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是怎么回事,凡尔登战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12 11:38:14 字数 5815 阅读 9371

1楼:易书科技

随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德军改变战略,决定集中力量先击败俄军,迫使其单独讲和,解除来自东方的威胁后,再来对付英法。但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寒冷,德军未敢深入腹地。1916年,德军决定重新把战略重心移向西线,重点进攻法军要塞凡尔登。

德军新任参谋总长法尔根汉把进攻凡尔登的计划称为“处决地”,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近900门大炮,辅之以飞机,向凡尔登马斯河左岸的法军阵地发起猛攻。法军被迫退至马斯河右岸。自2月27日起,法国用3900辆汽车运送援兵和**。

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反复冲杀,形成拉锯战。德军仅推进7千米。

6月初,德军20个师第二次大举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10月24日,转入**,并发动了两次进攻,收复了原防守阵地。

12月2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该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法军**40多万人,德军**近35万人。此次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德军战略计划破产,标志着其军力的衰落。

凡尔登战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8日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在1916年战局中,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打算对法军战线右翼部队所依托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3集团军防守。

筑垒地域中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堡垒地带构成。

德军指挥部计划以第5集团军攻占凡尔登地域、按计划,突破将在正面的一个狭窄地段实施。

在主要大山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当面了6个半师,879门火炮,这就使德军处于优势:步兵比敌军多两倍,炮兵比敌军多3倍半。炮兵数量如此之多,以致火炮和迫击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

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公里的正面上,以整个集团军的炮兵进行8个半小时的冲击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军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德军于2月21日发起进攻,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阵地,在随后的四天中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但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

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最前面为强击群。法军总指挥霞飞将军于2月25日命令第2集团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杜克、凡尔登公路调运军队和物资。

从2月27日至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3900辆汽车输送了19万名士兵和2000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从3月5日起,进攻正面扩大到30公里,德军将主要突击转向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但是仍未奏效。

经过70个昼夜,德军总共才推进6~7公里。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双方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

1916年6月,德军指挥部再次试图突破凡尔登筑垒地域的防御,但又未成功。到7、8两月德军仍未能摧毁法军的防御。

1916年6月,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7月,盟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

这些情况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德军作战6个半月,仅楔入防御纵深7~10公里。1916年10月24日,法军转入**。

至12月18日法军收复社奥蒙堡垒和沃堡垒。12月21日,法军前进到他们在2月25日原先据守的地区。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经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111凡尔登战役说明了什么?

凡尔登战役说明,企图在一个狭窄地段上先使用急速攻击,后转入稳步进攻,并采用“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原则去突破强同的防御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法军指挥部可以从正面未受攻击的地段以及从后方把部队调往受威胁的方向。为了变更作战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车,这在历史上是首次。

在凡尔登战役进程中,还广泛地使用了迫击炮、轻机枪、掷弹筒以及喷火器。凡尔登战役的特点是,双方投入的部队人数众多、损失惨重;因此,该战役又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德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

法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8万人。这次战役采取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数国家认为应在边境地带修建筑垒地域的一个根据。

凡尔登战役是怎样的?

3楼:北京创典文化

1916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第三个年头,随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德军指挥部改变了作战布置,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重点对法军右翼部队所依托的凡尔登要塞”实施突击。

这是继任毛奇的德军新任参谋总长法尔根汉提出的。他把这次行动计划称为“处决地”,目的是进攻一个法国不愿放弃的军事要地,让法国在那里投入全部兵力,然后加以歼灭,使法国在军事上崩溃,从而逼其投降,法尔根汉公开叫嚣:“要让法国人把血流尽!

”这时,法军总司令霞飞正忙于准备索姆战役,无暇顾及离巴黎200多公里的凡尔登要塞,再说凡尔登要塞异常坚固,它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而第四道防御阵地则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保垒地带构成,当时的驻军有4个师10万多人。

德军为了在军队的数量和力量上压倒对方,法尔根汉下令把**、巴尔干半岛前线以及克虏伯兵工厂的大炮,全部集中到进攻现场周围。在12公里长的战线上,排列着近千门大炮,前沿阵地还配有5千多个掷雷器。进攻的兵力有10个师27万人,是防守凡尔登的法军的三倍。

2月21日早晨,德军开始猛烈的进攻。近千门大炮随着一串闪光的信号弹在高空**,一齐怒吼起来,以每小时10万发的发射速度,把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泻在凡尔登的野战防御阵地上,倾刻之间,法军阵地一片火海。紧接着,德军又用13门16.

5英寸口径的攻城榴弹炮,把一颗颗重磅炮弹,射向要塞最坚固的第四道永备工事上,伴随着掷雷器发射着装有100多磅高**药和金属碎片的榴散弹,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中,法军整段整段的堑壕变成了平地。经过12小时的猛烈轰炸之后,德军又用5.2英寸的小口径高速炮,以步***的速度发射霰弹,对惊惶失措、乱跑乱叫的法军进行扫射,并用喷火器把法军前沿阵地变成火海。

这样反复轰炸和扫射之后,凡尔登要塞附近的狭窄的三角地带的战壕完全被摧毁,森林也被烧光,山头被大炮削平,整个法军完全暴露出来,战场上空笼罩在一片浓烟烈火之中。炮火刚刚停息,随着一阵阵呐喊声,德军六个步兵师从宽10公里的战线上,向法军防线冲击。

法军阵地上虽然是一片火海,但士兵们仍然凭借剩余的工事,奋勇进行抵抗。军官身先士卒,带头冲出战壕,同敌人白刃近搏。法军斗志高昂,不畏**,勇猛异常,把敌人冲锋一次次压了回去。

