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抗战家书内容,张自忠的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

2021-01-12 11:25:03 字数 2178 阅读 8888

1楼:大朗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楼:匿名用户

只为挽救民族危亡,

本来早应函达问候,

奈何战在紧要前方。

双亲大人,若儿难归,请必保重玉体;

家中的妻,若我难回,望勿以我为念;

亲爱的儿,不要忘记,未曾停止爱你。

张自忠,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全国抗战爆发后,先后任国民党军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张自忠奉命率第59军急行军增援台儿庄作战,为整个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张自忠将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

张自忠的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

3楼:岁月就这么说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么样的名族精神

4楼:欧阳轩辕

七十年前走向战场,

只为挽救民族危亡,

本来早应函达问候,

奈何战在紧要前方。

双亲大人,若儿难归,请必保重玉体;

家中的妻,若我难回,望勿以我为念;

亲爱的儿,不要忘记,未曾停止爱你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看了重读抗战家书的戴安澜的感想怎么写

5楼:匿名用户

清明期间,央视推出了“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以“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开篇,几天来,已重读了赵一曼、左权、吉鸿昌、蔡炳炎、张自忠等抗日英烈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弥足珍贵的抗战家书,读出了抗日英烈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足以让当今时代的人们产生心灵震撼。

一封封抗战家书,由抗日英烈的家人诵读,让我们宛如穿越了时空,走进硝烟岁月、走进抗日英烈身边。“为国家民族之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无半点改变。”这是张自忠的抗战家书。

“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亡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同甘苦共生死。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这是左权的抗战家书。每位英烈的抗战家书无不凝聚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屈的理想、信念。

彭雪枫抗战家书读后感,关于学习的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1楼 东师陈老师 生命不朽,军魂不灭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两个字,用无限的悲壮承载着无上的光荣。有一群人,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筋骨迎炮火,血肉筑长城。 百年之后,可能再没有人记得他们自己的名字。但全中国的人都会铭记他们共同的名字 烈士。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踏上了一生中最长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