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夏末的晨曦
这是当时的国民**对道路命名的一种方案为基础制定的,没有特别的指向,主要道路多采用主要的省市名。
这些路名,解放后变动也不大。
解放后,新政权要对上海的路名要进行改置,后来的大量全国地名路名就是这样出现了,当然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路名.--如中华路就是原有的路名.
一般而言,上海道路的地名是与全国的省份的各大体方位大致相同,如我国的东北省份在东北方向,反映在上海的地名上也在上海的东北方向。松花江路,鞍山路等,在杨浦区--在上海的东北区。
还有上海地名的命名规则是,纵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称,横向(东西走向)则是省以下的市、地区、县的名称,如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是横向;而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贵州路,广西路,**路等--纵向。当然也有特例,如广东路它是省名的路,但它却是横向。
这规则在后来的运用上,基本上是这样的,可能特例会比较多。如成都路它是纵向的,但按规则它应该用在横向的路名上。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
二、三、
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
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
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
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国民党市**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
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
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
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
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要知道考证为什么没有“安徽路”,比考证为什么有条路叫“安徽路”更难。
实际上,起名字总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哪条马路是生来就一定要叫某个名字不可的,而用来命名马路的省名,也不是只缺了安徽一个。
浦东开发后最受益的当属陆家嘴一带(陆家嘴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原籍所在),一些并不出名,经济也不很发达的山东地名成了上海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比如博山、乳山等。
1990年代以后的发展突然让人们发现路名原来可以是一种无形财富。上海市地名办的负责人说,上海本没有宁夏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动申请命名的,宁夏的广夏集团、宁夏枸杞等著名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也就顺理成章的进驻了宁夏路,为在上海市场大展手脚打开突破口。
在云南开远市的要求下,又有了开远路。市地名办的人士说,现在一套崭新的路名命名办法正在实施之中。一些路名开始披上炫目的时代色彩:
如世纪大道、五洲大道等;而张江高科技园区出现了一批李时珍路、牛顿路等科学家的纪念路,似乎标志着这个地区的高科技含量。
路名无言,却几乎是我们政治、社会生活演变过程的显示卡。而任何一项试图穷尽地名意味的努力,也就难免成为美丽的愚蠢。地名标识出一个个个体生命或城市生命的车站,不管我们曾作过逗留还是呼啸而过,我们都已进入了它珊瑚礁般的缠结之中。
上海的日常生活情况 租房 生活 交通
2楼:巨炮流
在凤城那里租房好了啊~
3楼:匿名用户
感觉合租不错,找个志同道合的男生住一块还是蛮愉快的~~中介要找信誉好的还是不错的,不要找唧唧歪歪的,祝顺利啦!!
4楼:紫幽枫
中原路有一套一室一厅房子
**:1500元/月
那有地铁8号线、欧尚在房子对面、六楼
5楼:匿名用户
1300左右一居全配很难租到了吧 其实中介没什么好怕的 只收你一次性房租的百分比而已 怕收费高多问几家就是了 它又不和你有其他关系 主要是出租房的户主 多问问吧上海信息流通很快的 祝你在上海顺利
上海哪个区生活便利,交通方便?
6楼:爱刷
首先要考虑您的经济情况!
徐汇区,黄浦区,可以说是在上海市中回心范围内!自然就是物价高一答些,消费领域比较高档!但是徐汇区是中上等,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两个区的交通自然就是交通很发达地铁公交样样便通!
接下来是闵行区,是靠市中心的近郊!莘庄有连接市中心的地铁站,而且出了莘庄地铁站,就是公交车站!您可以选择去周边的各个郊区,可以说是交通枢纽站!
奉贤区,也算不错!是疲乏了市中心高速度的都市生活后,休息的好地方!物价较低,空气较为清新,噪音分贝小!
但一点不好的是上海附近的省市,如安徽较多的外来打工的人最多,而且素质低!需要留心注意!
