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先说,lz的两句不是一起的诗句!第一句没见过.第二句出自清那兰的诗!
1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解译;人与人相处的感情如果能像刚认识时那样相敬如宾,以后就不会产生积怨...
2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麻烦了,这是一首诗.(由其’何事西风悲画扇”暗含着一个典故.)所以我只能大概说下了.
简译如下:
1:人生要是能够像当初相见时那样,(没有悲欢,没有生离,没有死别就永远没有物是人非),
2:就没有空对画扇伤悲了。(意指相离相弃)
3:如今轻易地变了心,
4: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节选)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等闲”在“ 等闲变却故人心”中是“轻易,随便”的意思。
如∶寻常,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等闲平地起波澜简译如下:
1:人生要是能够像当初相见时那样,(没有悲欢,没有生离,没有死别就永远没有物是人非),
2:就没有空对画扇伤悲了。(意指相离相弃)
3:如今轻易地变了心,
4: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有点哲理情的思考了)
lz若要深了解那兰的诗.请看下面网页.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啊? 10
2楼:丝丝缕缕的青烟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3楼:七秒葡萄
纳兰性德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引用了许多典故
何事秋风悲画扇 说的是汉成帝妃 班婕妤的故事 本是帝王的宠妃 后因赵飞燕姐妹而失宠 自请服侍太后 成帝死后为其守陵 孤独终老
一切的一切要是都和一开始一样的单纯美好 就不会有以后的凄凉故事 不会孤老 不会落泪 不会惋惜 不会背叛
4楼:匿名用户
人生如果什么时候都像第一次见面那样好,那么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写一首悲伤的团扇歌了
5楼:悠远郁金香
为七秒葡萄的解释感动!说的真好!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6楼:maybe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楼主断句有点问题额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这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
7楼:匿名用户
一、月山浑在浪花中。
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整个越山都在浪花中了, 与前面的"欲识潮头高几许"自问自答,表现出了潮头之高,潮水之壮观.
二、夜潮流向月中看
前面一句"寄语重门休上钥"是让月宫中的玉兔不要关上月宫的门,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一句就点出了作者的用意,想让夜潮流向月宫,看看是什么感觉.这一句也表现出了潮水的壮观,也体现出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精神
8楼:匿名用户
一、月山浑在浪花中:月光和山色都在浪花中了。
二、夜潮流向月中看:你看夜潮流向月宫的壮观情景吧。
9楼:匿名用户
——宋·苏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10楼:匿名用户
夜潮流向月中看。指夜色想藏在池中去看月但是它却不知道自己就是黑夜自己并不需要这样做。有种讽刺的意思。
月山浑在浪花中。指山都被浪花给包围了原本很小的浪花却能把一座山包住让别人看不到,那么谁能看到这做山是真正存在的呢。。。。。。这说名当时的皇帝可能很无能君无威严。
11楼:匿名用户
月山浑在浪花中。
我认为是写景的。月光倒映在潮头,山色倒影在巨浪之身,潮流涌动,月山混为一色。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该句带有奇幻色彩。告诉广寒宫中的人莫要把门锁上,我要到月亮上啊看那夜晚的江朝到底要流向何方?
哈哈,个人理解。
12楼:百度用户
一、月山浑在浪花中
“月山”应该指的是月光照在如山高的浪尖上 ,让浪犹如座座银色山峰,淹没在其他飞洒的浪花中。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钱塘江潮之汹涌澎湃。“浑”,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并读作“还”(huan第二声)
二、夜潮流向月中看
(赞同上一位的观点,很不错!)
13楼:匿名用户
八月十五日看潮
宋·苏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14楼:匿名用户
这两句不是说月亮,这说的是--钱塘江潮!
八月十五日看潮
——宋·苏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钱江潮%
15楼:云海鹰影
1. 月山浑在浪花中
不是月山,是越山。
越山浑在浪花中 - 钱塘江的浪花溅起来把越山与其混在一起,比喻浪花高于越山。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欲识”二句:想知道潮头究竟有多高,请看越州的龛山,全陷在浪花拍击之中。
越山:指越州的龛山。仁和县东北六十五里的海门有赭山。与越州的龛山对峙,是钱塘江潮汹涌之处。
2. 夜潮流向月中看
- 看夜潮要等到月中(某月十五)观赏。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寄语”二句:为我传语杭州城门不要锁闭,钱塘夜潮要留待月明中观赏。
重门:《周易.系辞》:“重门击柝。”这里指杭州城门。
参考资料:苏轼诗选 - 徐续注
回答者:lianggc - 副总裁 十一级 3-5 16:29个人觉得此回答最好,简明扼要,直指疑点.支持.
