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敬神怎么敬,是每个都要摆供,还是只摆天爷爷这

2020-12-27 10:15:48 字数 5404 阅读 3788

1楼:匿名用户

这个不一定,有的只供财神有的供天地,菩萨,井王,有的换不了名。

2楼:好运天天好运

过年敬神

是每个都要摆贡品的。

3楼:匿名用户

找当地的老人问问吧,看看他们的习俗。

上香应该上几支?

4楼:**ile逝忆心

1、上香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向天神祈福,一类是供养阴界鬼神,但不论给哪一类神灵烧香,均烧单数香,即烧

一、三、

五、七、九支香。

单为阳数,阳为大为尊,代表佛神为人所尊之故。

2、(1)一支香即为平安香,一般在家供奉神灵,只求各家人平安,事事顺利。

(2)三支香即为三宝香,所谓三宝即为佛法僧。佛即为一切佛,法既是佛经。

道教名为三清香,三清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仙家为堂口香,三清香中间一支称为主香,此为教主香,左边一支称为青龙香,右边一支称为白虎香。三清香前面左侧插上一支此为报马香。此为灵应报马保护堂口往外打灾的。

供奉佛菩萨,中间一位为佛祖,供奉天神,中间即为三清教主香,可在三支香左前方插一支佛家称为三宝**香,道教称为三清**香。

(3)五支香即为天地五行香,简称阴阳五行香。五行香有两种摆放方法,一种方法是按五方摆放。中间为教主香,左为青龙香,右为白虎香。

前为朱雀香,后为玄武香。另一种摆法一字横排五支香。五行香是巫医为人**吉凶或召请神灵用的一种烧香法。

左第一支香为青龙,第二支香称为白虎,第三支香称为关口香,第四支香称为**香,第五支香为报马香。报马香为教主通风报信香。保护香高又亮,断其有灾,青龙香高又亮断其有吉。

(4)七支香即北斗七星香;这七颗星分别叫天枢 天璇 天玑 天权 开阳玉横摇光。七颗星香是召请天神,天兵天将,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此香。

(5)九支香为九九连环香;上通三十三天下达三十三地。乃是上请玉皇大帝,下请十殿阎罗。一度求救的信息香,若非而不得已,求助无门,人力再也不能挽回,希望玉皇大帝十殿阎罗灵犀苍生,救苦救难,九支香一般多为三乘三排列。

一般在家供奉佛神,心立一愿,希望得到神灵的帮助。

5楼:匿名用户

我是个道士

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上香不能上双数的

一般是1、3、5

通常都是上3支。

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6楼:116600张

正常的上香,应该上三只就对了

7楼:杨陇春

给你说的这个是蜜宗的施食说的是对的

8楼:木绎

一只、三只都可以。三只比较多。并排摆放即可供果是表法,所以个数不限。

单数也可以,像西瓜一个就够了。不执著!

南无阿弥陀佛

9楼:匿名用户

破除迷信的色彩

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对初学佛的开示

为信仰而拜佛,为祈求世界和平而拜佛,为人不为己,这才是真正佛教徒的行为。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五日 开示

我觉得中国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令人起怀疑而不信佛。这种种的地方,必须要改革,如果不大刀阔斧修正一番,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譬如上庙烧香,认为烧香越多,功德也就越多,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给佛上香,表示恭敬之意,只要虔诚上一支香就够了,何必上很多支呢!如果心不诚,无论上多少香也不会有感应。

佛并不是嗜好香气的,如果佛嗜好香,那和我们凡夫又有什么分别呢?这种风气要改,否则令人怀疑佛有贪图香气之心。这样在无意之中,就给佛高尚的名誉加上了污点,实在是罪过之至!

一般愚夫愚妇到佛前叩头,这是理所当然,但是他们不知道拜佛是怎回事?只知道祈求佛保护他们升官发财、平安,求男求女,求名求利,一切所求,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没有利人利世的想法。佛菩萨虽然有求必应,不令众生失望,但是贪求无厌,那就不对了。

我看到这种情形,很有感触,所以要改革这种愚夫愚妇拜佛的观念,开导他们为信仰而拜佛,为祈求世界和平而拜佛,要有正大光明的祈求,为人不为己,这才是真正佛教徒的行为。

有不肖的出家人,宣传烧纸钱有大用处,让死者有钱可以贿赂狱卒,减轻刑罚。有的人听法师说,烧纸钱越多越好,就相信法师所说的话,因为他们认为出家人不打妄语。哪知这其中另有秘密,出家人暗中得好处,所以大家心照不宣,狼狈为奸,欺骗当事人的金钱,这种手段多么卑鄙!

所以我要改革烧纸钱的陋习,打倒迷信,不要令佛教受不白之冤,佛教不是提倡烧纸钱的宗教。

10楼:匿名用户

一柱香、三炷香都是诚意

单双的供果也是你对神佛的诚意

现在很多人讲求环保,点清香一柱

水果可以多一些

拜完大家都吃水果,少吃肉

身体健康

神佛更加保佑

11楼:匿名用户

个人观点:

一株香,可代表一心一意,无有二想

两炷香,可代表福慧双修

三炷香,可代表佛法僧三宝

四炷香,可代表三宝加上师

五炷香,可代表五戒或五方佛

......................

关键在你怎样许愿。

12楼:匿名用户

好的香,一小截就够了。先要明白上香的意义,香气能令人松弛不起烦恼。自己所供的香味道是否刺鼻、扎眼,以自己能接受,自己欢喜的香,来供养佛陀才有意义。

天天一大把香,八人都熏得受不了,诸佛、菩萨又怎敢上门呢?

13楼:桫椤善住

一般是一支,或者三支。三支分别代表,供养佛法僧三宝。

14楼:匿名用户

你家里多少神位就多支...免得争食!

15楼:匿名用户

几支不用太在意,只要是用心去做了,诚心佛祖会看见……

16楼:无求便是安心法

看具体情况,在寺院里要遵照**或者管理者的要求,因为此时你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在家里则随你,只要心诚,不论几支香都不是问题.

17楼:百度用户

一般 一个炉子上三只 加上土地的一支加上灶神一支再加上门神若干 这就是全部了啊

18楼:匿名用户

.....一支火把....

过年时有什么习俗?

19楼:拜托了大学

你的家里有哪些过年的习俗呢?

20楼:五岳独尊

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满溢着喜

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

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

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