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其实在中国古代是只有文学这一门学科的,古代所有名人从小学的就只是文言文,虽然他们后来涉足了很多科学领域,像什么水利啊工程啊地理啊,还有你所说的包拯所涉及的刑侦并且作出很大成就为后人铭记,但他们确实没有关于科学领域划分的概念,所以站在古人的角度,就笼统的说他们是文曲星下凡.ps.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现代人对科学领域的划分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历史上的古人不会像我们这样划分的十分清楚的.
2楼:匿名用户
文曲星转世说的是人聪明,他断案如神,别人破不了的冤案,死案他都能搞定……
包拯是文曲星吗?
3楼:匿名用户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中国神话传说中,文
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一般民间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 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
文曲星属癸水,是北斗星,主科甲功名,文曲与文昌同属为吉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
4楼:陈默
不是。文曲星是太白金星。
鬼伤得了文曲星转世的人吗
5楼:末法时代的道士
你得分是什么鬼,若是地府出来的黑白无常一类的鬼仙吹口气都能灭了他。鬼也有厉害,五方鬼帝谁敢惹?
6楼:mlove柠檬檬
看到过紫薇星白娘子地府要人没,文曲星的母亲是骊山老母(紫光夫人),兄弟是司命星(掌管生死)君紫薇星君,你这么说也不怕过几天自己死了。文曲星主管延寿你这么说真的寿命不长,但神仙都善良会宽恕你的罪行。看中国神仙排行。
包青天是文曲星下凡怎么个解释?
7楼:种花家的小米兔
《水浒传》中第一章第一节指包拯是文曲星下凡。 节录:“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
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
一般民间信仰、预言书及文学作品中,认为商相伊尹、王子财神比干、宋朝开封府尹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宋相范仲淹、文天祥和《白蛇传》男主角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等皆为文曲星转世。
中国民间关于包拯故事的颇为丰富,在通俗文学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包拯去世后,包拯故事就在民间流传。
《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是最早的宋人创作的包拯断案故事,《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虽不是包拯断案故事,但在篇末出现了包拯的名字:“直待包龙图相公做了府尹,这一班盗贼,方才惧怕。各散去讫,地方始得宁静。
”但总的说,在流传下来的宋元话本中,包拯的故事并不多。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8楼:匿名用户
话说北宋末年,天灾人
祸不断,民不聊生。玉皇大帝特派赤脚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救治民间疾苦,然而赤脚大仙在天上享惯了清福,说什麼也不肯答应。因此玉皇大帝承诺派文曲星与武曲星下凡保他,赤脚大仙才勉强答应下凡。
赤脚大仙下凡后就是宋仁宗皇帝,但一出生就一直大哭不止,催促文曲星与武曲星赶快下凡。玉皇大帝被哭得心烦,因此急派二星赶紧下界。
而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所有要投胎的人,都要到南斗星君处注册,并取一个脸谱下凡。文曲武曲二星到南斗星君处报到时,恰巧又遇南斗星君正与北斗星君下棋,无视於文曲武曲二星的到来。
文曲星等得不耐烦,就直接从南斗星君身旁装脸谱的乾坤袋,拿了一个脸谱就匆匆下凡投胎。而武曲星耐心的等到南斗星君下完棋后才说明来意,因此南斗星君从乾坤袋中,打算拿个武士脸谱给武曲星,但东找西找就是找不著,只好拿了文士脸谱给他。
文曲星投胎后就是包拯,但因匆忙之间拿走了武士脸谱,因此一出生就是个黑脸,以致父亲嫌母亲弃,把他扔到村头的沤麻坑里。包拯在沤麻坑里哭得惊天动地,他的嫂子可怜他而将他抱回家抚养长大,所以包拯都尊称他嫂嫂为「嫂娘」。包拯长大后考中状元,游宫时皇后因为嫌他面黑,特赐他三尺红绫遮面皮。
而武曲星投胎后就是狄青,生得眉清目秀,像一个文弱的书生。但因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成了宋朝的一员大将,南征北讨屡建奇功。但因长得脸白清秀,难以服众,因此做了一个凶恶的鬼脸壳戴在脸上,增添几番煞气。
9楼:龚秀珍繁诗
古人对于受人敬爱的人物总是极尽美化,用星宿来诠释人是很常见的形式。文曲星在古代神话中是主管文运的,对于那些有文才又官运亨通的文人通常都是称为文曲星下凡。包拯是中国最被神话的**,是清官的代表,有青天之称,历来受人爱戴,所以称他为文曲星是很正常的,就像是关羽被称为武曲星一样
10楼:匿名用户
传说当时官场黑暗,昏官较多。玉皇大帝派赤脚大仙下凡做皇上,可是赤脚为难,玉帝就派文武双曲随之下凡。下凡后就是:赤脚皇帝和文曲星包拯、武曲星狄青
11楼:匿名用户
额,是智慧与正义的化身、
问什么说包拯生前是文曲星,死后是地府阎王
12楼:灵
少年包青天里(别喷我我没看过原史)包拯考试缺考一科都差点是状元,文才略高公孙策一筹
包拯清正廉洁,断案如神,说地府阎王比喻他能准确叛人善恶
包公是什么意思啊
13楼:梦秋音
包公即包拯,中国北宋**,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谥孝肃,赠吏部尚书。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相关信息
歇后语:
包公办案——铁面无私
包公升堂——前呼后拥;一呼百应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老包断案——脸黑心不黑
包公搽粉——表面一层
14楼:匿名用户
就是北宋的包拯包青天,公是尊称
15楼:匿名用户
借指清正廉洁的**。
为什么叫包青天?
16楼:游子逸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17楼:来看天堂
包拯 (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
为惩治**,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
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18楼:非常少年
古代人们敬仰苍天,为了形容某人的清廉刚正,为民办实事的品质,人们管这个叫做青天!
19楼:帝
1.因为他姓包2.凡是清廉正直,执法如山,形容某人的清廉刚正,为民办实事的品质,都叫青天。所以叫包青天。
青天者,清正廉明之意
20楼:匿名用户
开封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卒于宋仁宗嘉
21楼:寂寞我就唱
因为他一生清廉正直,执法如山,所以也被后人誉为包青天,赢得后人世世代代的崇敬。
22楼:东城商贸日用品
得包青天者得天下,打江山不易,守江山者难;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中国人的智慧,不会输于任何人!先打台湾!即将开始
包拯为什么被称为包青天?
23楼:嶽无法超越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