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玫瑰_薄荷
(1)运载与联系作用:运载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机能。
(2)防御作用:主要是白细胞起作用。血液通过吞噬作用与免疫作用达到防疫功能。
(3)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①血液对内环境某些理化性质的变化有一定缓冲作用;②通过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血液可以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化,刺激有关的感受器,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提供反馈信息。
生理学简答题心脏,血管受那些神经支配,有何生理作用
2楼:kimi酱的部屋
心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主要起正向作用,提升心率,加强收缩,加快房室传导。迷走神经主要起反向作用,降低心率,减弱收缩,减慢方式传导。
血管主要也是两大类,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
缩血管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是维持血管紧张,收缩血管。
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功能当然是舒血管,前者支配骨骼肌后者支配少数器官如脑膜外***等。
生理学简答题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3楼:雪鹰
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分和一些营养物质给各个器官,总的来说就是身体的运输介质。
4楼:乾建设暨烟
答血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简称为(trh)补充trh后各t3t4trh都升高,这点可以证明是由于thr的降低是引起甲低的主要原因。
trh的减低可见于先天性单纯trh缺乏症。
下丘脑功能紊乱trh降低。
脑外伤可引起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减少,trh降低。
病变部位应该在下丘脑
也有可以能使用中枢神经的压制药物导致trh降低引起的甲低。
生理简答题,
5楼:匿名用户
1。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
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
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
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
血浆一般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使用,而血清可以用来检验血型
2。二氧化碳在体内运输方式有两种,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和碳酸氢根离子
3。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小脑就象一个大的调节器。
人喝醉酒时走路会晃晃悠悠,就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有一个实验:将一只狗摘除小脑,狗走路就会失去协调.
4。温度升高,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在温度上升时结合能力下降,需要较高浓度的溶解氧才能达到原有的携带水平。
5。第一:有效滤过压: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能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第二: 肾小球血浆流量
第三: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
6。简单说,侏儒症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呆小症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少导致,患者身材矮小并且智力低下.
7。胃液中的胃酸(0.2%~0.
4%的盐酸),杀死食物里的细菌,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胃液对消化食物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胃液呈酸性,空腹时为20~100ml,超过100ml提示胃酸分泌增多。胃液分泌有一定的量,如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水等现象。
8。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9。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
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
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
调节体温。此途径**分布较多。
10。全过程分为5个时期,即去极化过程的0期和复极化1、2、3、4期。
(1)0期(去极化期):-90-+30mv,构成动作电位上升支,历时仅1-2ms, 由na+快速大量的内流造成,这种电位又称快反应电位,具备这种电位的心肌细胞,称之为快反应细胞。
(2)1期(快速复极初期):+30 0mv,10ms,由k+外流引起,0期和1期构成锋电位。
(3)2期(平台期):复极缓慢,滞留在0mv以下,呈平台状,由k+外流与ca2+缓慢内流构成,100ms-150ms。
(4)3期(慢速复极末期):0mv 90mv,由k+快速外流引起,100ms-150ms。
(5)4期(静息期):-90mv。主动转运,na+和ca2+泵出,k+泵入,恢复到静息时状态。
人体生理学问答题
6楼:聪玩子
1.生理盐水:尿量减少。机理: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的重吸收活动明显增强,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
清水:尿量增加。机理:一次迅速大量饮用清水(低渗)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尿液被稀释,使机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
2.兴奋性突触的传递过程: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 → 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 → 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 突触后膜对一价正离子(包括 na+ 和 k+ ,尤其是 na+ )的通透性升高, na+ 内流增强,从而引致后膜去极化,产生局部兴奋,出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始段转化成锋电位,爆发扩布性兴奋 → 兴奋传至整个神经元。
机制:前膜分泌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后膜上,纳钾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流入,钾离子流出,产生epsp。
