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的说课稿,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021-01-09 21:47:39 字数 2974 阅读 7943

1楼:映雪白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说课稿(月文)

一、首先谈谈这堂课目标的定位

根据古诗词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古诗教学的有关描述我确定了三大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学习两首诗的过程中,整合其他边塞诗的资源,引领学生去感受边塞诗特有的雄浑苍凉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边塞诗的兴趣乃至热爱古诗词这朵中华文化奇葩。。

三大目标,层层设置、步步晋阶。目标一,旨在疏通古诗之意思,此为表层解读;目标二,旨在体悟古诗之意味,此为中层解读;目标三,旨在挖掘古诗之意蕴,此为深层解读。由“意思”而“意味”而“意蕴”,方得古诗学习之“三昧”。

二、主题凝聚、资源整合,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的 “逐首教学”,找到了两首诗的内在联系。大胆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旁征博引,引用一些相关的诗句。

比如在教学“黄河圆上白云间”一句时,我就引用了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因为同是写黄河,但角度不同,所以想象到的也不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写的是气势磅礴,而王之涣的“黄河远山白云间”则奇特。

可以说都是经典佳句。在学习“羌笛何须怨杨柳”时我又引用了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三、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我让学生想象。“怨杨柳”一词化为戍边将士那声声的怀乡情,故园亲人那滴滴的思亲泪。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化为这样的画面:战士们擎着利剑,在沙场上拼杀,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在血泊中;疆的百姓苦不堪言,农田被毁,牛羊被杀,妻离子散。家乡的亲人站在窗前,凝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期盼着,期盼着。

……试想,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

“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楼:匿名用户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3楼:匿名用户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

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

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4楼:茅屋为潇潇歌

1.钻研大纲、教

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

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

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

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凉州词戍边战士当时是什么情况,凉州词写戍边战士怀乡之情的句子是。

1楼 雪漫飛飛 当时他们过的是十分凄凉的日子,你想啊,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个什么情景?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好雄伟的场面 可是 一片孤城万仞山 是什么样子?在一片开阔的地方,只有一座城,无数山峰 这是个多么明显的对比啊?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为什么羌笛老是要吹奏那凄凉的《折杨柳》 古代唐朝有折柳赠别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