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明月
读图可知,(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图中河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流;
(2)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冬季从东南方升起,且太阳高度较小.甲丙丁三地,都位于山的东侧,东部没有山地阻挡视线,乙村东部有山地阻挡视线,故若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甲乙丙丁四地中冬季不能看到日出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是乙村;
(3)陡崖的高度是:(3-1)×100≤h<(3+1)×100,即200≤h<400,所以图中陡崖高度最大不超过400米;
(4)如果该河流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则可能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有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水土流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故答案为:(1)自西南向东北;(2)乙村;(3)400;(4)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水土流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小题 小题1:上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
2楼:匿名用户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试题分析:
小题1:此图属于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首先找出河流(山谷)处地势高低变化状态,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
小题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可得:
400>△h≥200,所以a项符合。
小题3:要能看到两村,在视线内不能有遮挡,判断方式可以从图中四地分别作到甲村和乙村的地形剖面简图。从①能看到甲村,不能看到乙村;从③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从④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
小题4:此地为北半球某地,冬季日出东南,夏季日出东北。可以想象太阳在冬季位于此图的东南方向,冬季位于东北,再从四备选项中的四地向这两个方向观察,在视线内没有遮挡的话就能看到。
甲村冬季能看到,夏季不能看到;从①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②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乙村冬季不能看到,夏季能看到。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第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1
3楼:偶归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试题分析:
小题1: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d=200m,图中最高处位于该图的左下角,该地海拔高度都在100到1200之间,所以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之间相差4条等高线,根据不在等高线上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相对高度<(n+1)×d,d代表等高距,n代表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在600米到1000米之间,故选项c正确。
小题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规律可以推断①处与甲村位于同一山谷而且①处地势高,①处与ⅰ山山顶之间没有高大地形阻挡,所以①处可见甲村、ⅰ山山顶;①处与④镇之间有ⅱ山山顶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④镇;①处与②镇之间有ⅰ山山顶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②镇;①处与乙村位于不同的山谷,二者之间有山脊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乙村;故选项a正确。
小题3: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区线路选择的一般原则是线路走向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使道路坡度小,施工难度小;通行较为轻松和安全。图中q线、p线均穿过一个山脊,且q线坡度陡,故排除选项a、b;m线、n线均基本与等高线平行,但m线里程长,故选项c正确。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第下列问题小题
1楼 偶归 小题1 c 小题2 a 小题3 c 试题分析 小题1 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d 200m 图中最高处位于该图的左下角,该地海拔高度都在100到1200之间,所以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之间相差4条等高线,根据不在等高线上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n 1 d 相对高度 n 1 d,d代表等高...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区的
1楼 风纪社军刀组 1 洪 冲 积扇。过程 山区地形起伏大,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 泥沙流出山口时,因地形突然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前大量堆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洪 冲 积扇。 2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分 位于河流沿岸,水源较丰富 地形平坦 耕地面积广 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