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大运河固有走向
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沟通了我国南北水系,形成了京杭大运河的雏形。此后一直到元朝末年,京杭大运河在嘉兴市境的走向是王江泾—嘉兴市区—石门—崇福—长安,翻长安坝后,走上塘河至杭州。
元朝末年以后,京杭大运河嘉兴市境的具体走向是:由江苏平望向南,在王江泾镇史家村处入境,过长虹桥向南至嘉兴市郊,沿百步桥、杉青闸路至端平桥。过端平桥后转弯向西,经北丽桥,城北桥后大转弯向南,经西丽桥后大转弯向西至三塔湾。
大运河在三塔湾附近,先自西向北大转弯,经不足百米,又自南向西大转弯至大通桥(俗称陡门大桥)后入桐乡境。大运河入桐乡境后直线向西偏南至石门湾。在石门大转弯后向南至崇福,在崇福南约1公里处(今化肥厂南沿)大转弯向西,过**后,在**镇百富村西小麻处入余杭境。
京杭大运河嘉兴市境段全长约82公里,在嘉兴境内有7个几乎是90度的大弯,最有名的是三塔湾、石门湾,沿岸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要说明的是,秀城桥是嘉兴市区秀水上的古桥,不在大运河干流上。
地图上“大运河”西移原因
为什么这条“活着”的千年大运河在上世纪80年代后,说不清道不明地成了“京杭古运河”?为什么“京杭大运河”的标注在地图上莫名其妙地向西移了几十公里呢?据笔者初步了解,既不是嘉兴人忘记了大运河,也不是大运河忘记了嘉兴,可能是在当时的决策者事出有因、嘉兴人实在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造成的。
请看下面几段文字:
《湖州市志》“京杭运河·湖州段”记载:“经嘉兴市乌镇入境,过市区练市、德清县新市沼村漾,于邵家村出境往杭州。境内段长42.73公里。
为历代漕运渠道。因年久失养,河道不畅,通航条件甚差。1958年建立大运河工程指挥部湖州指挥分部,按京杭运河建设委员会浙江省指挥部部署分段规划、测量、设计、施工。
后因经济困难停歇。”
从以上记载可知,京杭运河浙江段,在1958年是有过重新规划并准备施工的。这一段就是《地名词典》浙江分册所说的“中线”。
我们知道,原嘉兴地区至上海的货物运输有四条航线:甪平申线、杭申甲线、杭申乙线、长湖申线。其中运输最繁忙的是杭申甲线和乙线。
杭申甲线基本上就是大运河固有走向。据《嘉兴市志》记载,大运河从杭州艮山门至“塘栖、崇福、石门、嘉兴”,过嘉兴后“入三店塘至清凉庵入上海市境”。杭申乙线在塘栖以上段与甲线合一,过塘栖后,“经新市、施岔塘、乌镇西”入江苏境,“过平望、黎里后经嘉善大舜、俞汇徐家浜后入上海市境”。
从上述记述可以看出:杭申乙线塘栖至乌镇段就是《湖州市志》所指京杭运河湖州段,也就是《地名词典》浙江分册所说的大运河“中线”。
杭申乙线塘栖至乌镇航段因“年久失养,河道不畅,通航条件甚差”,至上世纪80年代初,堵航经常发生,已严重影响杭嘉湖地区与上海、苏、锡、常地区的货物流通,航道急需改造。如何改造呢?笔者分析,决策者们又想起了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规划,于是在1981年划定了京杭运河浙江段的走向,也就是《地名词典》浙江分册所说的京杭运河浙江段中线。
1981年划定京杭运河浙江段走向时,有否与当时嘉兴行署(在湖州)沟通商讨,笔者不得而知。但笔者曾访问了当时嘉兴地区航运方面的有关人士。记忆所及,他们都说当时上级可能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杭申乙线急需改造,二是“中线”在1958年已有规划并作了开工准备,三是杭申乙线作为京杭大运河来改造,容易得到上级支持。因此就有了这样一段理由:“上世纪80年代初,为发挥京杭运河的运输功能,**决定改造京杭运河,提高通航等级和运输能力。
由于经江苏平望、桐乡乌镇、湖州练市、德清新市、余杭塘栖至杭州这一航道自然条件较好,从江苏到杭州距离最近等特点,从航运角度出发,国家将此航道作为京杭运河浙江段来改造,198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在批复中予以明确。”笔者理解,此段话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向上报告杭申乙线作为京杭大运河来改造的内容。
《湖州市志》“京杭运河·湖州段”记载:“1985年1月起按***要求续工……于1987年7、8月开工,于1989年10~12月竣工。”
按照交通航运部门的说法,“此后,整个交通行业内部,京杭运河指的就是这一航道。”也就是说,京杭大运河从此从嘉兴西移了几十公里。
嘉兴方面的无可奈何
京杭大运河西移的决策过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决策人士大部分在杭州。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始,消息较为封闭,所以运河沿线的嘉兴人民和干部是不知道的。撤地建市后,嘉兴市的有关领导什么时候才有所知呢?
