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手机用户
全书收入博尔赫斯的三十个集子,分**一卷、诗歌和散文各两卷。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分上、下卷,共收入十个散文集和一篇《结语》。其中包括《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别集》、《序言集成》、《博尔赫斯口述》、《七夕》、《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等。
**卷收入六个短篇**集和一篇献词。其中有《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和《沙之书》(1975)、《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诗歌卷分上、下卷,共收入十四个诗集。
其中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1923)、《诗人》(1960)、《为六弦琴而作》(1965)、《老虎的金黄》(1972)、《铁币》(1976)、《天数》(1981)、《密谋》(1985)等。
博尔赫斯全集怎么样
2楼:柒夜雪
博尔赫斯带给我的是无穷无尽的梦魇。这并非是说,他杰出的写作才华令我望而却步,虽然这是铁的事实,但更令我痛苦的是,我没有办法去描述他,我连这样的能力都没有。阅读博尔赫斯,令我快乐地绝望。
在**的篇首,是作家写给他母亲的献辞,这献辞读来令人愁肠百结,“从那时候起,你给了我那么多东西,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那么多魂牵梦萦的往事。……..,你勇陷囹圄而我们这些男人却默不作声,帕索.
德尔莫利诺、日内瓦和奥斯汀的清晨,共同度过的黎明和黄昏,你刚刚开始的晚景,你对狄更斯和埃萨.德.克罗兹的痴迷,妈妈,你本人。
”(林之木译) 作家的母亲莱昂诺尔.阿塞韦多出身望族,博览群书,精通英语,她是对博尔赫斯影响最大的人。博尔赫斯也精通西、英、德、法多种语言,日语我想他也应该懂得,因为他的日裔助手玛丽亚.
儿玉陪伴了他二十余年,在他去世前的一个多月,二人结为连里,嗣后不久,八十七岁的博尔赫斯死在玛丽亚.儿玉的怀中。 对于中文,我想,假以时日,博尔赫斯不会逊于现在我身边的诸多汉语作家,不,不,拿他们——当然,我指的是部分——跟他相比,对博尔赫斯而言,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我只是想说,博尔赫斯对文字和语言的攫取能力,根本无人能出其右。 下面讲一则《恶棍列传》中的中国故事——《女海盗金寡妇》。 金寡妇是活跃在亚洲水域的一个女海盗,她骁勇善战,指挥有方,纪律严明,搞得“**帝国”狼狈不堪,嘉庆皇帝派郭朗迎战,在敕令中,皇帝说道:
“无赖刁民,暴殄天物,无视税吏之忠言,不顾孤儿之哀号,身为炎黄子孙,不读圣贤之书,挥泪北望,有负江川大海之厚德……..” 然而率领帝国水师的郭朗终于吃了败仗,还给不负责任地自杀了,皇帝大怒,陈重兵在西江三角洲(我怀疑是长江三角洲)严阵以待。这次倒没有主动出击,而是采取了瓦解军心的战术——给金寡妇散发传单劝降,后者意识到寡不敌众,终于弃暗投明,去寻求“龙的庇护”。
这篇**的结局是这样的, “金寡妇晚年从事鸦片走私,她不再叫金寡妇了,起了另一个名字,叫‘慧光’”。 结局并非奇险诡谲,但作家的语言却出人意料。我读到这里,简直无法可想,险些**而死。
这要怪博尔赫斯,还要怪伟大的翻译家王永年先生。我不知道西班牙语是怎么写的,可王永年译道:“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旱涝频扔……..
” 法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博尔赫斯,“文笔象数字一样简洁”,真是精当。 看这样的句子,“在她镇定的指挥下,海盗船驶向公海和危险”;“船员带老婆出海,首领带妻妾,一般都有五六个,打了胜仗后往往全部更新”。 一位中国的外交家、翻译家曾去拜访博尔赫斯,称他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博尔赫斯大不高兴,说,“要说魔幻现实主义,贵国的庄子那才是鼻祖呢!
