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一生共写过多少首诗,曹植他一生写了多少诗!

2021-01-09 13:40:21 字数 3859 阅读 7556

1楼:随风丽影

一个诗人、词人一生有多少作品大多无法考究。只能说他留下了多少作品传于后世。其实他有多少作品并不重要,重要是要有好作品一篇就够了。曹植的“七步诗”可谓妇幼皆知。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他一生写了多少诗!

2楼:闲掷葡萄

一、曹植一生作诗很多,集有三十卷之多,但大多已散佚,今天流传下来的有诗歌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二、他是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 ,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代表诗有:《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等。

三、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李白一生中写过多少描写春景的诗

3楼: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枝

曹植写了几首七步诗

4楼:森海和你

曹植写了一首《七步诗》。

全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

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的吧?”曹植答道:

“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5楼:苘茗蔏菏荼

曹植写了一首《七步诗》。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传说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但此诗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 因此事仅为《世说新语》所录,是否为史实待考。且此诗并未收录于《曹植集》,是否为曹植所作也有争议。

有观点认为,六朝时期文坛还未流行五言绝句诗体,《七步诗》为后人之作;另一观点认为,此诗体并非五言绝句,或许是建安文学所流行的五言体。

6楼:木水几

这里只讲三国演义的,世说新语的不讨论!其实曹植七步完成的是: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但是曹丕仍以为有点慢,于是要曹植应声作诗一首才算是,这首才是现在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现在还有一个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楼:耨耨の尐悦儿

《七步诗》

曹植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就这么一首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另外一个版本,但是现在普遍赞同第一个版本,也就是六句的版本。

8楼:天天吃饭星人

他能七步成诗,不是说他写的诗是七步诗。

曹丕与曹植一生为多少mm写的多少诗词?

9楼:匿名用户

甄氏(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郭皇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10楼:匿名用户

还研究这个?对此问题的研究估计你是第一人,我们期待你的结果......

11楼:匿名用户

估计会很少,同学 没事别研究这个,太深

李清照总共写了多少首思念丈夫的诗词

1楼 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品注释 伊士珍《琅嬛记》 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送之。 2楼 ...

帮忙用名字写一首诗,谁能帮我用名字写一首诗?谢谢了。名字是(郭明伟,曹玉花)

1楼 10级胡升进 邓可欣喜欢坐船头 王言政愿意岸上走 快快乐乐彼此牵手 恩恩 直到白头 帮忙用名字写一首诗 2楼 落叶飘红 张弛文武胜四方, 思逸寻芳盼归堂。 宇内宿昔为夙愿, 飞沙狼烟莫遗忘。 我有特殊的解释哦 3楼 爱你玉琼 张灯结彩喜气扬, 思绪万千世苍茫。 宇内无人不知晓, 我自悠然乐逍遥...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类似于这首诗的其他诗

1楼 可爱的嘻嘻 在扬州城的东南角,有一座徐凝门。城门自然早已不存,但还有一条徐凝门路和徐凝门桥横亘在穿城而过的运河之上。 徐凝是 唐朝 的一位诗人,一生布衣,无权无势,默默无名。莫说是在整个唐朝,就是他所生活的中唐,也只能算得一位不入流的诗人。他一生到底做了多少首诗不得而知,似乎也没人关心,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