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软件计算酶促反应初始反应速度

2021-01-14 15:07:17 字数 3883 阅读 7211

1楼:匿名用户

km值是酶促反应最大速度的一半时候的底物浓度。

因为在初速度是在底物浓度最大时的速度,可认为是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测定km值不仅要求是初速度,而且要求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

酶促反应中:酶促反应的速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的关系

2楼:匿名用户

酶促反应动力

学(ki***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

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的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在**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通常测定其初始速度来代表酶促反应速度,即底物转化量<5%时的反应速度。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⑴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由实验观察到,在酶浓度不变时,不同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为一矩形双曲线,即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的增加与底物浓度的增加成正比(一级反应);此后,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的增加量逐渐减少(混合级反应);最后,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应速度达到一最大值,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零级反应)。

⑵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数:根据上述实验结果,michaelis & menten 于1913年推导出了上述矩形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米氏方程: ν= vmax[s]/(km+[s])。

其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

⑶km和vmax的意义:

①当ν=vmax/2时,km=[s]。因此,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当k-1>>k+2时,km=k-1/k+1=ks。因此,km可以反映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即km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③km可用于判断反应级数:当[s]<0.01km时,ν=(vmax/km)[s],反应为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s]>100km时,ν=vmax,反应为零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当0.

01km<[s]<100km时,反应处于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之间,为混合级反应。

④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酶的km值是恒定的,因而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酶(特别是一组同工酶)的km值,来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酶。

⑤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当酶有几种不同的底物存在时,km值最小者,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⑥km可用来确定酶活性测定时所需的底物浓度:当[s]=10km时,ν=91%vmax,为最合适的测定酶活性所需的底物浓度。

⑦vmax可用于酶的转换数的计算:当酶的总浓度和最大速度已知时,可计算出酶的转换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分子数。

⑷km和vmax的测定:主要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和hanes作图法。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当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ν=k[e]。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速下降。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酶的最适温度与实验条件有关,因而它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后,酶活性又可恢复。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通常为一钟形曲线,即ph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酶的最适ph。

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在6.5~8.0之间。

酶的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按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可将其分为不可逆抑制作用和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⑴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引起酶活性的抑制,且不能采用透析等简单方法使酶活性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如果以ν~[e]作图,就可得到一组斜率相同的平行线,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平行向右移动。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包括专一性抑制(如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和非专一性抑制(如路易斯气对巯基酶的抑制)两种。

⑵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分子可逆性结合造成酶活性的抑制,且可采用透析等简单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活性完全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可逆抑制作用。如果以ν~[e]作图,可得到一组随抑制剂浓度增加而斜率降低的直线。可逆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反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几种类型。

①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这种作用就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其特点为:

a.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b.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相同;c.

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d.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

典型的例子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底物为琥珀酸)的竞争性抑制和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对二氢叶酸合成酶(底物为对氨基苯甲酸)的竞争性抑制。

②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结合,但可与es复合物结合并阻止产物生成,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称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其特点为:

a.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b.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c.

动力学参数:km减小,vm降低。

③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既可以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es复合物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其特点为:

a.底物和抑制剂分别独立地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b.抑制剂对酶与底物的结合无影响,故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抑制程度无影响;c.

动力学参数:km值不变,vm值降低。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能够促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酶的激活剂大多数是金属离子,如k+、mg2+、mn2+等,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为cl-。

3楼:匿名用户

当底物浓度足够时,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个时间就要看底物有多少了当底物浓度一定时,起初还是酶浓度越大反应越快,随着时间消逝,由于底物浓度不断减少直到不足,反应时间也停止,即使酶浓度再大也无法反应了

以上都是在温度等影响酶活性条件不变时

作图时要注意情况1,横底物浓度,纵反应速率,是逐渐放缓的曲线情况2 横酶的浓度,纵反应速率 正比例直线

4楼:玉碎不破

酶消化时间通常依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和纯度而定,通常是30 分钟到2 个小时,甚至更长些,但不能过长。因为商品酶极有可能含有杂酶,时间过久,微量的杂酶的酶反应也会积累到干扰整个酶反应的程度。

一般保持一个变量 即 底物浓度不变 不同的酶浓度梯度 来研究酶活性活着酶浓度不变 研究底物不同浓度对酶活性影响如果买过来的商品酶的话 基本上每个酶都有说明的 多少当量的底物对应多少酶

注意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这个因素很重要 还有纯度也会有较大影响

5楼:匿名用户

酶促反应速度v ,底物浓度s ,酶浓度e ,反应时间t, 产物浓度p ,米氏常数km

研究酶促反应是为了测定酶活力,而所说的酶促反应速度是指初速度。

酶促反应速率曲线图(p-t)表明,在最初t内,p与t呈直线关系,即v保持不变,随着t延长,v下降。原因是:逆反应加速,ph的改变影响酶活力,产物对酶的抑制等。

要排除上述干扰,测酶活时只能用直线部分,即初速度。

在任何s下,v都与e成正比

初v与t无关

当s<>km时,v=vmax

6楼:匿名用户

你说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吗?

一般保持一个变量 即 底物浓度不变 不同的酶浓度梯度 来研究酶活性

活着酶浓度不变 研究底物不同浓度对酶活性影响

为什么要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计算米氏常数的值

7楼:***

初速度干扰因素较少,速度保持恒定。反应一段时间之后,底物浓度降低,产物增多,反应速度就会下降,达到平衡反应停止,就没法侧了。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楼 操 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速下降。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最适温度与实验条件有关,因而它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后,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