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朝问r天下
自传体**《浮生六记》细致地讲述了沈复这样一位清中期下层文士大半生的生活。**通过对沈复和他人交往的描述,勾勒出一幅下层文士生活的图景,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下层文士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因此本文拟以沈复的《浮生六记》为出发点,去了解清中期与沈复同一阶层的下层文士的生活。
本文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既注意汲取以往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而是针对《浮生六记》自身的特色进行有目的性的研究。在查阅了大量的方志、笔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理解历史,了解社会。通过文学、史学、哲学和社会学的相互引证,来研究清中期下层文士这一阶层的生活。
沈复是清中期下层文士的典型,通过对他的生活的细致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其在家庭、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通过比较分析,透视出当时社会下层文士这一阶层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小家庭生活、大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职业状况;并试图发掘下层文士精神境界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多样的爱好与兴趣、美好的愿望与追求、出色的聪明才智和诗情画意的生活趣味等。 文章除引言及结语外共分三章,第一章为《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家庭生活,包括了清中期下层文士小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唱和现象及其衣食住行...
内容提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10-17
第一章《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家庭生活 17-55第一节 艺术化的小家庭生活 17-36
一 夫妻唱和 19-28
(一) 中国传统社会与夫妻唱和现象 19
(二) 沈复与陈芸的唱和 19-22
(三) 清中期的夫妻唱和风习 22-26
(四) 夫妻唱和的实质及其影响 26-28二 衣食住行 28-36
(一) 生活中的艺术 28-29
(二) 服饰与生活 29-31
(三) 饮食与生活 31-33
(四) 住宅与生活 33-34
(五) 出游与生活 34-36
第二节 矛盾的传统大家庭生活 36-55
一 清中期家庭情况 36-49
(一) 清中期家庭的结构、规模及其小型化趋势 36-40(二) 大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与社会现实的冲击 40-45(三) 互相倾轧的家庭关系与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45-49二 大家庭对下层文士生活的影响 49-55(一) 安身与存世——传统家庭对下层文士经济的援助 49-52(二) 禁锢与牢笼——传统家庭对下层文士思想的束缚 52-53(三) 传统与现实——才子式的自赏与金钱思潮的抗争 53-55第二章《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社会生活 55-123第一节 清中期社会概况 55-63
一歌舞升平与府库空虚并存 55-57
二发达的文风与沉闷的思想 57-59
三颓迷的士风与儒林的俗化 59-63
第二节 清中期下层文士与科举 63-78
一 下层文士与科举之联系 63-68
(一) 重士崇官的传统观念 63-64
(二) 热衷功名的士风 64-68
二 清中期科举现状 68-73
(一) 拥挤不堪的科举之路 68-69
(二) 貌似公平的取才之道 69-71
(三) 遥遥无期的等待——落榜、冗官 71-73三 科举对下层文士的影响 73-78
(一) 谋生能力蜕化 73-75
(二) 社会地位下降 75-76
(三) 下层文士心态失衡 76-78
第三节 清中期下层文士的出路 78-113一 作幕 80-93
(一) 清中期的幕僚 80-85
(二) 幕僚的收入 85-87
(三) 幕府、幕僚与创作 87-93
二 经商 93-99
(一) 清中期的重商思潮 93-96
(二) 经商的困难 96-98
(三) 文士与商人的交往 98-99
三 教馆 99-104
(一) 下层文士教馆的基本情况 99-102(二) 下层文士处馆的困难 102
(三) 士风的转变对馆师地位的影响 102-104四 行医 104-106
(一) 文士与医的天然联系 104-105(二) 清中期下层文士为医的状况 105-106五 卖文 106-111
(一) 清中期下层文士卖文的状况 106-108(二) 士风的俗化对下层文士卖文的影响 108-111六 其它 111-113
(一) 清客 111
(二) 选家 111-113
第四节 清中期下层文士整体社会生活状况 113-123一 下层文士的社会地位 113-115
二 下层文士的物质生活水平 115-118三 下层文士的心态 118-123
第三章 《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艺术生活 123-150第一节 三重失落的下层文士 123-126一 儒学本质的失落 123-124
二 社会性的失落 124-125
三 权力的失落 125-126
第二节《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艺术论 126-137一 盆玩插花——艺术生活化 126-132二《浮生六记》与清中期诗画文论 132-137(一) 文论 132-133
(二) 诗论 133-136
(三) 画论 136-137
第三节 《浮生六记》与清中期园林艺术 137-150一 沈复与清中期园林艺术 138-142
二 园林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生活 142-148三 园林与下层文士心态 148-150
结语 150-152
参考文献 152-159后记
浮生六记与中国民俗之间的关系怎样
2楼:丿sky灬丨贼
离余家中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庙。回廊曲折,小有园亭.每逢神诞,众姓各认一落,密悬一式之玻璃灯,中设宝座,旁列瓶几,插花陈设,以较胜负。日惟演戏,夜则参差高下,插烛于瓶花间,名曰“花照”。
花光好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余为众友邀去插花布置,因得躬逢其盛。
沈复为清代乾隆年间人,苏州人氏。上面记载的“花照”风俗,摆设的是瓶花、玻璃灯,这与平海“摆盘”有所不同,“摆盘”摆设的是供品、食品、艺术品,也有瓶花、盆花。但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比如同是以姓氏、家族为单位(众姓各认一落),还有都把东西摆出来,给人观赏,并“较胜负”。
虽然不是正式的比赛,但也有互相比较谁的漂亮。
二者时间、地域都相隔甚远,而风俗相近,不知道二者有没有什么渊源?
即使没有联系,也说明不同地方的风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浮生六记与中国民俗之间的关系? 20
3楼:痛恨流氓软件
浮生六记
开放分类: 文学
目录 简介
内容概要
评价
版本
目录
中文书目
世界各国译本
话剧《浮生六记》
简介[编辑本段]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内容概要
[编辑本段]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舍、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评价[编辑本段]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
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
“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版本[编辑本段]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
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於《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目录[编辑本段]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中文书目
[编辑本段]
《浮生六记》(清)沈复著,俞平伯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isbn 7020028314
《浮生六记》(清)沈复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isbn 7311024145
民俗与传统的关系
4楼:丨谁是英雄丨
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都是用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逐渐减弱。
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在社会主义社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
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1 生产劳动民俗2 日常生活民俗3 社会组织民俗4 岁时节日民俗5 人生仪礼6 游艺民俗7 民间观念8 民间文学
中国文化与地理的关系,中国文化传承与中国地理之间的关系;
1楼 匿名用户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 地形 地貌 水文 植被 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 中国文化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中国文化传承与中国地理之间的关系 2楼 刀锋战士磊磊 中国传统文化是...
四大传说与节日习俗有哪些关联,简述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关系?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 1 牛郎织女传说与 乞巧节 乞巧节 又称 七夕 双七节 女节 香桥会 等。时间在阴历七月初七,为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范围,朝鲜族 白族等族也过此节。传说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谈谈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1楼 利翼金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 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 民族文化,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观念形态的总汇。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了历史上形成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佛教文化等等。 从内涵上说,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