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风光及风土人情的,内蒙古风光及风土人情的资料

2021-01-14 06:52:16 字数 5826 阅读 8837

1楼:风雨の同心

搞旅游开发还是旅游啊?内蒙古地大物博,东西中风光、名民族人情都不相同。建议把问题详细些、具体些。

关于内蒙古风土人情的资料

2楼:匿名用户

蒙古人非常热情招待客人。而且他们十分礼貌。

3楼:匿名用户

三十字的内蒙古人的价绍

4楼:匿名用户

规划局能否我

他一呵呵经济结构传统

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风土人情?

5楼:阿离

1、草原盛会:那达幕

“那达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大会期间有赛马、赛牦牛、射击、摔跤等比赛项目,还有民间弹唱、民歌对唱等活动。

2、蒙古包

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3、祭敖包

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

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4、安代舞

起源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

5、摔跤

是男子“三艺”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摔跤采用一次淘汰制,摔跤者脚登高筒马靴,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有其独特的风格及民族色彩。

6楼:匿名用户

内蒙古人最大的特点是能喝酒,如果来贵客要喝三碗下马酒,敬酒时有时会把洒碗放在哈达上,蓝色的哈达最高贵,喝酒前要敬天敬地。

蒙古族人不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的来历是为了推翻元朝统治。

蒙古族人豪爽,如果他给你礼物,一定要收下,否则会认为你看不起他。

锡盟的阿巴嘎旗有一别力古台,据说阿旗是成吉思汗给他叔叔的封地,别力古台是他叔叔的名字。

7楼:周舟

迎宾 :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

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

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

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

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

“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

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 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

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

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查干萨日”的祝福 :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祭火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户把系有五色彩绸的五小捆芦苇插在门外树上,将劈成细条的柞树放在燃旺的火撑子上方的四条腿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

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有的将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

目前,传统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

祝寿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祝寿开始时,先为85、73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25或26日,腊月27至除夕的几天里,则为61、49的本年者祝寿。

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

除夕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拜年草原上春节最隆重的活动,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

家庭拜年后,牧民们相互互拜。互拜时,先到年长者的家里,随着互拜的进行,人们自动结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

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会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刻。

草原宗教: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民族地区,现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教、东正教、汉佛教和道教7种宗教。汉佛教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其它宗教从十七世纪后先后传入。

锡盟的喇嘛教是属**佛教格鲁派,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锡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区的苏木。1960年庙宇减少为102座,喇嘛 3542人,1966年庙宇减少到92座,喇嘛2290人。

在十年内乱期间,党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绝大多数寺庙被破坏,经书被焚毁;寺庙停止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锡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众逐渐恢复他们的正常宗教活动,有的寺庙国家还拨给维修经费加以修缮,一些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喇嘛领取了生活补贴,自养事业有所发展。

8楼:堕天使亚修

雄浑的大漠风光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很大,自然地理景观十分显著,东西两部风光迥然不同,东部为茫茫兴安林海,西部是浩瀚的大沙漠。此外,还有众多的河湖、火山、温泉等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使本地区形成了以草原风光为主,兼有山、水、林、沙等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旅游资源结构。

在内蒙古的自然旅游资源中,以辽阔无际、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最富有特色、最能吸引旅游者。全区有天然草场88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约6900万公顷,占自治区天然草场总面积的78%。

内蒙古自治区的天然草场分布范围很广,从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一直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是内蒙古草场资源的基本部分。天然草原植被保持的比较完整。而鄂尔多斯高原,则是内蒙古草原带的最南端,由于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多为荒漠草原。

全自治区由东到西大致可分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干旱草原及荒漠草原四个地带。草原有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大草原。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最为著名,是内蒙古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每当春季消融,便有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冒雪迎春;夏季则绿草如茵,百花争艳,草原上牛羊成群,构成了美丽的草原画卷。

内蒙古的森林资源在全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全区森林总面积占有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2.8%,全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及蛮罕山、克什克腾、宝格达山、芭荆大坝、迪彦庙、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等地区,同时,建国以来还营造了大批的人工林。全区树种约有46科350多种,乔木对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优势,其次为白桦、柞和杨树。

位于本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总面积为667万公顷,其中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有448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林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为发展森林观光、动植物考查、避暑旅游、狩猎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部沙漠戈壁面积广阔,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 著名的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及库布齐等沙漠。沙丘、绿洲、湖泊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黄河南岸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是我国“三大响沙”之一。

内蒙古境内分布着数千条长短不等的河流,其中流域面积有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70多条,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黄河是内蒙古最长的河流,在内蒙古境内全长800公里,不仅给内蒙古带来了灌溉之利,而且还提供了航运、发电和渔业之便。由于黄河由南向北进入内蒙古,在冬季河流封冻和春季河流解冻时,大量冰块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受阻,形成冰坝,称为“凌汛”,这是黄河在内蒙古段的特有现象。

额尔古纳河是内蒙古的又一大河,长540公里,其上游称为海拉尔河,沿途接纳了免渡河、莫日格勒河、伊敏河等支流成为中俄之间的界河,现已开展界河游。其它较有名的河流还有嫩江、西辽河等。

内蒙古天然湖泊众多,全区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是全国主要湖泊集中地区之一,但多数为面积不大的咸水湖,以盛产盐、碱、芒硝等著称。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诺尔、乌梁素海、岱海、黄旗海、查干诺尔,居延海等。

内蒙古地区还分布有大量的温泉、矿泉,以东部地区最为集中。主要有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的灵泉,大兴安岭西麓兴安盟境内的阿尔山温泉,赤峰市境内的敖汉温泉、宁城县和克什克腾旗的热水温泉,西部乌兰察布盟的凉城岱海温泉,以及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境内的维纳河矿泉等,这些温泉和矿泉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多种疾病,且多数为避暑胜地,在这里可度假休闲。

随着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在一些河段建立的水库也是很好的旅游区,较著名的有哲里木盟的莫力庙水库和赤峰的红山水库

摘抄自《蒙蒙的日志》

内蒙古人民的哪些风俗习惯,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1楼 匿名用户 草原上游览或到牧民家访问做客,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鸣笛,以使畜群早些避开,否则车辆猛然惊畜,牲畜急跑会掉膘。如果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和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到牧民家时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 内蒙古...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1楼 匿名用户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及历史上曾 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40字 2楼 匿名用户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 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 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 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

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资料(几个就行)

1楼 匿名用户 http globaledu more more asp newstype ba a3 cd e2 c2 c3 d3 ce b7 e7 cd c1 c8 cb c7 e9 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资料 几个就行 2楼 匿名用户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