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备细菌标本涂片的过程中,固定的目的是什么

2021-01-12 12:50:51 字数 4976 阅读 5434

1楼:匿名用户

目的:使细胞质凝固从而使细胞形态固定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

细菌的单染色法实验中涂片为什么要固定

2楼:竹叶_卿

主要两个作用:杀死细菌;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固(染色水洗时不易冲掉)。

3楼:匿名用户

简单染色

法: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例如番红.

1.涂片: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可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l~2min.

5.水洗:用自来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

7.镜检

复染色:利用用两种以上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例如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需要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

4楼:江南蜜汁

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因为一般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进行染色的。

步骤:(一)涂片固定

在干净的载玻片**滴加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进行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少许,置载玻片的水滴中,与水混合做成菌悬液并涂布成直径约1cm的薄层。

(二)染色

在固定过的涂片菌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液应完全覆盖整个菌膜,染色1min。

(三)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时间,拿住玻片使之成450角,用细小的水流把多余的染料冲洗掉,被菌体吸附的染料则保留。

(四)媒染

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 min。在媒染处理时,媒染剂与染料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细菌的亲和力。

(五)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用细小的水流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

(六)脱色

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 20 s~30 s后再进行水洗,吸去水分。

(七)复染

蕃红染色液染色10 s后, 自来水冲洗。

(八)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扩展资料

标本干燥后即进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个:

(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2)保证菌体能更牢固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水洗时被水冲洗掉。

(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

5楼:鹅子野心

操作步骤:

1 .涂片

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一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 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 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 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

( 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 6 )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原理: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 年由丹麦医师gr 二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basic dye )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 ) ;脱色剂( decolorising agent )和复染液(counter stain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 )。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 ) 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 %的酒精(ethanol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 +和g 一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6楼:林与潘

一、 目的: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 原理:

7楼:张钰涛

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原理: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阳性紫色阴性红色。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微生物实验中为什么细菌在染色前需要固定?

8楼:晴晴

一:杀死细胞,是染料易于着色。

二:使细菌附着于玻片上,不易被水冲掉。

在固定时,是要慢慢晾干,如果得确要加快速度,可以处于酒精灯火焰上部远处稍微烘几下,切忌烘得玻片升温,否则有可能会破坏细菌生命形态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显微观察

一、 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原理: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发网状结构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显微镜成像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 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主要是为了增加照明亮度和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以油代替空气作为光的传播介质,减少光线的折射或全反射,使观察到的像更加清晰。

二、 实验器材

1. 菌落:

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枯草芽孢杆菌12~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 溶液或试剂:

蒸馏水、碘液、结晶紫染色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香柏油。 3. 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擦镜纸。

三、 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

1. 涂片

取出载玻片,点燃载玻片,燃尽载玻片上的酒精和灭菌,在中间轻轻点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轻轻挑取少量菌体,整个过程试管口都要处在酒精灯的上方,而且速度要快,以防污染培养基。然后在载玻片的小水滴以转圈的动作涂片,待水滴混浊后停住,等其干燥、固定。

2. 初染

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菌落上,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有细水从载玻片上方向下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3.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

4. 脱色

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将载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加95%的酒精脱色,直至流出的酒精刚好不出现蓝色,立即用水冲净酒精,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5. 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1~2min,水洗,然后再吸水纸吸干

6. 镜检:

在低倍镜下寻找要观察的细菌菌落(在不停地移动载玻片,若感觉到有红色阴影,立刻停止,调整倍数,若不是菌落,继续找),将镜筒升高,然后转换到油镜。在样品区域加滴香柏油,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将聚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并用细调节器使其清晰准焦为止。

关于公司总质量目标的制定,制定公司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楼 233气温 你这种题,悬赏都没有我们一般不帮的!不过我今天心情好,帮帮你!先看看当地的出口灯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情况和要求,调查首先确认环境使用的目的及用途,例如 大楼 体育馆 店铺等,什么样的用途,使用目的,明确的设定是有其必要的,在从事照明设计的初期,设施的用途如有多数的目的,满足这多数目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33网校

1楼 北极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其要点主要有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片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方法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33网校 2楼 233网校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 经济 生产 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

什么是标准成本?制订标准成本的目的有哪些

1楼 小薇薇 标准成本 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它是根据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成本。制定标准成本的作用 1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2 用于控制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指示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保证企业预订目标的实现。 3 标准成本可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