” 确实如此,硬要给博尔赫斯划分一个流派的话,不仅勉为其难,而且实属无聊。还是那一句话——博尔赫斯身为博尔赫斯,写作只是他的本能。 再讲一则《恶棍列传》中的故事,《双梦记》。
在开罗有一个人,他梦见冥冥之中神的谕旨,告知他的好运在波斯的伊斯法罕,于是他经历了重重艰辛跑到了伊斯法罕,当晚就不幸遭遇强盗抢劫,然后又被巡夜的士兵暴揍一顿,队长得知他来伊斯法罕的缘由后差点笑死,说:“你傻啊!做个梦也信,我还梦见开罗有一座房子,房子里什么什么样,有棵无花果树,树下有个喷泉,喷泉底下埋着宝藏,你看我,根本就不信,得了,也不揍你了,给你点盘缠你回去吧!
” 这人回到了开罗,在自家喷泉底下挖出了宝藏。 要说讲故事,哪个能望博尔赫斯之项背呢? 讲完故事,再说说《恶棍列传》的其他方面。
《恶棍列传》是一部短篇**集,博尔赫斯不写长篇,因为他认为,“长篇**不可能象短篇**那样臻于完美,而后者却能容纳前者的全部内容。”这话我有一点微弱的异议,因为我想象不出洪篇巨制《红楼梦》改编成短篇后会是个什么样子,但若用博尔赫斯的语言写一部长篇,我照样想象不出,那会是很糟糕,还是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通篇干净、利落的文字会象枪林弹雨一样打穿我的躯体。幸好,博尔赫斯慈悲地并没有写。
尼姑慧光——也就是金寡妇,在大清帝国强大兵力的重压下,是战,还是降,两军对峙,举棋不定。“战斗一直没有开始。太阳懒洋洋地升起,又懒洋洋地落到摇曳的芦苇上。
人们按兵不动。中午火伞高张,午睡没有尽头。” 气愤沉闷,阴郁,剑拔弩张,蓄势待发。
在《恶棍列传》的另一篇《作恶多端的蒙克.伊斯曼》中,两派黑帮火并的一场战役这样落笔,“**两次干预,两次被他们打退。天际刚露鱼肚白,战斗象是淫秽的勾当或者鬼怪幽灵,突然销声匿迹。
” 丝毫不动声色的恐怖。 博尔赫斯善于在**中布下迷局,这是公认的评价。比如在《蒙面染工梅尔夫的哈基姆》中,哈基姆是个类似于邪//教头子的角色,为了显示他的全知全能,他甚至敢于亲吻麻风病人,然而,当被人扯下他那缀满宝石的面纱时人们才发现,原来他不过也是个麻风病人,尽管他还想欺骗大家,人们却不听他的,“纷纷用长枪刺穿了他”。
这就是本篇**戛然而止的结尾,干净,爽利。 在另一篇**中,一个恶棍终于死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把他埋了。”这样的结尾,简直就是一幕黑色喜剧。
这部**集也不全是恶棍和无赖,也有为了忠诚动刀子的,这刀子照样动得惊心动魄:四十七个武士终于为主人报了仇,然后悉数切腹自杀。《玫瑰角的汉子》是《恶棍列传》中最大的迷宫,象电影中常见的“钉子论”一样,前文提到了“我”插在马甲左腋窝下的短刀,在经历了侮辱、委屈等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恶棍死于致命的刀伤,而“我”,则把那把短刀抽出来,“端详了一番,那把刀跟新的一样,精光锃亮,清清白白,一丝血迹都没有留下。
” 还是让我用博尔赫斯的话来结尾吧,“阅读总是后于写作的活动:比写作更耐心、更宽容、更理智。” 这正是我读博尔赫斯的期望,也是我跑遍大半个城市去寻找这部《博尔赫斯全集》的初衷。
博尔赫斯全集 共五册怎么样
3楼:飞哥
关键摘录: 1、他觉得房子大得无边无际,并且还在扩展。他想,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
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2、我在这个荒凉的对称的别墅里煎熬了九天九夜;高烧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那个既望着夕阳又望着朝霞的可憎的双面雅努斯雕像使我昏睡和清醒时都不得安宁。最后我厌恶自己的身躯,我觉得两个眼睛、两只手、两个肺同两张脸一般可怕。
一个爱尔兰人试图让我皈依**教;他不断地对我重复那句非犹太人的话:条条道路通罗马。夜里,这个比喻使我更加谵妄:
我觉得世界是个走不出来的迷宫,尽管有的道路通向北方,有的通向南方,实际上都通向罗马,我弟弟蹲在里面受苦的牢房和特里斯勒罗伊别墅也是罗马。 3、伦罗特最后一次考虑对称和定期死亡的问题……“我知道一种希腊迷宫只有一条直线。在那条线上多少哲学家迷失了方向,一个简单的侦探当然也会迷失方向。