16楼:百度用户
要自己体会意境,别人说得你如果不亲自体会。。
那就是无用功。。
17楼:余耀
我站在江边,回想自己这一生与俗世不相融合,而如今头发已经开始发白,与眼前钱塘潮头的白色浪花一样。老天爷也像是知道人生短暂,衰老易至,才会奋起神力,让滔滔江水向西倒流。
18楼:6948·曾芳林
苏轼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宋代豪放词家一言即将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的波澜壮阔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一览这壮观天下的潮涌波涛。
钱塘江旧称“浙江”,江潮于东汉时期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已有“浙江、山阴江、上虞江有涛”,然而并无对钱塘江潮更为细节的阐述,说明在当时江潮并没有形成壮观的气势,它在当时还不如广陵曲江出名。郦道元在《水经注-浙水》中将描写广陵曲江的长江暴涨的章句来解释钱塘江则说明,钱塘江于魏晋时期业已出名。东晋葛洪于西湖葛岭隐居炼丹之时还作过《抱朴子》专门**钱塘江潮形成的原因。
东晋顾恺之的《观涛赋》对此亦有提及亦可看出。直至唐宋时期钱塘江潮已备受骚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一首首涌潮抒怀之作,兼以描摹其奔腾汹涌之貌。***的《观潮》离我们最近,1957年9月“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强,铁马从容杀敌回。”以滚滚波涛譬喻军队势不可挡的阵势,抒发满腔的喜悦。不同的人面对同一景象又有不一样的情感与视觉感官。
枚乘写观涛,开门见山直述江涛的三大特征,然后再精辞妙句、细细漫谈“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之声貌,仿佛将一组立体的图像在我们面前直播:浪涛如千万骑骏马奔腾不息、呼啸而来,吞噬着所到之处;潮头高昂着,仿佛欲与天比高;层层浪花卷起,犹如骏马背上骑士们身着的白色披肩,飘扬着壮阔的豪情。
刘禹锡的《浪淘沙》与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将钱塘江潮起潮落娓娓道来,却又不失其震撼、澎湃之势。刘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八月潮来之势,以一“吼”字展现涛声震天响以及浪潮由远即近的逼迫感。而孟之“百里雷霆震”同“疾雷闻百里”一样,均写百里之距已闻雷声,体现了“雷声”的宏亮,但它又进一步写其连地表都能震动的恢宏气势。
刘写“头高数丈触山回”写潮势达到顶点,潮头撞击两岸山脉的壮观场面。苏轼诗云::“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以高悬的月亮为衬托,从侧面反衬潮高可奔月之貌。
刘禹锡在诗中一“吼地来”“触山回”两句写潮起潮落的全过程,语句虽然凝练,意境却全含。将潮涌的奔腾急遽展现地一气呵成。而《七发》中,枚乘则细致地描写潮起、波涌、行进之状。
潮起如“洪淋淋焉”又如“白鹭下翔”;行进如“素车白马帷盍(加个草字头)之张”,波涌时“纯驰浩虬、前后络绎”,果然有“遇者死,当者坏”这样的势如破竹的王者霸气贯穿其中。枚乘写观涛之乐先写观涛之慑人气势,他写它“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丘陵,夷西畔”之险貌,说它“横暴无极”乃至“鱼鳖失势”——都呈东倒西歪、四脚朝天的丑态,也从另一方面反映江涛的迅猛——连水里的生物都承受不住。苏轼写其险有诗“江边身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使人在读至回肠荡气之时冷汗迸出。
观涛弄潮都有生命之虞可见潮水之急遽了。
潮起潮就落,“须臾却入海门去”刘以“须臾”二字描写潮落的迅速,动静转瞬就转为静景。而“卷起沙堆似雪堆”又将潮退后波涛的另一种形态展示在我们面前,也给人一丝余波去慢慢品味。无论潮来还是潮去都会激起层层的浪潮一路奔腾跳跃。
风平浪静之后也只余雪堆似的浪花同人们一起回味刚才的惊心动魄、凛人寒气亦或荡波风情?枚乘写它,着重以险衬其乐,旨在“要言妙道”为太子寻找良方。而孟浩然观潮的最后只觉“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他的寒,是潮带来的湿气亦或潮落后内心的空虚无依?
苏轼觉得钱塘潮水迅猛危险发出“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的感慨与豪情,他在希望什么,抑或在抱怨什么?白居易眼中的潮一日两次只觉“一月周流六十回”,如此反反复复,光阴不在,因而吟出“杭州老去被潮催”的诗句。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他是否在感慨功业未就而时光却入水般流逝?
同一番澎湃之景,年年都周而复始的上映着,激荡观潮之人个自的心湖。观潮之人年年一波换似一波,他们或短暂停伫或远眺凝思,或轻吟一首《浪淘沙》,江边只余“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哀伤无奈……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10
1楼 七秒葡萄 纳兰性德 《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引用了许多典故 何事秋风悲画扇 说的是汉成帝妃 班婕妤的故事 本是帝王的宠妃 后因赵飞燕姐妹而失宠 自请服侍...
这两句诗什么意思,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1楼 德卡先生信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自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2楼 永恒的王者 荷叶多得像与天相接 无边无际 一片碧绿 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 3楼 匿名用户 荷叶多的与天相接,荷叶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这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
1楼 有玉枝闭妆 字面意思是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就不值一看,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是从《孟子 尽心》篇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变化而来的。 这两句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