曰:“不可。

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蔗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蓄殖于是乎始。”天子带领群臣和庶民籍田,表示重视农业生产和与民共劳,“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

“民惟邦本”的观念在早期国家的一个显著体现,就是原始民主的传统在城邦政治生活中还起着重要作用。《尚书·洪范》说周武王问政于箕子,箕子建议他除了“谋及卿士”、“谋及卜筮”外,还要“谋及庶人”。《周礼·秋官·小司寇》职文说:

“掌朝外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尚书》言治之意者,则惟言庶民。《康诰》以下九篇,周之经纶天下之道胥在焉。”《国语·周语》说,厉王暴虐,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厉王把有怨言的民众都加以杀害,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厉王不听,终于引起国人暴动,把厉王赶跑。这个例子说明,民众在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时,会像冲破堤防的洪水一样,使统治者遭受灭顶之灾。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的公室和卿大夫之间,以及卿大夫互相之间,经常发生争夺权位和财富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民众的向背起着重要的作用。

《左传》昭公三年说,齐国的田桓子把粮食贷给民众,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民众十分感激,“归之如流水”,齐国的政权终于落入陈氏(即田氏)手中。晋国的公室腐败,“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

夸父逐日体现古代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楼 秦时奏凯 搬运工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艰险 勇于挑战 不半途而废的勇敢精神和对事物不懈追求的思想 2楼 匿名用户 体现了对文明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勇往直前,自由奔放,开拓进取的精神 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思想与精神 3楼 全明星演技分析 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 它说明 只有重视...

《春潮》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作者对景物的一个中赞美对景物的一种喜爱之情,热爱之情。 2楼 他看嘞 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万物复苏好的景色的由衷的表带了自己非常喜爱的心情和赞美 3楼 狗带吧的青春 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还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楼 匿名用户 春潮体现的是作者对于这些...

《悲惨世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楼 漫阅科技 《悲惨世界》,雨果最著名的长篇 之一,发表于1862年。 的创作历时20年,基本情节是作品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他原是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为给快要饿死的家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度过了19年牢狱生活。 刑满后,受仁慈的主教感化,化名马德兰,重新做人,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并被推选为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