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包大人算什么官,为什么他能斩昏君

2021-01-17 11:42:39 字数 4812 阅读 2637

1楼:睢宁一指禅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死于1062年,出生在现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带,字希仁,人们通常叫他包公,尊称包青天,根据官职,也有人叫他包龙图,他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化身。

在他28岁的时候就考进了进士,做官清廉公正,铁面无私,包拯还遇到了当时脾气非常好而且看中人才的宋仁宗,给了包拯上斩昏君下斩谗臣的特殊权力,以致能更好的办案,有先斩后奏的待遇,包公办案无数,他有三个铡,对于不同身份的人采取的正法工具,电视演义的包公有点夸大,但形象是一样的。

包大人是什么官职

2楼:匿名用户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扩展资料:

包拯一生清廉,从不****。他在端州,即今天的广东肇(zhao)庆市,当了将近三年官。端州有一种著名的特产——端砚。

笔、墨、纸、砚合称为“文房四宝”,而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四宝之最”。

端砚石质坚实温润,纹理细密,发墨快而不易干,书写流利生辉,从唐代起就很有名,是上贡皇帝的贡品。包拯以前的县官常征收老百姓的端砚,用来贿赂朝中权贵。

包拯当县官时不加征端砚,也不贿赂权贵。虽然他十分喜爱书法,但他离开端州时竟然连一块端砚也没带走。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

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

“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

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

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天章阁是存放朝廷图书文献的地方,待制之衔,有名无权。包拯又称包待制,就是由此而来。

知谏院,即兼任谏官之职,这倒是很重要的职务,可以指出朝政的种种弊病。在此任上,他曾多次抨击不法的权臣,而且对时政提出种种批评和建议。然而包拯在此任上并未干多久。

两年后,包拯被改命为龙图阁学士,龙图阁是皇家“图书档案馆”,这也是包龙图这一称号的由来。龙图阁学士是个虚衔,包拯带着这个虚衔又先后在河北、庐州、池州、江宁等地任地方官,十几年后他才回到京城,任开封府尹。

在开封府任上,他只干了三年,就升为权三司使之职。第二年又升任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之职。传说中说包拯是宰相,甚至是首相,人们呼之为“包相爷”,恐怕就是据此夸张而来,其实包拯从未任过宰相。

不过,此时包拯已是年过六旬的垂垂老翁了,两年后,包拯就病死在开封。弥留之际,仁宗还亲临包拯府第看望。包拯死后,宋朝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所以人们也称包公为“包孝肃”。

包拯无论在什么任上,也确实能做到不畏权势。他最受到百姓爱戴,还是在开封府任上。因为在此任上,他经常直接处理百姓中的事情。据历史记载,他在任开封府知府期间,有两件事比较突出:

一是简化了民众告状的手续。当时尽管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一个平民百姓要想告状,还是难于上青天。不但手续繁多,机时且根本见不到长官的面,这就为那些奸吏豪强舞弊创造了条件。

包拯到开封府上任后,作出新规定:大开官衙正门,凡是告状之人,都可以进去直接见官,当面陈述案情,任何人不得刁难。这一改革,深受百姓欢迎。

二是疏通惠民河。开封城内有一条惠民河,河两岸既有平民百姓的住宅,也有达官贵人的府第。一年天下大雨,河水泛滥,淹没街道,使许多平民无家可归。

包拯经过调查,发现河水泛滥,在于河流淤塞不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一些达官贵人在河上筑堤修坝,将坝内之水据为己有,种花养鱼,并和自己的住宅连成一片,建成水上花园。

要疏通河流,必须拆毁堤坝,冲走水上花园。包拯不顾达官贵人们的反对,毅然下令将所有堤坝和花园拆毁。虽然后来权贵们告到仁宗那儿,由于包拯做得完全正确,仁宗也只得缄口不言。

正因为包拯敢于为民作主,不畏权贵,所以京城流传一句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说,尽管百姓打不通关节也不要紧,因为有包拯为我们做主。

但是,包拯毕竟权力有限,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法力无边,凭着皇帝赐给的三口“钢铡”,可以“先斩后奏”。