据笔者了解,时间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杭申甲线嘉兴段堵航严重,也急需改造。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嘉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改造,但无还贷机制,却又要嘉兴市财政进行担保。
嘉兴市有领导问,“杭申甲线是京杭大运河,名气大、文化底蕴深,上级领导为什么不支持一下呢?”有人就说,“京杭大运河早就改造好了。”当时,经多方询问,才慢慢知道事实真相。
凡知道此事的嘉兴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怎么千年大运河说改道就改道呢,对嘉兴人连招呼也不打一个?表示愤慨者有之,逢相关会议必提意见者有之。笔者曾听说嘉兴市一位领导在会议上对省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不是当时决策者)说,“你们不顾历史,把京杭大运河搬出嘉兴市,你们如何向嘉兴人交待呢?
”最后大家只好苦笑,对方两手一摊,意为木已成舟,有啥办法呢。
说说笔者浅见
大凡各种规划、设计之类都会受时代的局限,常有时代的烙印。后人运用前人的规划或设计,既要继承,更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用当前的认识坚决剥除过去时代的烙印,摒弃不尊重历史、不重视文化、忽视环保、忽视文保等等的时代局限。大运河的“变故”,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的。
要十分感谢“运河申遗考察团”考察嘉兴,把嘉兴拉进了“申遗”的城市队伍。对“运河申遗”来说,只有千年古运河流淌过的地方才“有遗可申”,刚刚改造不到20年的航道,尽管冠上“京杭大运河”的名字,能有什么“遗“可申呢。
在自然地理实体的名字上,凡“活着”的,先要尊重历史。“江苏平望—王江泾—嘉兴—石门—崇福—塘栖—杭州”这段京杭大运河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应是名正言顺的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如果这段大运河淤塞了,不通航了,那是“死了”,则另当别论。
在保留历史上固有的大运河走向时,笔者认为也可照顾一下现实,把“江苏平望—乌镇西—练市—新市—塘栖—杭州”这段航道,取一个比如“京杭运河乌杭新河”等的恰当名字,以两全之。
多淄河下游入海运河修建的意义
2楼:爱死了昨天权
入海运河已于1985年全线通航,大大缩短了北海和黑海之间的航程,沟通了两大水系沿岸的国家,还有创造跨流域调水、农业灌溉和水力发电等经济效益。
入海运河在德国和巴伐利亚州境内的跨流域通航,从莱茵河支流美因河岸的班贝格到多瑙河的凯耳海姆,全长171千米,宽55米。
运河改道,又称“大运河改道”,或“京杭运河改道”。运河改道,有两种情形:指人为因素改变大运河水路线,多处于国家力量,如三峡改道工程等;另外,因黄河决口而导致大运河改变河道,与“黄河改道”紧密相连。
由于运河属于平原人工河,决口的概率极其低,故:前者兴也,后者衰也。 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从北到南,从南再到北大循环摆动。
以孟津为顶点,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大三角洲上迁徙,正处于大运河的躯干流域。因此,黄河改道时,会出现借运河河道的现象。
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建尼加拉瓜运河
1楼 匿名用户 一场 而已!我肯定,即使等你老成老头的时候,都看不见世界上有尼加拉瓜运河 大学理工类都有什么专业 10 2楼 house蜜糖枣枣 理工类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 地质学 大气科学类 理论与应用力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 采矿工程 石油工...
京杭大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改为比喻句)
1楼 匿名用户 京杭大运河像条银色的丝带,伸向天边 2楼 匿名用户 把第二句改成 像天与地的交界桥一样伸向天边 3楼 匿名用户 京杭大运河像一条蓝色的带子伸向天边 4楼 匿名用户 155666666699988566 京杭大运河像什么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5楼 雷电 京杭大运河宛如一条雪白的丝带泛着微...
运河像绸带,故叫什么,把运河比作绸带 突出运河的什么
1楼 凤凰山 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在这句话中作者将运河比作绸带 写出了运河美丽动人的特点。 把运河比作绸带 突出运河的什么 2楼 沉睡于幻想中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