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道渴而死什么意思,未至,道渴而死的至是什么意思? 5

2020-12-28 12:31:08 字数 4749 阅读 8269

1楼:匿名用户

未至,道渴而死的意思:就是还没有到达,在路上就渴死了。道渴而死不是指道路渴死了,而是指在路上就渴死了。

2楼:匿名用户

未至,道渴而死。

出自先秦的《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意思是 还没有到达(大泽),半路上就渴死了

3楼:中国安顺平坝区

这句话出自《山海经》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话的意思是:(夸父)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4楼:只是忙里偷闲

还没到目的地,在路上因为缺水口渴而干死。

5楼:匿名用户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楼:匿名用户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手杖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未至,道渴而死的至是什么意思? 5

7楼:匿名用户

没有到达(河),(就在)路途上口渴而死

到达的意思

8楼:匿名用户

到达,指到达目的地

望采纳~不懂可追问

9楼:匿名用户

到的意思。看前文是什么了,也许是在找河,那就是还没走到河那里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的意思!急

10楼:么么茶

意思是: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3、出处

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1、赏析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

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此书是三代时所作。他说:《山海经》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

刘歆这一说法是受到《列子》的影响。

《列子·汤问第五》中,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

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俗。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

事实上,即使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

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到清人编《四库全书》 ,则说其“侈谈神怪 , 百无一真, 是直**之祖耳。入之史部 ,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家类。

11楼:章彧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的意思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死了。手杖跌落的地方,长成了一片桃林

12楼:在回忆里默写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量不够他喝,(他)向北到大湖去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他)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桃林。

这里有全面解释 http://baike.baidu.***/view/33954.htm#3

13楼:我

还没有到,就在半路因为口渴而死了。丢弃的手杖,化为桃林。

ps:{}里的是补充内容

14楼:華麗d小調

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这个是夸父逐日吧,,

15楼:匿名用户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被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16楼:半糖主依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未至,道渴而死的道是什么意思

17楼:匿名用户

没走到目的地呢,在路上就渴死了

道:在路上

18楼:匿名用户

34e4re4rr5t6y5t5t43d4rd3rr43r43r34r43

未至,道渴而死

19楼:白头相见江南

意思:还没有到达,就在道路上因口渴而死

出处: 《列子·汤问》

不知道你在问意思还在问什么 。。

20楼:手机用户

夸父还没有到达大泽,(就)在道路上因口渴然后(而)死

21楼:匿名用户

(1)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2)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在夸父追日中的未至,道渴而死是什么意思

22楼:小妮吃糖糖

还没有到达,就在道路上因口渴而死

出处: 《列子·汤问》

23楼:匿名用户

没有到达,在路上因口渴而死

24楼:匿名用户

未到达,在半路上就口渴而死了。

道渴而死的而是什么意思? 10

25楼:匿名用户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表修饰)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6楼:匿名用户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道渴而死”的“而”字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道渴而死 的 而 字是介词,表示承接,把因和果连接在一起。 2楼 小白兔鱼儿 这里的而是连词,连接渴和死两个动词,表示承接关系,意思就是因口渴死去。 道渴而死的而是什么意思 10 3楼 匿名用户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 表修饰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 渭...

性至孝的至是什么意思

1楼 默 非常。的意思 典故 王祥 字休徽 琅邪临沂人 性至孝 早丧亲 继母朱氏不慈 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 祥愈恭谨 父母有疾 衣不解带 汤药必亲尝 母尝欲生鱼 时天寒冰冻 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 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 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 复以供母 王祥 字休徽 琅琊...

福至心灵祸至心悔是什么意思,福至心灵禍至心悔是什么意思

1楼 飞城无忧 福至心灵,祸至心晦,意思就是说, 福至心灵,儒家术语,谓福气来了, 人的心窍也开了,心思都显得灵巧了。 形容人遇到适当时机时思路灵活 举措得当 。 祸至心晦,意思就是说, 祸患来了,让人的心情感觉沮丧倒霉, 什么事情都觉得不顺心不顺意!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福至心灵的意思是什么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