经过两天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有一万多人被德军俘虏,前沿的野战防御阵地基本上被德军占领。

法军在凡尔登失利上的消息,很快传到法军总司令部。霞飞总司令大吃一惊,赶忙召开军事会议,命令参谋总长立即赶到凡尔登,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等待后续部队的增援。随后,又委任贝当将军为凡尔登地区司令官,并集结兵力,准备增援。

贝当来到凡尔登后,先巡视了一下整个防御体系,看着堆满尸体的前沿阵地,贝当感到情况危急,凡尔登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

正在这时,要塞东北部的都慕炮台被德军占领。这个炮台原有一个轻步兵师固守,经过德军12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德军一支只有9人的巡逻队,未发一弹就占领了炮台,因为上边的将士全部阵亡。

贝当愈感觉情况不妙,立即在前线划定了一条督战线,严令士兵顶住德军进攻,有谁胆敢退过此线,格杀无论。紧接着,便召开前线军事会议,讨论怎样保证后方援军和军火物资的迅速到达,他委托这名指挥官,前往督促修路,保证27日起,开始通车运行。这位指挥官受命而去。

过了两天,6千辆汽车通过这条路,源源不断地把19万援军和2万多吨军火物资运到凡尔登要塞。由于这条公路出色完成了凡尔登战役的运输任务,因而被法国人称为“圣路”。

这下,敌对双方军事力量逐步趋向平衡,德军虽然第一次进攻得到一些好处,可法国大量援军和大炮的到来,使德军寸步难行,双方暂时对峙起来。法尔根汉做梦也想不到,短短的一周时间,法军竟派出这么多援军赶来。一方面是吃惊,另一方面心中暗暗高兴。

这与他事先估计的一样,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好吧,我要法国人在这里把鲜血流尽!”于是,他重新布置一番,让德军休整一下,准备更大规模的冲杀。

贝当将军这方也在紧张的布置,他命令增援部队马上开赴前线,修补战壕,安放大炮,准备迎击德军。

3月5日,大规模的战斗开始了。德国步兵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从30公里的战线上一齐向法军阵地发起进攻。贝当将军命令所有的法国大炮一齐**,还击德军,20多万军队用各种炮火向德军扫射。

德军死伤严重,退了回去。法尔根汉命令德军停止全面战斗,集中兵力,主要突击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虽然又占领了沃堡垒,可只推进了不到两公里。到四月份,德军经过70个昼夜的苦战,仍未突破法军防线。

到七月份,双方来回拉锯,死伤非常惨重,仍然相持不下,德军仅前进了7—8公里。

1916年10月24日,法军转入**,迅速收复丢失的炮台,德军溃退,退出了凡尔登战役。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在这次空前规模战役中,德军共投入40个师,法军全部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战斗。

双方**人数70多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法尔根汉不仅使法国**尽了血,而且也使德国人把血流尽了,回国后便辞去参谋总长的职务。

凡尔登战役过程是怎样的?

4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8日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在1916年战局中,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打算对法军战线右翼部队所依托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3集团军防守。

筑垒地域中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堡垒地带构成。

德军指挥部计划以第5集团军攻占凡尔登地域、按计划,突破将在正面的一个狭窄地段实施。

在主要大山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当面了6个半师,879门火炮,这就使德军处于优势:步兵比敌军多两倍,炮兵比敌军多3倍半。炮兵数量如此之多,以致火炮和迫击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

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公里的正面上,以整个集团军的炮兵进行8个半小时的冲击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军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德军于2月21日发起进攻,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阵地,在随后的四天中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但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

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最前面为强击群。法军总指挥霞飞将军于2月25日命令第2集团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杜克、凡尔登公路调运军队和物资。

从2月27日至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3900辆汽车输送了19万名士兵和2000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从3月5日起,进攻正面扩大到30公里,德军将主要突击转向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但是仍未奏效。

经过70个昼夜,德军总共才推进6~7公里。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双方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

1916年6月,德军指挥部再次试图突破凡尔登筑垒地域的防御,但又未成功。到7、8两月德军仍未能摧毁法军的防御。

1916年6月,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7月,盟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

这些情况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德军作战6个半月,仅楔入防御纵深7~10公里。1916年10月24日,法军转入**。

至12月18日法军收复社奥蒙堡垒和沃堡垒。12月21日,法军前进到他们在2月25日原先据守的地区。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经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凡尔登战役说明,企图在一个狭窄地段上先使用急速攻击,后转入稳步进攻,并采用“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原则去突破强同的防御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法军指挥部可以从正面未受攻击的地段以及从后方把部队调往受威胁的方向。为了变更作战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车,这在历史上是首次。

在凡尔登战役进程中,还广泛地使用了迫击炮、轻机枪、掷弹筒以及喷火器。凡尔登战役的特点是,双方投入的部队人数众多、损失惨重;因此,该战役又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德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

法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8万人。这次战役采取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数国家认为应在边境地带修建筑垒地域的一个根据。

凡尔登战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凡尔登战役德国为什么失败了???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 法两 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8日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在1916年战局中,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打算对法军战线右翼部队所依托的 凡尔登突出部 实施突击。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

凡尔登战役的详细情况,凡尔登战役的发展过程

1楼 匿名用户 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 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 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 消耗战,双方 近100万人。由于 惨重...

一战中凡尔登战役的意义和作用,凡尔登战役的意义?

1楼 匿名用户 这次战役从战略上扭转了盟军此前的被动局势 是一次在突破德军封锁后的成功的登录作战 是从全局上进行 的标志 最简练最准确的归纳哦,希望楼主采纳! 2楼 匿名用户 此战之后,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希望采纳哦! 3楼 匿名用户 意义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