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高更、塞尚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021-01-10 15:33:38 字数 5693 阅读 9617

1楼:匿名用户

他们是西方绘画走向现代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2楼:煊小怪

塞尚是开拓者 梵高是推向巅峰的 至于高更会比梵高差一些 不过他们是朋友 而且美术这东西每个人的理解和看法都不同的

后印象派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3楼:匿名用户

话说后印象派,短短千余字,岂能将其丰腴内涵言于读者。此,仅拾三人,塞尚、梵高、高更三人皆是后印象派集大成者。首先介绍塞尚,塞尚眼观新印象派的穷途末路,新印象主义的纯理性精神将艺术走向死亡胡同:

那时色彩仅是分光镜里的**,纯科学的审美方式的修拉、西涅克不得不走向色光混合,将印象派画法加上了无行的概念定论,以一种数字化的结束来告别主观意识,使艺术陷入科学的验证品。塞尚的眼光未停留于此,看到前期印象派的通病,忽视色彩固有其实,而一味追求色光分解和混合的瞬息感受,仍旧只是一种范化的程式。早以厌倦此形式的塞尚,将古典主义感觉与造型融合起来,开辟了印象派的体积观,为后来的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形体解构奠定了基础。

他画红色山的那幅作品,很明显影响了抄袭、淫氓的毕加索。不管是毕氏的蓝色时期、玫瑰时期亦或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皆然如此。塞尚风格的圆球、立锥体、圆柱体在勃拉克的作品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原形。

就连毕加索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传承”塞尚的风格或艺术动向。他的《亚威隆少女》的脸庞挪用了非洲木雕的面具,其诸多人物造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偷用埃及造型,却不知羞耻地鼓吹为创造。就连他的好友贾科梅蒂也不放过,导致贾氏与毕反目。

达利亦认为他的色彩很平庸,我想他的素描更逊一畴。正如范曾所说,经骗了多年的巴黎人十之**对他十分厌恨。不知情的国人还不惜余力为他人做嫁衣裳,吾深感惋惜。

不知这位淫瘤会让多少艺术家丧生!故此,我为这位**习塞尚之徒感到悲哀。

草草论及这位现代绘画之父后,再来看看凡高和高更。高更未到塔希提岛前,他与凡高相互影响,让凡高放弃了原有画风。当我考察塔希提岛风土民俗的时候才知道,塔希提岛的原始土著居民(女人),裸露自己乳房并不觉得羞耻,恰恰相反,倒对自己的美丽健康充满了自信。

固然,高更的作品有许多原始居民的习俗,并非是有意请来裸身女模。知道他生活在这原始的、本能的地方,其作品也就容易理解了。

色彩暗示。梵高暗示着力量,而高更暗示着原始的本能的冲动。宗白华先生认为“《夜咖啡馆》里用红与绿来表现人类的可怕的情调。

这些色彩不是呆板地按照现实主义立场的字句来说,是眼睛的欺骗者:而是一种暗示力色彩,他们表现出人们火热的情绪活动。”在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中,让我们读到了一种暗示力的东西——生命力的抗争。

这种东西,使你不得不觉得每朵葵花都在竞相生长。然而,美国有位医生做过这样的实验,让疯人画画,可画出的作品与梵高类似,尤其是《星空》的那副作品,简直像极了。由此可见,梵高作品是疯人画还是暗示力尚未知之。

高更很令我深感敬意,虽然他成就不如梵高、塞尚,但他的精神令人神往。他的原始本能暗示和装饰画里的梦的暗示,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我们从**来?我们是谁?

我们向**去?》。这种有似于涅槃境界的尝味,将人带向追问自我的本根。

然而,这般天真的疑问,有如原始土著居民的代代求索,又是高于他们的追索,正是人生穷极追思的哲学追溯,又使人感到艺术的纯真。凡高和高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表现主义的绘画,马蒂斯作品中的粗犷、野蛮都是原始本能的冲动,表现的色彩和造型均可见到这二位大师的影子,乃至在后来的蒙克那里仍可见到他们留下的痕像。

后印象主义的丰硕成就,极大地影响着后来的画派。塞尚的画风影响着立体派,高更和梵高的画风分别影响象征派,三人又同样影响着表现主义。他们审美的主观意识为后来的艺术家观察自然,审视艺术奠定了基础,开拓了自然主义“审丑”的延续,以至霸占了整个现代艺术的取向,为现代、当代美学有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不过,这“非理性”审美观,但也为今天审美的错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想更渊于他们的解构意识。

如何定位梵高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

4楼:翰林学库

19世纪美术史无法绕

开的艺术家——梵高的启示

梵高绘画艺术价值的评价

5楼:白诺大好人

尽管由于时间的距离带来对梵高研究和评价上的各执己见,但梵高被美术史归纳为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并在近代美术史上扮演着不亚于塞尚、高更的重要角色,足以说明梵高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仅仅37年的生命历程,而绘画创作又不超过10年,却形成了印象派中区别于塞尚、高更绘画风格的强调主观世界的表现主义形态。