3.在心脏发出的主动脉弓上,以及人颈部两侧的颈内动脉(供给脑的血管)的起始处 (称为颈动脉窦),有两个重要而灵敏的监测动脉血压的装置(压力感受器),当某种原因使血压突然升高时(例如从直立位突然变为平卧位或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由于回到心脏的血量或循环血量增加,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上述压力感受器就受到刺激,便反射性引起心跳减慢、减弱,血管舒张,使血压回降至正常;相反,当血压突然降低时(如从平卧位突然直立或急性大出血),由于回到心脏的血量或循环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此时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减少,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使血压回升。
生理学 问答题
7楼:匿名用户
1、心房收缩期
心房开始收缩前,心处于全心舒张期。此期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血液顺压力梯度从静脉流入心房,由心房流入心室;此时室内压也远低于动脉压,故动脉瓣是关闭的。
当心房收缩时,心房容积减小,房内压力升高,使心房内的血液流入心室,心室充盈的血量进一步增多。心房收缩持续0.1s,随后进入房舒期。
房缩期流入心室的血量,只占一个心动周期中由心房流入心室总血量的30%左右,故发生心房纤维性颤动时,对心的射血和充盈功能影响较小。
心室收缩期
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房收缩完毕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力迅速增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的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血液不致倒流入心房。此时,室内压仍低于动脉压,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这段时期内,心室腔处于关闭状态,无血液进出心室,心室肌虽在持续收缩,作用于不可压缩的血液,心室容积并不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持续0.05s。
(2)射血期:随着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力继续上升,当超过大动脉压时,血液冲开动脉瓣,顺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射入动脉,进入射血期,约持续0.25s。
射血期前段,血液射入动脉的速度快,射入的血量约占心室一次射血量的80%~85%,心室容积明显缩小,该期称快速射血期(约0.10s);射血期后段,射血速度减慢,称慢速射血期(约0.15s)。
心室舒张期
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大动脉压时,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倒流,推动动脉瓣使其关闭,以防止血液倒流入心室,但此时室内压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这段时期亦无血液进出心室,心室容积不变,称为等容舒张期,约持续0.
06~0.08s。
(2)充盈期:心室肌继续舒张,室内压力继续下降,当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心房内血液顺房室之间的压力梯度推开房室瓣,快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心室容积迅速增大,称快速充盈期(约0.11s)。
该期流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2/3。随着心室充盈,静脉内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称慢速充盈期(约0.22s)。
心室舒张期的最后0.1s开始时,进入了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又开始收缩(约0.1s)。
2、同: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不同:主动转运将物质从低浓度或低电位梯度转运到高浓度或高电位梯度。耗能。被动转运将物质从高浓度或高电位梯度转运到低浓度或低电位梯度,不耗能。
3、动作电位→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钙离子内流→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终板膜)受体→钠离子内流→终板膜epsp→肌纤维动作电位
运动生理学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8楼:匿名用户
(1)运输功能:血液能将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由肺及消化道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再将组织的代谢产物运送至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 2)缓冲作用:血液内所含水量和各种矿物质的量都是相对恒定的.血浆作为一缓冲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血浆本身及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而且当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其ph值不至波动很大,保持相对恒定,还可通过胶体渗透压调节体液平衡,血浆内的水分可以调节体温.
(3)调节机体的功能:机体功能的调节,固然主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但内分泌的激素和一般组织的代谢产物,也不断通过血液的传递而对机体的活动发生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向外传出时,有一部分也是通过体液机理来发挥作用的.
(4)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浆中含有的多种免疫物质以及血中的淋巴细胞,均具有免疫作用.嗜中性粒细胞对微生物与机体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为机体的防御功能.
血小板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破碎时,有止血和凝血作用,为机体的保护功能.
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求解答,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各有何生理作用?
1楼 没钱 提问 老师,您好,?有何生理作用? 回答 答复 您好。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1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 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后者能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
脂蛋白的生理作用,简述血浆脂蛋白的生理功能?大家帮忙,我生物化学考试用地
1楼 景志国 高密度脂蛋白 脂肪在血液中有赖于蛋白的携带与结合。脂肪与蛋白的结合即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缩写为hdl。亦称为a1脂蛋白。 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 dl。其蛋白质部分, a 约为75 , a 约为20 。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