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三统论”如何理解,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家

2021-01-13 11:45:56 字数 1521 阅读 7453

1楼:匿名用户

董仲舒的三统论认为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黑白赤三统的交替循环,夏商周即其代表。每一统当值就会有相应的改制之举,比如服色、历法等。汉代的制度是承秦而来,而在他的三统论中秦并不具有合法的地位,那么现实当中的汉制也就处于非改不可的地位。

所以他认为要对当前的制度进行解弦更张式的改革,他说:“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遗毒余烈,至尽未灭……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弦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他认为这是汉兴以来没有实现大治的原因所在,他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尽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他的三统论一方面强调了现实制度的非改不可,一方面又为改制提供了依据。从《春秋繁露》中看他所谈论的改制仿佛都是一些国家礼制方面的东西,其实这只是表像。他认为三代改制并非改质,所谓的质就是儒家的道,道是永久不变的,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过去对他的这句话有过很多的抨击,认为他是在为剥削制度辩护。其实在他看来现世中的制度并非他心目中的王道,他是用这句话来强调改制的必要性。

所以他说:“繇是观之,继治之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家

2楼:贞观之风

董仲舒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政治上君权神授,伦理上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符合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君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术,作为独尊儒术的基础学说。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

3楼:屠胡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鉴于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于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君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术,作为独尊儒术的基础学说。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董仲舒还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君王施政不仁,天就会有所表示,称之为“天人感应”,这意味着君权之上还有一个神权,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君王有一定的制衡作用。这是汉儒的一个特点。

4楼:滕梦溦

加入了道家和法家 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5楼:匿名用户

概括起来有两点:

1、淡化对统治者不利的言论,如“君轻民重”等。

2、增加对统治者有利的言论,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

6楼:就爱迈克轮

强化等级制度,以便控制人民。

如何理解汉代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学说

1楼 匿名用户 董仲舒的儒学其实是为了迎合统治者而经过改革的。君权神授 就是说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的神授予的,皇帝又称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就是体现了这个词的意思。 而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天道的变化,比如说发生了什么天灾,就代表了皇上失德,乃上天的惩罚,以此让君主反思自...

怎样理解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因素论,如何看待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

1楼 匿名用户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 但是不要不相信他说的话吧 你如果真的爱他 他也会感受到的 其实爱情最后还是以生活为导向的。 如何看待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 2楼 雨肖燕 第一,此理论可以总结爱情,却无法指引爱情。一个人可以通过使用这套理论知晓 哦,原来我的爱情在三角形的这里 ,却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