100年来,人们对梵高的热爱越来越强烈,对梵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梵高也由于人们对他的挚爱而在绘画史上享有了无与伦比的地位,这一切正好验证了梵高所说的“我的艺术是献给未来的”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基于此,我认为对于梵高主观表现主义形态的形成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因为梵高作为画家,他的生存方式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众不同。

如果把梵高和我国历代与其有相似之处的艺术家诸如张旭、怀素、米芾、徐渭、朱耷以及当代的石鲁等并列起来看的话,梵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我认为梵高其实是死于孤独,死于无人对他的理解和认识,绝不是“由于精神病发作而开枪自杀”之类的原因。因为梵高的最终结局完全是他预料中的,他曾说:

“创造新东西的艺术家,都会遭到嘲笑,并且被当做精神病看待,艺术家无法忍受冷酷的环境,到了最后就会走上毁灭自己的悲剧之路。”梵高的孤独几乎与所有被褒或贬的孤独都不同。苏东坡的一生虽颠沛流离,但有生之年还是体会到了名满天下的快意,所以才有“高处不胜寒”这样内在与深刻的孤独。

李白郁郁寡欢是源自于胸怀大志却无人赏识,才能得不到施展,故“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他在吟诗作赋上体现出的才华得到举世公认并有诸多知音,杜甫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李白才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孤独。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是源自于他不屑于、不肯与众人同“醉”,他忧国忧民、慨叹人生,所以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大彻大悟,这是一种高雅、富贵、充实的孤独。

然而梵高却是孤独得可怜、痛苦,他对亲情渴望,但只有弟弟对他给予过理解;对爱情向往,但只有妓女与之往来;对友情珍视,但高更后来还是离他远去。这一切让梵高体会到了死亡是最彻底的孤独,也是能够寻找到的最彻底的自由。梵高的孤独还体现在,上帝造就了一个超越于时间与空间的旷世奇才,却没有造就出能够理解他的亲人、认识他的朋友、欣赏他的观众,所以他的艺术知音非常寥落。

梵高一生是在被误解、被忽视并且被遗忘和几乎无人理睬中度过的。像雷诺阿、莫奈等能够被别人讥讽、嘲笑和咒骂都使梵高非常羡慕。他不知道自己是个天才,不知道自己是位艺术家,他的心声只能向唯一能够理解和珍爱他的弟弟提奥倾诉。

在给弟弟的最后一封信中写到:“我不需要故意表达凄凉和极端孤独的心情,我希望你能马上看到这些画,我觉得这些画会把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话告诉你……”当弟弟扑到即将死去的梵高身上泣不成声时,梵高却非常平静地说:“兄弟,不要伤心,我是为大家着想才这么做的。

”从这两段话分析,梵高是非常理智和清醒的。但是梵高的最后一幅作品《麦田上的乌鸦》却是—种无序笔触的堆砌,占画面几乎1/2的黑蓝色天空,挤压着金黄色的麦田,一条小路伸向远方但没有到天边就已到了尽头。而翻滚的麦浪好像恐惧空中的袭击,无数只象征着死神的乌鸦在画面上空翻飞盘旋,人们仿佛能听到恐怖的哀鸣。

通过这幅画不难看出,梵高在做出最后抉择之际头脑是清醒的,情绪非常稳定,他已经不再激动、不再冲动、不再感动了,创作激情已经完全失去。就在这时梵高永远忧郁的眼神可能有了瞬间的喜悦,因为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孤独比死亡更痛苦。

尼采曾说:“在人世间遭受最深苦恼、吃过最多痛苦的人才算伟人。”那么,梵高一生与苦恼抗争不懈,而且总是在超越身心最大承受极限之上痛苦挣扎,为艺术燃烧了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一生,无疑是充实和伟大的一生。

童年的梵高就体现出了强烈的孤独与任性,他“不喜欢家里炉火的温暖,而喜欢徘徊在荷兰荒芜的原野间”。他对生活的感受是超乎常理的,比如当他看到闪烁在夜空的星星时,却认为晚上比白天还明亮……梵高**以后,作为美术商店的服务人员,在一位顾客表示要买一幅客厅挂的画时,梵高竟然顶撞顾客说:“画虽然有好有坏,却没有什么挂客厅、挂餐厅之分。

”当客人认为有一幅画稍微大了一些时,梵高很不客气地嚷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根据大小来买画的?”当梵高成为一名私立学校的临时教员时,经常和校长发生冲突。

除了最后从事的绘画,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一事无成。

梵高是在传教过程中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美好。看到矿工生活条件恶劣、缺吃少穿并有疾病缠身的情况,他把自己的衣服施舍给矿工,甚至把自己的床位借给病人而使自己没有住的地方。梵高也同样在传教过程中体会到了人世间隐藏在美好背后的丑恶。

