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槐坊原为古项子国故地,属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曾为古代郡、州、县治所,历经兴废。后随着“洪洞”移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中原散居的一个聚居点———槐店镇 。 “槐坊”即旧槐坊店,作为地名,见于清乾隆十一年刻本《沈丘县志》卷三·建置志·集店条目,志书中记载槐坊是当时全县所辖29个集店中的大集店,又称槐坊集或槐坊店。
清末设散厅,治称槐镇或槐坊镇,**后期俗称槐店集,解放后名槐店镇。槐店中心西有窦氏祠堂,东有李铭钟故居,南关有山陕会馆,东关有清真寺。槐店四关,北关西关南关,窦、李、王为三大姓。
回族主要居住在四沿井东关外。
上世纪80年代,改槐店镇名为槐店回族镇!为沈丘县人民**驻地。
追根溯源古项城
“槐坊”的由来,与项城的建置沿革有关,“槐坊”今为沈丘,历史上却是古项子国及项城县发祥地。县志载:“西周时系古项子国国都。
春秋,鲁僖公十七年鲁灭项。战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迁都于陈,廓项以为别都。秦置项县,治于古项子国都。
汉、三国、魏、晋,项县均属豫州,曾为三国魏豫州治所。南北朝,东魏置秣陵县属扬州丹阳郡,州、郡、县均治于古项子国都。隋、开皇初改秣陵县为项城县”①。
至明宣德三年(1428)项城废治时,该地作为县级以上行政驻地已历时2200余年。
县志中记述春秋鲁僖公灭项国一事《左传》有载,但《公羊传》、《彀梁传》记:是齐桓公于三十九年(公元前647)灭项,当时与项国毗邻的有陈、顿、沈、历、胡、蔡诸国。楚廓项以为别都,是因为公元前278年楚都纪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失守,迁都于陈(淮阳)。
梁改扬州为殷州,后齐改为信州,后改陈,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沈州于项城,属河南道。关于今沈丘县城历史上曾是项城县治所一事,《辞海》有详注:“项县,春秋时项国,后属楚,秦置县,治今河南沈丘(槐店回族镇)”,“项城,汉置南顿县,明移置项城县,故址在今沈丘县”。
今项城市的版图,是明代迁治后划分的,是原南顿县的辖区。今沈丘县版图大部分属于原项城县。 槐店槐坊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为窦寨古槐树说,一为回族槐树说。
窦寨古槐树说
《沈丘考》一文对槐坊的由来如此注解:“槐店又叫槐坊店,据传因西门外蔡河边窦寨有一棵古槐而得名。”明代,沈丘窦氏族人从山西洪洞(音童)大槐树迁移过来,蔡河边窦寨古槐树枝繁叶茂,但树心空掉,宽阔容多人在里面打牌。
这是世代相传之说。
《河南**》在中州名镇专栏《槐店溯源》一文中讲,其由来是“根据汉朝裁种的一棵老槐树,取名槐坊店”, 《河南地名漫录》:“槐店原名‘槐坊店’,‘坊’是封建社会小手工业者的作坊” 。至今在当地流传有俚语: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音童)大槐树。”
窦寨古槐树说既有正史为证,也有民间传说为佐,是为信史。
回族槐树说
元代就有穆斯林在此留居。1234年元太宗窝阔台与宋联军灭金,命路府州县置达鲁花赤,以探马赤军镇戍中原,波斯人穆罕默德·阿李所率探马赤军被征签驻守在淮阳、沈丘(项城)、鱼同城一线。其中四个营队驻扎项城(今槐店回族镇),并在四营中间开凿一口四沿井,专供穆斯林官兵饮用和沐浴,古井至今保存完好,这批波斯人可以称作是沈丘回族的早期先民。
关于元代沈丘就有回民留居,有人对此有非议,认为无史可查。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作为项城县治所的秣陵镇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项城县县署遂迁原南顿县殄寇镇(今项城市秣陵镇),并按原城区格局重建新治,治仍称秣陵镇。然旧城池则沦为废墟,人烟廖落,殊失昔日之旧矣。至明正统六年(1441),黄河北怀庆府桑家坡穆斯林逃荒者在此栖身,他们原是西北枣林庄回民,明洪武、永乐年间不断地被官府集中到洪洞县南门外广济寺内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大槐树下,发“凭照川资”,被迁往豫北怀庆府孟州诸地,这棵大槐树就成了历次移民的历史见证。
由于灾荒移民又南逃至此,发现此处有穆斯林居住和一座至元清真古寺,则围寺而居。因他们源自“大槐树下移民”,又围教坊(清真寺旧称教坊)而居,故把此地称做“槐坊”,意为住在教坊区的大槐树移民后裔。
回族槐树说为最近有人演义得来之说。
明孝宗弘治十年(1479),割颍、陈、项三县边地,复置沈丘县,槐坊处于沈、项、陈三县边隅。
槐坊形成后的建置沿革
地理上槐坊处于蔡河入的交汇处,沙颖河中游,便于商贸往来,加之回民有从商的习惯,一时间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漕运兴旺,逐渐恢复了古项昔日的繁华,成为豫东皖北商贸重镇。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槐坊建分县衙门,设散厅建制,置槐坊厅(与县平级),析槐坊周围十里以内原属沈丘、项城、淮阳管辖区域并入散厅版图。
**成立后,废散厅,区域复归三县分管。**17年(1928),在原槐坊厅区域上,划设特别行政区(即省直特别镇),成立公安局。公安局直属河南省保安处,下设三个分局,一分局管理项城地段、二分局管理淮阳地段、三分局管理沈丘地段。
**28年(1939),改公安局为警察局。**32年(1943)2月,河南省第七区专员公署由秣陵镇迁入槐坊,10月初迁往淮阳。1947年2月设镇,属界首县。
1948年5月,豫皖苏行政公署在此建槐店市⑥。1949年3月撤市设沈丘县第五区。1950年10月沈丘县人民**由城关镇移驻槐店,把原属项城、淮阳与沈接壤地段及飞地、插花地并入沈丘县版图。
1951年3月,建立槐店民族镇(包括槐店回民自治区和海楼回族乡)。1958年后,分别设槐店镇和槐店人民公社两个建制。1980年槐店人民公社更名北郊乡,
1983年4月槐店镇才改称槐店回族镇即今沈丘县县城。
郑州的历史沿革,河南的历史沿革
1楼 美亭 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 管国 郑国 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 吊民伐...
曼谷的历史沿革,清迈的历史沿革
1楼 手机用户 曼谷原先是渔村,吞武里王朝兴起时,曼谷逐渐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点。 1767年,旧都大城被缅甸军攻陷并彻底破坏,吞武里王朝于河西吞武里建都。 1782年,曼谷王朝帝王昭 披耶 却里克 拉玛一世 把都城从湄南河以西的吞武里迁至河东的曼谷。拉玛一世在此造宫殿 修城墙,大王宫和玉佛寺是其...
绍兴的历史沿革,绍兴站的历史沿革
1楼 百度用户 绍兴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小黄山文化开始,至今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 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据史载 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 会稽 ,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