夏拉赫,下次你变花样追踪我时,不妨先在甲地假造(或者犯下)一件罪案,然后在离甲地八公里的乙地干第二件,接着在离甲乙二地各四公里,也就是两地中间的丙地干第三件。然后在离甲丙二地各二公里,也就是那两地中间的丁地等着我,正如你现在要在特里斯勒罗伊别墅杀我一样。” “下次我再杀你时,”夏拉赫说,“我给你安排那种迷宫,那种只有一条线的、无形的、永不停顿的迷宫。
” ——博尔赫斯《死亡与指南针》 关于文中对称性的个人理解: 从审美角度上,对称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布局。但在博尔赫斯这里,它被刻画成孤寂、恐惧和宿命论的符号。
一切都是对称的,如**间的设计,雕像的摆设,人体的结构,朝阳与夕照……以及生与死。因此,对称引起了恐惧,处在一个对称的时空里,严谨的对称产生了逼仄的压力,让谵妄中的夏拉赫恐惧起自己注定的命运,反复想着爱尔兰人说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伦罗特最后一次考虑对称和定期死亡的问题。
‘我知道一种希腊迷宫只有一条直线。在那条线上多少哲学家迷失了方向,一个简单的侦探当然也会迷失方向。’”在人生这一迷宫里 无论行径如何弯曲突兀,思想如何盘虬繁复,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从此端到彼端。
此外,博尔赫斯喜欢运用的镜子这一意象,也是对称的含义;或许还有虚实相生的意味。 在某种意义上,对称是种对立,对立是种对称;而这个等式也符合对称。对称仍然是最完美的布局。
关于全息对称: “全息对称根源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宇宙全息统一律。对称是一个‘怪圈’,宇宙中充满着这种‘怪圈’:
天体呈球体对称,雪花、蜂巢呈平面对称、食盐与白糖是有规则的对称晶体,人和所有生物的外形都呈现出奇妙的左右对称;时空对称、镜像对称、电磁对称、人造物的对称、科学中的对称……无限多样的全息对称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
博尔赫斯**集的作品列表
4楼:mistake蝈蝈是
你好 我这里给你整理了作者博尔赫斯全部**txt格式的72部 希望可以得到您的采纳
整理不容易 看到的给点个赞 万分感谢
链接 https://pan.baidu.***/s/1m2feys8c_factnafqvevxq
提取码 etp4
5楼:小涵
这里收录**五十九篇,分别见诸博尔赫斯的六个**集,即《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沙之书》(1970)和《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这些篇目也都编入了我社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卷》。本书没有收录的十一篇作品也许不能说都不重要,取舍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读者通常的阅读口味,也就是说可读性强的篇目都尽量搁 进来了。对于有兴趣作专门研究的读者来说,《博尔赫斯全集》(全五卷)自是必备之书,那是博尔赫斯作品唯一的简体中文版全集,我社仍将继续印行。
本书由王永年、陈泉两位先生翻译。目录中最后四篇(《莎士比亚的记忆》一集)由陈泉译出,其余各篇皆王永年译。
博尔赫斯的镜子与面具要表达什么意思
1楼 爱菲乐 这些也仅仅是我看过后能想到的 ,一孔之见 最初只看到题目时,觉得镜子是真实的,而面具是伪装的。但是读完第一部分,发现其实镜子是一种虚幻的,而面具是伪装的,都和真相是相对的。 第一次,诗人精雕细琢所有的辞藻,引经据典来换取了掌声和赞美,这就像镜子里的虚幻,它能换来赞许,但是满朝文武,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