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飘零下线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开去,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
一、中国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
2、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和发展。
3、由封闭转向开放。这个重大转变不仅适应中国落后生产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长远意义。
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的结合:
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但这种体系不仅存在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益和恶性循环,而且牺牲了人民利益,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牺牲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致命的问题是压制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国家和**一个主体的投入,而缺少亿万人的投入、创造财富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前者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在,后者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温床。这种类似宗教色彩的理论和信条与信仰一个上帝的超人力量把社会带入天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人间社会的发展进步毕竟离不开亿万人的解放和创造力。
失去这个基本点,只会导致社会停滞和危机。而这种解放和创造力在于有一个所有制形式作为载体。社会发展至今,私营经济和它不断发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容器。
私营经济不仅不需要国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场经济共生,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的配置形式。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投入,1997年注册资本已达 5140.12亿元,这是资源优化组合的有力的证明。
私营经济的发展,**的政策和指导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有许多特点,主要是:
1、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结合,它是这个相当长时期内的特点,也是中国劳动资源优势的体现,它不但解决国内劳动力就业的难题,而且产品具有竞争力。
2、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私营经济自发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对外开放度大和市场发育较快的地区,这种调整十分明显。珠江三角洲的私营企业,走过了80年代来料加工阶段,走向自主开发新产品,而且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浙江富阳市等地,上规模的私营企业不但组建了公司,而且和科研部门密切合作,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
这些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全国市场出现萧条时期,他们的产品仍然畅销不衰。同样在这一时期,那些一般消费品,由于供给过剩,企业倒闭。这种现象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私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国有经济出现了一批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企业,但主要支撑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78~1995年国有经济比重由77.63%降至 33.
94%,集体经济由22.37%上升至36.59%,而非公有制经济由0上升至29.
44%,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个体工商户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私营企业年均增长20-30%,为国有和集体经济所不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料、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国工业品、特别是日用工业品供给迅速增长,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私营经济在商品零售市场的占有率也在日益提高。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有经济3285.9亿元,集体经济2631.
0亿元,联营、个体、其他经济共达 2383.1亿元;1997年,国有经济6533.2亿元,集体经济 4887.
6亿元,联营、个体、其他经济共达15422.5亿元,超过国有、集体的总和,如果按非国有经济计算它的比重,已超70%。 1979~1995年,个体私营经济共上缴税金1200多亿元。
全国百强县中大部分是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县,提供的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30~60%。
目前东、中、西部的许多县(市)着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开辟富民的通路是重要目的,同时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投入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事业。 从长远来说,国家将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由民间投入和经营,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将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经济学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跪求帮忙!
2楼:匿名用户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
王见定【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的各种**、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
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
参考文献
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集,土耳其,1997.
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
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集,1998.
就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3楼:小雨手机用户
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改善民生,同时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公正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
共享,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而就业问题与这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为提升就业率才能共享,也只提升就业率才能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基本的平台。
是有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对经济的意义很大,甚至不可替代。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直接拉动力无非来自三个方面:外贸拉动、投资拉动和内需拉动。
在这三个经济动力当中内需拉动最重要,它的份量占这三大动力总合的70%以上,而民生问题和内需拉动直接相关。
4楼:碎花闲玉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使得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5楼:匿名用户
你学傻了吧。不就业靠毛吃饭啊!
汽车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1楼 匿名用户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促进gdp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楼 占芷波藤蝶 一个汽车产业,可以带动相关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 例如,钢铁 塑料 化工 交通,石油 电子,不一而足。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可以成为经济强国,超级大国,其汽车产业,居功至伟。 3楼 黎...
社会资本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1楼 司马铸剑 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形式 以社会关系中的信任 规范和网络为载体 既包括社会关系中的制度 规范和网络化等组织结构特征 又包括公民所拥有的信任 威望 社会声誉等人格网络特征 社会资本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 1 对于新的现实有较强的解释力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提出 与...
刘易斯拐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什么意义
1楼 匿名用户 刘易斯转折点 lewisian turning point 是指这样一种情况 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在剩馀劳动力消失之前,社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工业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同时工资还不会 。直到有一天,工业化把剩馀劳动力都吸纳乾净了,这个时候若要继续吸纳剩馀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 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