那就是梵高所有的慈善友好行为,都被教会视为过分、过火并不能忍受而对其提起申诉。从这时起,一颗炽热的心灵仿佛被浇了一盆凉水。梵高对宗教的信仰开始动摇,对**开始怀疑,他发现宗教是富人的宗教,适合于有钱人,而与贫苦人没有太大联系。

最后他还是选定了绘画,他认为绘画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远大抱负,于是“梵高从眼睛的神色到喉咙的声音都变了”,他开始向自己新开辟的美的世界勇往直前。

梵高没有一点绘画基础,也没进过美术学院。当受过严格的学院派教学训练的画家表哥毛佛劝说梵高“应该画些石膏素描之类的画”时,梵高反驳:“这种没有生命的东西根本没有画的价值。

”并将石膏像碾碎丢在垃圾堆里。梵高刚开始画就把目光投向了穷苦劳作的庶民而非王侯贵族、大富翁和贵夫人等。他说:

“我拼命地画画,画那些雪地里挖人参的女人,这是为了表现农夫的工作状态,我反复不停地画,专画这些本质上现代的人物画,至于希腊时代的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或荷兰的古画等等,我都不曾画。”这也恰恰使梵高没有受到任何画家对他的影响。所以才能够以区别他人的方式接近生活、以完全个性化的内心感受去认识生活,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现生活。

这体现出梵高自始至终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技巧的提高上,而是要充分表达情感和意志;没有把目标放在画匠的标准上,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不可否认,在艺术上的高度自我是成就梵高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曾经有一段时期他的艺术创作确实受到了来自生活中的喜悦心情的影响。那就是生活在位于欧洲南部的阿尔乡村小镇的那些日子。这里与他长期生活的荷兰完全不同,下雪的时候透过寒冷的天气仍然会有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在这里他总是忘却寒冷而漫步在明朗的山野之中,长期以来一直遭受打击的身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精神也分外清新爽朗,这时的梵高像复活了一样。

在这个小镇子上,他有三个朋友,其中一位是镇上的妓女,这个女人给梵高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愉悦。这段时间是梵高创造力最旺盛、作品数量最多的时期。他这时的作品多以明亮、华丽、富贵的黄色、红色、橙色为主调,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梵高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阿尔附近的吊桥》、《盛开的桃花》、《向日葵》和最具代表性的《戴麦杆帽的自画像》。《社会的自杀者》一书的作者安东尼·亚尔特通过这幅画给予梵高极高的评价。他说:

“梵高的眼睛是伟大的天才之眼,从画布里发出的炯炯目光,好像在对我们进行解剖。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这幅画所表现的主人早已经不是画家的梵高,简直就是永恒不朽的天才哲学家。连苏格拉底也没有这种眸子,大概在梵高以前的伟大人物中只有悲剧性人物尼采表现过这种灵魂之窗,这是从精神的出口赤裸裸地来表现人间肉体的眼神。

”我认为这段话与其说是对画的评价,不如说是对人的评价,是对梵高真正意义上的评价。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没有一个天才不带一点疯狂。”约翰·德莱顿还说:

“天才与疯子比邻,其间只有一纸屏风。”我认为这话似乎就是说给梵高的。如果把成功的画家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他们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

另一类如张旭、怀素、米芾、徐渭及当代的石鲁等,他们都时而大喜大悲,时而痴癫疯狂,时而喜怒无度。这两类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可以放在一个平面上类比,但人格完善上则无法相比,梵高应属于后者。 对梵高的评价与其说是“向日葵”因为一位画家的挚爱而在绘画史上享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不如说一位画家因为一种花而被无数普通人认识、理解和怀念。

因为这种花是梵高创造的伟大艺术。“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梵高的艺术创造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就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美国历史上华人的地位,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有多高

1楼 匿名用户 最主要是修建铁路,开发西部,当时在美国国内中国人的地位还不如黑人,属于有色人种,是最低等的人种。在种族隔离的大环境中, 还有人参与救助华人,到现在还没听说过,反华的法案倒立了不少。中国人在美国遭到了很多 ,有很多工作,华人是没有资格做的。 当时的中国人在美国只能从事最低等的体力工作,...

文艺复兴在美术史上有何地位和作用

1楼 绛唇朱袖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 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

理智讨论,苏轼和李白谁的文学地位,历史地位更高点

1楼 匿名用户 应该是苏轼的文学地位高一些 北宋文坛领秀 古代文章地位要比诗歌高 在文章方面 很明显了 历史地位就更高了 宋神宗说过苏轼和李白 苏轼有李白的才华 但是李白没有苏轼的学问 宋高宗 给了苏文忠公的称号 苏轼和李白谁的文学地位,历史地位更高点 2楼 匿名用户 宋神宗说过苏轼和李白 苏轼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