因为当时宋朝法律规定,该判流刑和死刑的罪犯,地方上是无权判决的,必须上报**审批,经皇帝钦定后才能实行,任何人包括包拯在内都没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包拯也从来没有所谓权威无边的三口“钢铡”。而且宋朝的死刑执行方式也只有斩、绞二种,尽管后来出现过“凌迟”(即千刀万剐),但也是极个别的特例罢了。

历史上的真包拯确实大公无私,做了官以后对家里人的要求也很严。他曾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已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谁要是做官犯了贪赃,死后不得葬进包家祖坟。所以包拯一直被人们视为心中的清官偶像也就不奇怪了。

有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芳。这就是清正廉洁、万世景仰的包拯。在宋代,他因整顿吏治、惩治**、解除民困而被称为“包青天”,后世则敬称他为包公。

包公出生于合肥,成名在端州(今肇庆),扬名于开封。然而如今关于包公的故事大都来自开封。有几人知晓包公与广东肇庆的历史渊源——包公于公元1040年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长官,当时他42岁,是第一次担任州级长官。

包公主政端州3年,政声斐然。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

这几件大事,是包公为端州成为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而作的筹划与贡献。包公主政端州期间,还促进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了**与地方的关系。

而在端州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是包公“不持一砚归”。当时端州出产的砚十分珍贵,被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实行限额开采。过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进贡”名义层层加码掠夺百姓,而包公离开端州时,却“不持一砚归”,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后来更衍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包公在端州不仅政绩突出,还留下了一些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其中,七星岩的题字是现在仅存的包拯手迹,弥足珍贵。

所有这一切形成了独特的“包公文化”。“包公文化”不仅是宋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史研究上很有价值,还在岭南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广东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虽坐拥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肇庆长期以来却开发利用不够。

中共**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多次指出,包拯在开封府1年零3个月名扬天下,在肇庆为官3年而世人知之甚少。在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肇庆市明确提出了以“包公文化”为切入点建设文化名市的战略。

肇庆正在抓紧开发与“包公文化”相关的砚洲岛以及端砚文化,恢复包公府衙,出版《包公兴端州》一书,创作拍摄电视连续剧《包公端州传奇》,与开封、合肥联合开发“包公文化”旅游线路,等等。

可以相信,擦亮“包公文化”品牌,将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写下光辉的一页。

3楼:匿名用户

包大人开封府尹,五代、宋朝一重要官职名,为北宋首都开封府的最高长官,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4楼:包大人担保网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公一生从政数十年,先后做过很多官职,从包大人墓碑可以看出来,包大人最终做到宋枢密副使的官职,合肥包公墓园中包公墓碑上写着: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

宋代的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今天的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差不多。参知政事其实是副宰相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宋代最高的军政长官就是枢密使,枢密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军委副主席。

为什么包青天包拯额头上有个月亮,是怎么来的

1楼 耐 弘 人的额头上是不可能长出月亮来的。在影视剧及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有两层含义 1 神化包青天 2 明月在头上,实际代指明镜在心中,颂扬包拯正直清廉。 听评书,是包拯小时,他的二哥想要害死他,于是把他推到枯井里,井底两边分别刻着月牙和太阳,包拯的头正好撞在月牙上,所以有特殊标记 2楼 匿名用户 ...

包拯是断案出名,并不是文采出名。为什么说他是文曲星转世

1楼 匿名用户 其实在中国古代是只有文学这一门学科的 古代所有名人从小学的就只是文言文 虽然他们后来涉足了很多科学领域 像什么水利啊工程啊地理啊 还有你所说的包拯所涉及的刑侦并且作出很大成就为后人铭记 但他们确实没有关于科学领域划分的概念 所以站在古人的角度 就笼统的说他们是文曲星下凡 ps 要站在...

为什么钱包不能当礼物送人,为什么不能送钱包当礼物??

1楼 匿名用户 可以送啊,但因为钱夹是随身小物是适合情侣之间爱意表达的,希望时时伴你左右,让你每时每刻想起她,所以如果是普通朋友之间送会有误会之意 还有就是送钱包当礼物的时候,要需象征性地给一点钱,不要送空钱包,因为空钱包被认为是一贫如洗的象征,如要送,一定要在钱包里象征性地放一点钱,意思是祝愿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