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壶的发展,漏壶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是发明和使用了什么?

2021-01-12 22:20:39 字数 1550 阅读 4648

1楼:偷星

漏壶的发明时代尚无定论。传说滴漏在黄帝时即已出现。《周礼·夏官》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皆以水火守之”。

“水守”是在壶旁备水﹐需要时往壶里添加﹔“火守”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夜间用火照明以观察箭上的刻度﹐在冬天又要以火温水﹐防止冻结﹐由这条记载可知﹐在周朝已经有了漏壶。《史记》上曾记载司马穰苴在军中“立表下漏”以待庄贾﹐日中而贾违令不至﹐即被处死刑的事件。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漏壶的使用已很普遍了。

早期的漏壶﹐现已无存。西汉的漏壶现已发现三只﹐是分别在河北满城﹑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兴平发现的。这三只漏壶属于同一类型﹐都是铜制单只泄水型壶﹐大小稍有不同。

壶的形状是圆筒﹐下有三足﹐在接近底部的侧面有小孔﹐安装滴水管﹐壶上有提梁﹐梁**有长方形的孔﹐用以扶箭直立。

单只泄水型或受水型漏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水流速度与壶中水的多少有关﹐单只漏壶随著壶中水的减少﹐流水速度也在变慢。这样﹐就直接影响到计时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后来人们想到在漏水壶上另加一只漏水壶﹐用上面流出的水来补充下面壶的水量﹐就可以提高下面壶流水的稳定性。但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受水型漏壶﹐因此泄水型漏壶很快便被淘汰了。

发明增加补给壶的办法之后﹐人们自然会想到﹐可以在补给壶之上再加补给壶﹐形成多级漏壶。补给壶的使用大概始于西汉末东汉初。东汉张衡已使用二堵即一只漏壶和一只补给壶(不计最下面的受水壶﹐下同)﹐晋代出现了三只一套的出水壶﹐唐初吕才设计了四只一套的漏壶。

北宋燕肃又发明了另一种方法。他在中间一级壶的上方开一孔﹐使上面来的过量水自动从这个分水孔溢出﹐让水位保持恒定。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的一套漏壶﹐现保存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漏壶。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与此类似的一套清代制的大型漏壶。

据记载﹐称漏的最早制造者是公元五世纪的北魏道士李兰。称漏盛行于唐﹑宋。它的构造是一杆吊著的秤﹐受水壶挂在秤钩上﹐以受水壶里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

按李兰的规定﹐流水一升﹐重增一斤﹐时经一刻。也可以把秤杆上的重量刻度改成时刻刻度﹐从而直接读出时刻数。

沙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代﹐造沙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明初詹希元创制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改进为六轮沙漏。

但是流沙容易阻塞﹐使用并不普遍。

中国古代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用漏壶几时。漏壶的原理是利用滴水的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少来计算时间,因此後人称作水钟。上右图漏壶壶身刻有“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四月造”这是至今出土最完整而又有纪年的漏壶。

漏壶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是发明和使用了什么?

2楼:北京创典文化

莲花漏的发明和使用,是漏壶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自宋代以后,莲花漏广泛应用于漏壶中,甚至发展成二级平水壶,使稳定性更加提高。在解决水位稳定的漫长岁月中,对其他影响漏水精度的问题做出了许多改进。

其中有保持水温、克服温度变化影响水流的顺涩;采用玉做漏水管,克服铜管久用锈蚀的问题;渴鸟即虹吸管的使用,克服了漏孔制造的困难;用洁净泉水,克服水质影响流速;采用控制漏水装置“权”,调节流水速度等。这些无疑也是我国漏壶发展史上的成就。

古代计时仪器漏和刻是怎样发明和使用的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漏和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是古人发明的诸多计时工具中最有代表性仪器,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

军旗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逐鹿之战对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1楼 miss爲妳垨鯸 中国共产党党旗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 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党徽底色为红色,上有由黄色的锤子 镰刀交叉组成...

请问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1楼 我是司凡 http baidu s ie gb2312 bs b8 a3 bf c6 sr z cl 3 f 8 wd ce f7 b7 bd b9 dc c0 ed cb bc cf eb ca b7 ct 0 试述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脉络。 2楼 匿名用户 发展脉络大致有三条主线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