7楼:须国费蓉城
没有哪个区好之bai说,只有du环路,2环以外到zhi4环以内,是北京的最强大dao地段。正好是一个繁华回带。2环以内答太多胡同平房了,占用了大量面积,所以根本谈不上繁华二字。
四环以外又太偏,而且建成区还比较分散,资源也配置不够,所以也不提。
东西城别看有景点有西单王府井,最近些年真的不行,感觉二环内越来越低端了。我现在都基本不去二环内了。所以真正最好的地段,还是2环外到4环内,酒吧饭店写字楼,商业街cbd体育馆,学校医院公园,应有尽有,而且是楼宇群,平均水准普遍比二环内要强很多。
个人月薪一万在上海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8楼:匿名用户
个人月薪一万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是否有房
(1)无
房:租房:市区2000-3000间,卧室。
松江,青浦 1100-2000一间卧室,这是每月必有的支出,如果租一整套,一室户在3800-4000 松江,青浦这种交通还算方便的,市区在5000-8000,过万的也有,所以说,如果是月薪过万,房租会占掉1/5-1/3。
(2)有房,如果全款不用讲了,一万元随便布置,如果有贷款,如果是最近贷款的,估计这点钱也就够换个房贷,上海的房子最便宜的均价在3万,大户型不说小户型最多的40-50平,至少120万以上,首付三成,平均最低月还款5000左右,占掉1/2.
吃饭问题:
(1)男:早饭10-15元 午饭 20-40元 晚饭 20-40元,如果自己在家里面做,平均日消费15元左右,前者了话,每月饭钱固定支出1000元左右,后者在500元左右,如果在买一点什么虾啊,海鲜啊,螃蟹啊,一月估计在800元左右。
(2)女:省一点了话,男生的饭钱减半,400-600左右。
其他刚需:
(1)水、电、煤:煤气大概一个月在20-30左右,夏季大概在300左右,冬天如果开电暖了话和夏季差不多,水费平均一个月在40左右,如果夏天可能会在60上下。
(2)护肤品化妆品,男生300-500,女生 1000-不封顶
(3)交通费:400-600
那么除了上面这几个,那么你还剩3000--6000块。也就是说,在上海5000块的月薪,年轻人除非特别省,要不根本没法活。
剩下的3000-6000同事之间的走动,至少要个300-500的吧,衣服每个月至少要添个300-500吧,如果出去玩,玩的还不是大型游乐场例如欢乐谷,迪士尼,东方明珠什么的,至少也得需要个300-500的吧,如果有朋友过来招待一下,小一千吧(住店200-500快捷酒店,装个逼带他吃好吃的,500打的住?)
剩下的就不多说了,在给家中添置东西,这样算下来,我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月光”。
羡慕那些每月能存下钱来的人。
所以说,在上海月薪过万的生活其实不比家里生活的多多光彩,所以很多人在上海呆不下去,原因就是挣得不够开支的。有了这个算法,是不是你就会明白了,找房子要找离单位近的,这样交通费就省下来一部分,要找周边有菜场的,饮食就能省下来一部分,尽量不买衣服,省下一部分,害怕却又期盼着朋友来,除非死党闺蜜不会嫌弃,一般的情况下都会被回去的朋友说自己小气,其实不是小气,是钱真不够,要不就自己打肿脸充胖子,大手笔招待。
省下的钱不是为了省而省,而是省下来做其他的东西,理财干嘛的,让一万元变两万,这样才能在上海活下来,并且获得精彩。
为什么拉美有很多城市都以“圣地亚哥”为名
1楼 匿名用户 因为圣地亚哥就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的圣雅各。西班牙有个圣地亚哥大教堂,据说在那里发现了圣雅各的遗物,所以是欧洲 徒朝圣的圣地。于是无怪乎这个名字随着西班牙在南美的征服传到南美。 2楼 朱大明白 圣迭戈是一个西班牙传说中的保护神。 西班牙人打到美洲去的时候,为求保佑,所以喜欢给地方起名...
为什么许多名字要用拉丁文解释,为什么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名称都用拉丁文?
1楼 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与人类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简单来说,后期的很多语言都是由拉丁语发展衍化而来,特别是由于其在宗教上的地位影响,更将拉丁语堆到了一种无以取代的权威地位之上。 拉丁语产生于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语言的创制时间相当古远,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甚至更早,为古罗马使用的语言,在公元前5世纪即...
为什么古代的人名字都很怪,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很多都怪怪的?
1楼 百度用户 因为在古代有些动物代表这至高的地位 如 凤凰 龙 麒麟 等等 有些动物至今都依居高位 2楼 马军亮 因为那时的人都有 又名 字 称号 等等,所以名字到不常用 另外 图腾崇拜在中国很常见的!有些动物是很神圣的!像龙 虎 貔貅等等! 3楼 匿名用户 怪?你觉得怎么怪了?古代跟中国现在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